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山水画临摹

 彼岸的灯1 2016-04-13



    《六法论》中指的“传移模写”,这就是最早提出绘画学习的方法的著作。作为一个国画学习者,学习继承传统,不仅仅只局限于对理论及对作品的研究欣赏,还要通过对名人画作的临摹和分析,正确把握画作传达出来的信息,我们通过具体的实践和体会,才能懂得其中的奥妙。



       我们临摹古人的作品,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临摹只是在学习山水画的一种学习途径,为我所用,在其中获取古人的精华,掌握一些山水画用笔用墨的技巧,在其中吸取养分。从传统中来,我们追求的是高雅的艺术,而不能作为最终目的学习,我们学习是对前人宝贵经验的总结,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

         其次,临摹,是学习掌握绘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临摹要以读画为前提,对画作细细品读,我们现在现有的临摹作品很少,多数以书为范本。不能充分的端详真迹的奥妙,只能通过对书本的解读,了解画作的特征。在读画中要做到,对信息资料的归类,比如对画作两大问题的分析,把画作中的画面构成和笔墨,经过理解和分析,做到胸中有数,领略其中的奥妙,再下笔临摹。

        再次,临摹不但要把握画作的精准度,追求对原作的形似,正确的感悟画者当时的心境和掌握一些画面的绘画技巧,而且要做到神似。形似更要神似,要忠实于原作和培养自我个性特征。



  临摹是中国画古今以来学习前人绘画的具体方法,也是写生和创作的前提。临摹并非临摹而临摹,是为了写生和创作。山水画临摹在学习山水的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从传统中走来,我们追求的是高雅的的中国画,这帮助我们在本质上认识一些问题,对传统的了解和解读更深层次系统的梳理了山水画体系。


      山水画的传统都是靠前人在大自然中有感而发,提炼出来的产物,是世世代代的画家,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学习传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好河山的书写,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创作,在借鉴古法的基础上,加减乘除,融会百家之所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画作。




  对传统的了解,需要我们从古人与现代人的生活场所这个角度考虑。古人对大自然的依赖和热爱程度很深,一切都是自然的。唐代画家张躁关于画学的名言说过“外师造化,中的心源”。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于现实美,必须以现实为源泉。古人对自然变换万千充满了对现实美的探索,他们不遗余力的追求大自然的复杂多变。借景喻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用真性情去书写。在这种现实美的转变成艺术美之前,这需要画者的主观情感的熔铸和再造。这是要客观现实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有机统一。




  通过品读古人画作,来充分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崇尚,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没被人工雕琢而成的天然产物,成为古人争先追逐的情感寄托。他们将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山石树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古典山水画的精神。这些都要求我们通过山水画的临摹,对古人追求极致的精神和审美思想不断地学习。这有利于我们审美境界的提高和绘画的创新。前人有称临摹为“师古人”,称写生为“师造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中得心源”以达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艺术境界。从临摹到写生,再到自己创作,这是长期实践的过程。





  通过临摹掌握古人用笔用墨的途径,根据自己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物象形态的把握,对古人的的一些绘画技巧进行模仿,吸取古人精华的部分,旁收博取,在自己之后的写生和创作中,出古而不拘古,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