分享

郑王经学论争与魏晋时代政治

 yjdhyrg 2016-04-13



《毛诗》在魏晋进入官学而获得广泛传播,郑玄的《毛诗笺》起到了很大作用的。《郑笺》融会今古两学,删繁就简,自汉末至魏晋时期影响颇大。汉代经学师徒相传,讲究家法与师法。郑玄曾经师从今文经学家贾逵与马融,但后来却“括囊大典,网罗众说”,自立笺注,破坏了谨守师法的汉学传统,在魏晋时期引起了王肃等人的不满。


“王肃反郑”是魏晋时期经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学术事件。王肃将自已攻击郑说的原因在《孔子家语解·序》中作了明确说明:


郑氏学行五十载矣。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而世未明其款情而谓其苟驳前师,以见异于人。乃慨然而叹日:“予岂好难哉?予不得已也。”圣人之门方壅不通,孔子之路积棘充焉,岂得不开而辟之哉!若无由之者,亦非予之罪也。是以撰经礼申明其义,及朝论制度,皆据所见而言。【1】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王肃曾仔细研究过郑学,他对诸经的注解是在“寻文责实,考其上下”的基础上“据所见”而做出反驳。郑玄学说本身也确实存在某些“义理不安违错”的现象。实际上,坚持贾、马之学的王肃,在学术路径上与郑玄并无水火不容的大差异,同样是揉和今古文,只是揉和多少和哪些地方揉和哪些地方未揉和的选择不同。因此王肃虽然驳斥郑学,而他的治学方法与郑玄却也时有相通,表面上猛烈批评郑玄的王肃,注经时也同样是遍采群说,力图实现两学的融合和贯通。皮锡瑞即说:“王肃之学,亦兼通今古文”,“效郑君而尤甚”。他评价“玄笺《诗》以毛为主,而间易《毛》字。自云:‘若有不同,便下己意。’所渭己意,实本三家。是郑笺《诗》兼采今古文也”。又说“王肃为伏生十七传弟子,是肃尝习今文,而又治贾、马古文学,故其驳郑,或以今文说驳郑之古文,或以古文说驳郑之今文。”【2】从这个角度而言,王肃之学同样体现的是魏晋士人注重创发、自由解释的学术新风。


西晋建立后,王肃之学大为流行。皮锡瑞认为,王肃之学之所以能够得以立于学官,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政治,“肃以晋武帝为其外孙,其学行于晋初,《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立学官。”【3】


正始年问,正是曹魏集团与司马氏势力政治斗争走向白热化的时期。王肃的女儿嫁司马昭,生司马炎,即后来的晋武帝,两家关系亲近而密切。当王肃力主贾马之学而驳斥郑玄,司马懿的对手曹爽就支持反对王肃而申明郑玄之学的王基,从而使得这场古文经学内部的学术之争陡然涂上了相当浓厚的政治角逐和权势厮杀色彩。正始十年,司马懿杀曹爽,独掌大权,此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威权倾朝。背倚司马氏,王肃所注诸经皆立于国学。而在司马氏未曾篡位之前,魏帝高贵乡公曹髦在政权岌岌可危的政治情势下,仍亲临太学,与博士讲论经义,申明郑玄之学,批评驳斥王肃。就在曹魏政权即将灭亡的前夜,王学受到古文经学的反扑,其影响力还是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和削弱了。


 东晋以后,司马氏政权渐为大族所挟持,官学的兴立时断时续,于是执王肃之学者日少,郑玄之学的影响与日俱增,东晋太学所立《诗》博士,即是郑玄《毛诗笺》。及至后来,王肃所著包括《毛诗》在内的数十部经书多数失传,于是两学派持续近百年的争执和斗争终于以王学失败而宣告结束。


前述王学由政治而起也由政治而败。不过进一步寻绎王学失败的原因,除了政治之外还在于其因造作伪说而失去人心。王肃为了证明贾、马之学比郑氏更有权威,在注解经书的同时,又著有《圣证论》,集汇《孔子家语》、《孔丛子》、孔安国《尚书传》等书中言语以为实证,说明贾、马之学出于孔子,而郑玄之学背师自立,不足为信。但是,当时就有人指出:“《家语》,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4】指斥其学术品行不端。而后人更进一步认为《家语》、《孔丛子》等书就出于王肃的伪造。因此,王肃之学的失败,其实并不全在学说本身,而更在他所取用的手段。玄学名士崇尚真实,以任情率性为骄傲,而王肃的矫情作伪显然难为时人所接受,因此而受到士林普遍的排斥是很正常的。而郑玄之学传自汉代,又简便易学,在晋朝虽无政治权力的支持,却并未失去学人的心仪。西晋国学中,王肃《毛诗》与郑笺《毛诗》同时立为博士,东晋以后则只有郑笺《毛诗》博士一家而已。


魏晋时期发生在古文经学内部的这场学术争鸣最终以郑学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终结,自此郑笺《毛诗》通行天下。王学虽然失败,但由他而起的这场学术论争却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又由于政治因素参与其间,更使这场学术之争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在古文《毛诗》受到重视的同时,《郑笺》也借力搭车获得了进一步的传播推广,影响由此而进一步扩大。

魏晋时期的《毛诗》学发展,正处于汉、唐两个《诗经》研究的高峰期之间,因此与之相比,似乎显得有些暗淡。但是,从汉、唐两个阶段研究特色的差异方面,我们又似乎可以看出魏晋这一过渡时期的某些重要性。总体说来,两汉时期的《诗经》学极度繁荣也极为烦琐,并且掺杂进相当数量的谶纬之学,内容丰富的同时无疑也显得颇为芜杂。而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一书集说解、文字、音训为一体,既注重字句的训诂,也注重诗义的阐释。这些特点在平常暗淡的魏晋《诗经》研究中,似乎都或多或少可以找到其根脉和源头。

注释

【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

【2】(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5142155页。

【3】(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0页。

【4】《礼记正义·乐记》引魏博士马昭日:“《家语》,王肃所增加”。见(汉)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24页。

编辑后记


来源:王长华,易卫华著《<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人民出版社,2014.05,第94-9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