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法律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4-13

10.法律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

【原文】计1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为爱民之故,不难毁法亏令,则是失所谓爱民矣。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善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毋可与虑害已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故善用民者,轩冕不下儗2,而斧钺不上因3。如是,则贤者劝4而暴人止。贤者劝而暴人止,则功名立其后矣。

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上令尽行,禁尽止,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推而战之,民不敢爱其死。不敢转其力,然后有功;不敢爱其死,然后无敌。进无敌,退有功,是以三军之众皆得保其首领,父母妻子完安于内。故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与人虑始。

【译文】观察君上之所以爱民的原因,是因为要使用百姓才爱他们。为了爱民的缘故,不惜毁坏法律减少命令,那么这就失去了爱民的本意了。用毁坏的法令来爱民来使用人民,那么民众不为所用就很明显了。善于使用人民的君主,杀戮民众、危害民众、使他们服劳役、做苦工,让他们饥饿、干渴;使用人民而让人民受到这样极端的待遇,而人民仍不以为是有意害己,是因为明白的君王在上,道路和法律在全国推行,人民都舍弃个人私欲而行为于所厌恶的国家公事。所以善于使用人民的君主,代表等级的车辆礼帽不会向下僭越,而代表刑罚的斧刀不会向上依靠。像这样,那么贤能的人就会勉励而残暴的人就会停止。贤能的人得到勉励而残暴的人停止,那么功名随后就建立了。踏着刀刃,冒着矢石,赴汤蹈火,服从上级命令,上级命令都有执行,有禁令都能止住,引导他们而使用他们,民众不敢转移力量;推动他们战斗,人民不敢吝惜生命。不敢转移力量,然后就能有功;不敢吝惜生命,然后就能无敌。前进无敌,后退有功,因此三军战士都能保住生命,父母妻子都能在国内安居。所以与民众是不可以谋划事业的创始的,而是可以共同享受成功的。因此仁爱的人、明智的人、有办法的人,不与别人谋划事业的创始。

【说明】以法行法,为什么要立法行法?其实法律就是真正的爱民。法律虽然约束了人们的自由行为,虽然让人们产生一定的压抑感,虽然还惩罚了不少人,但法律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法律维护了正常的等级制度,因为等级是人们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所以再苦再累再饥再渴,人们也要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这就是法律存在的好处。如果没有法律保证,人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尊贵,又会轻而易举地被消灭,那么谁还为之奋斗呢?所以立法行法,就是爱民。人民有了正常的安居乐业,就会报效国家,就会向国家交纳赋税,国家也就能因此而强大。

——————————————————

【注释】1.计:(jì季)《周礼·太宰》:“以六计弊群吏之治。”《管子·白心》:“原始计实,本其所生。”《文子·道原》:“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资治通鉴》:“主逼畏不敢计。”这里用为计较、关心之意。

2.儗:(nǐ拟)《说文·人部》:“儗,僭也。”《汉书·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濶,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新唐书·车服志》:“上得兼下,下不得儗上。”这里用为超越本分,僭越之意。

3.因:(yīn)《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4.劝:(quàn)《书·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周礼·丧祝》:“劝防之事。”《管子·宙合》:“利乃劝,劝则吉。”《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韩非子·饰邪》:“彼法明,则忠臣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