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法令是君主最大的宝贝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4-13

14.法令是君主最大的宝贝

【原文】一曰:凡人君之威严,非德行独能尽贤于人也;曰人君也,故从而贵之,不敢论其德行之高卑有故。为其杀生急于司1命也,富人贫人使人相畜2也,贵人贱人使人相臣3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4。六者在臣期5年,臣不忠,君不能夺;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夺。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六者在臣则主蔽矣。主蔽者,失其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谓之蔽,令出而不入谓之壅,令出而不行谓之牵,令入而不至谓之瑕。牵瑕蔽壅之君者,非敢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令之有所不行也。此其所以然者,由贤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不慎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宝也。

【译文】另一种说法:凡是君主的威严,并不是因为有规律的行为比别人特别好;而是因为他是君主,所以能重视他,不敢评论他有规律的行为的高下的缘故。是因为他有生死大权可以掌握人的命运,是因为他有使人富使人贫使人供养的权力,是因为他有使人贵使人贱使人听话的权力。君主操持着这六种大权来容纳臣子,做人臣子的也盼望着用这六种大权来侍奉君主,君臣的聚合,这六种大权就是人们所营求的。这六种大权在臣子手上一年以上,臣子不忠,君主也不能剥夺他的大权;在儿子手上一年以上,儿子不孝,父亲也不能剥夺他的大权。所以《春秋》上记载,臣子中有杀害君主,儿子中有杀害父亲的,臣子、儿子得到这六种大权,是做君主、父亲不明智。这六种大权在臣子手中那么君主就受蒙蔽了。君主被蒙蔽,就会失去政令。所以说政令只能入而不能出就称之为受蒙蔽,政令只能出而不能入就称之为被壅塞,政令颁出而不能推行就称之为受牵制,政令只能入而不能到达就称之为有瑕疵。有牵瑕蔽壅现象的君主,并不是关闭自己的大门独守自己的门户,是因为法令有原因不能推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贤人不能来而忠臣得不到使用。所以君主不可以不谨慎法令问题。所谓的法令,是君主最大的宝贝。

【说明】所谓的权势,就是因为有生死大权可以掌握人的命运,是因为有使人富使人贫使人供养的权力,是因为有使人贵使人贱使人听话的权力,这个宝贝一旦让给别人,自己就会完蛋。能掌握权势也就能发布命令,能发布命令也就能达到目的,所以,权势是保证以法行法的基础。

——————————————————

【注释】1.司:(sī思)《书·胤征》:“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周礼·师氏》:“司王朝。”《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孟子·梁惠王下》:“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广雅》:“司,臣也。”《小尔雅》:“司,主也。”这里用为掌握管理之意。

2.畜:(xù序)《易·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书·盘庚中》:“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诗·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注:“畜,养。”《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老子·六十一章》:“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礼记·儒行》:“易禄而难畜也。”《说文》:“畜,田畜也。”《广雅·释诂一》:“畜,养也。”《玉篇·田部》:“畜,容也。”这里用为畜养,容纳,收容之意。

3.臣:(chén)《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管子·正》:“举人无私,臣德咸道。”《老子·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而天下莫能臣。”《战国策·秦策》:“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这里作为动词使用,为臣服、归顺之意。

4.谋:(móu)《管子·君臣上》:“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诸葛亮《出师表》:“亦宜自谋。”《资治通鉴·唐纪》:“谋袭蔡州。”这里用为图谋、营求之意。

5.(ji)年:一整年。《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