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王忠跃1 李兴红2 董雅凤3 雷志强1 战吉成4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3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4中国农业大学) 摘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在世界上迅速发展,但大众对有机食品的概念、实质内容等的认识上还有许多分歧。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有机食品的形成过程、有机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在国内外的发展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有机食品的理解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我国有机农业中葡萄病虫害的防控经验与实践。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历史;概念;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345;S436.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5-0206-05 1·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真正的有机农业的雏形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形成,而我国的传统农业是其形成的源头。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 H King途经日本到中国,考察了中国的农业,总结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并于1911年完成出版了《四千年的农业》(Permanent Agriculture: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一书。书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农业几千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使用人或畜粪便、废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和保持地力,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之后,奥地利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学家RudolfSteiner发表了生物动力学农业思想;受Rudolf Steiner的影响,1924年德国和奥地利出现了具有有机农业性质的“生物动力农场”。同时,英国植物病理学家Sir Albert Howard,总结了1905—1924年其在孟加拉当农业顾问的经验,并在King的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倡导有机农业,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传统农业的经验,于1940年出版了《农业圣典》(An Agricultural Testament)一书。1945年,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Odaler受《农业圣典》的影响,创办了Odaler有机农场。1950年J I Rodale开始倡导有机栽培,尤其是花园的有机栽培;从此以后,有机农业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科学,并在1963年美国海洋学家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后得到飞速发展。1972年由法国、美国、英国、南非和瑞典等5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称IFOAM);1985年秋天,在美国纽约洲的奥尔巴尼(Albany)成立“美国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rganic crop improvement association,简称OCI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未,全世界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发展了有机农业。奥地利、芬兰、瑞士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国内农业生产总面积的6%~8%,其他欧洲国家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2%左右;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多为起步阶段,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全部农业生产面积的还不足1%。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2月,全世界有机农业生产总面积为1 580万hm2,其中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意大利,他们有机农业面积分别是760万hm2、300万hm2和100万hm2[1-9]。 2·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有机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技术(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优良品种等)大量进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之前(1960年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处于“原始有机农业生产阶段”,之后被现代文明的产物(机械、化肥、农药等)所改变。1987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在之后签署共同行动纲领,我国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回国后敦促农业部等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协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标准等相继出现[10-11]。 1994年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目前改为“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CHINA)”),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专业从事有机产品检查和认证的机构,并在之后获得IFOAM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之后,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COFCC)、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所等相继成立,从事国内有机食品的理论体系、认证标准的制定、有机食品的检验和认证。目前,在我国注册的有机食品的认证或注册机构有30家以上。 3·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 3.1有机农业 不同科学家或认证机构有不同的概念,但人们公认的有机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机农业是一个生态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体系,有自己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体系,包括种植业和动物饲养业等;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生态体系,利用自然的功能保持地力和维持生态平衡。二是有机农业是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用标准来规范的农业生产。三是采用的技术,是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使用的措施,是能维持农业生产体系的生态平衡措施。主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认为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或保持稳定的生态体系。 3.2有机食品 对于有机食品的概念,人们观点基本一致,即:来源于有机农业的食品,并且在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上,用标准(准则)加以规范。 4·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前景 4.1发展有机农业,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人口和经济条件,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后会更加严峻。如果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中国有希望成为文明昌盛的人间乐土,若解决得不好,中华民族将会经历更深、更苦的磨难。这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关切和忧虑的问题。并且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环境保护上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不但能生产优质农产品,也是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12]。 4.2我国有优异的条件,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 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我国有野生食用菌、茶叶、中草药、经济树种等,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二是我国有丰富的地域资源,比如云贵高原的山区和高寒区、黄土高原的特有的地域和气候资源等,都为发展特有的有机农业提供了基础;三是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四是我国有一批仁人志士和机构,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些都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4.3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世界上和国内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欧洲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地也在不断扩大,从1986年的1.2万hm2增加至1996年的130万hm2,同期的有机农场数从7 800个增加到55 000个;在德国,已认证的有机农场从1980年的500个上升到1996年的6 068个;奥地利从1991年的2 000个增加到1996年的15 850个;瑞典从1989年1 500个提高到1996年的3 932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丹麦等,2000年市场份额达到了2%~5%,在今后10年时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美国RodalePress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中表明,87%的美国商店购买者愿意购买与常规食品同样价格的有机食品,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改变了饮食习惯,其中72%愿意购买有机农业生产的蔬菜和水果。我国以及世界上的有机食品市场巨大,并且不断增加。因此,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对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增加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广阔。 5·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差异 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食品生产等生产形式,都是我国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典范,相同的终端是得到安全食品、放心食品[13-14]。作者根据各种概念、规范、标准等总结,认为它们有四方面的差异:一是不同的终端要求。除得到食品外,生产有机食品的终端是地力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绿色食品强调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措施,希望生产产品的同时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无公害食品强调不产生公害,杜绝化学物质残留超标、避免产生抗性等公害。二是不同的农业生态系。有机食品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中种植着不同的作物和植物;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可以是种植单一作物的生产体系,比如葡萄园只种植葡萄、玉米地只种植玉米,也可以是种植多种作物的农业生态系。三是技术指标和要求不同。从总体上讲,有机农业的标准要求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绿色食品比无公害食品要求多一些。因此,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手段比较少,从感觉上看比较严,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手段比较多,从感觉上看生产比较容易;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比较,绿色食品的标准相对较严。四是行为主体不同。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工程是国家行为,是国家、政府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为规范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信任所做的努力;绿色食品是企业行为,是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龙头的企业为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民间组织或企业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企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倡导并规范的农业生产。 6·有机食品的认识误区 一是生态农业(我国把无公害食品归类为生态农业的一部分)、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农产品生产,都是我国大力提倡和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他们得到的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安全、营养的食品,并且任何生产形式都能生产出优质产品。对于有机食品高级、绿色食品中档、无公害食品最低级的说法;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不确切的,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二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格。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和供求关系确定的,并不是因为有了“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名称,农产品价格就会高、就会贵。当然,由于农产品信任的缺失,“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成为商家炒作价格的基础和前提。名称和概念也有“品牌”价值;但“品牌”是历史、质量、产品信誉等结合体,没有历史不能成为“品牌”(并不是用广告、宣传等,创建的“品牌”),没有连续、持久、稳定的质量保证不能成为“品牌”,没有产品的美誉不能成为“品牌”。三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或方法,恢复地力、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病虫害的防控,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也主张使用天然物质、自然力量等进行防控。因此,从事有机农业生产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如何让地力恢复、如何补充土壤中的肥力(有机质、矿物元素),片面强调“不使用农药”,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四是有机食品是来源于有机农业的食品。有机农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生态体系,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中有多种作物种植。因此,如果单独种植葡萄,把葡萄园称为有机葡萄园,把葡萄园中的葡萄称为有机葡萄,这种“有机葡萄”值得商榷。五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任何农业生产,都不会拒绝农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波尔多液、硫磺(硫磺水分散粒剂)、天敌、天然提取物、天然发酵物等农药;绿色食品生产、无公害食品生产、良好农业技术规范等农业生产形式,都不可能把农药拒之门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药仍然是人类对付作物病虫害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7·有机农业的葡萄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规范 有机葡萄生产中的葡萄病虫害防治,也需要采用规范防控的方法;资料中已介绍了葡萄病虫害规范防治的概念、方法和步骤(王忠跃,2009年),有机农业的葡萄生产中病虫害规范防治,也是采用这些方法和步骤,只是使用的农药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的农药,不可用化学合成的药剂[15]。以下以北京延庆张山营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为例进行介绍。 7.1病虫害基本情况 最重要的病虫害是霜霉病,常见的有白粉病(7月及后期常出现)、灰霉病、白腐病、后期的穗轴枯萎,个别葡萄园(红地球)在果粒上还有透明小白点,有些葡萄园发现少量黑痘病。虫害问题主要是绿盲蝽,个别葡萄园还有介壳虫(东方盔蚧)、叶蝉,林木上的蚜虫也有迁移到葡萄新梢的现象。炭疽病不是很严重,主要是谢花后到套袋前的防治;对于酿酒葡萄,雨季防治和后期跟进防治是关键。一般在套袋前要使用药剂控制,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必备、波尔多液、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酿酒葡萄雨季和中后期的防治,以保护性杀菌剂为基础,结合1~2次内吸性杀菌剂。白腐病已不是太大问题,只是在个别地块比较普遍,结合进行炭疽病防治。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转色期,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点。对于鲜食葡萄,灰霉病是开花前后必须防治的病害,尤其是开花前,套袋前应使用药剂处理果穗;对于酿酒葡萄,花前、花后、转色期应该防治灰霉病。后期的穗轴、果梗枯萎原因很复杂,早期的霜霉病侵染花序或小穗轴,使用药剂可拉长穗轴等,可能造成后期的穗轴、果梗枯萎。红地球葡萄使用药剂拉长穗轴措施,一定要适量;防止霜霉病早发(见霜霉病资料);谢花后套袋前使用药剂,选择合适的药剂,在套袋前用药剂处理果穗。绿盲蝽发芽后产生危害,有绿盲蝽危害的果园(只要是发芽后)越早防治越好。蚧壳虫(东方盔蚧)出土上架时扒老皮;发芽后进行药剂防治,谢花后也要进行药剂防治。叶蝉的防治可在发芽后至二至三叶期、麦收前、8月上中旬,根据葡萄园发生情况使用1~3次药剂。 7.2有机葡萄园可用药剂 有机葡萄园可以使用的药剂:杀菌剂为波尔多液、80%水胆矾石膏(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石硫合剂、硫磺(80%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其他经过认证的天然物质(微生物发酵产品,比如武夷菌素、农抗120等)、活体微生物(芽孢杆菌)等。杀虫剂为机油(或矿物油或柴油)乳剂、其他经过认证的天然提取物(藜芦碱、苦参碱、大蒜提取物、烟草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品等)。 7.3各期施药规范 7.3.1发芽前。一般情况,使用5°Bé波美度石硫合剂,于芽膨大时(展叶前)使用。发芽前是减少或降低病原菌、害虫数量的重要时期,在田间卫生(清理果园)的基础上,应根据天气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措施进行施药。一般情况下,使用5°Bé石硫合剂;雨水多、发芽前枝蔓湿润时间长时,使用铜制剂(可以使用波尔多液(1.0∶0.5)~(0.7∶100.0)或80%水胆矾石膏300~500倍液)。注意喷洒时尽量均匀周到;枝蔓、架、田间杂物(桩、杂草等)都要喷洒药剂。对于病虫害比较复杂的果园,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与机油乳剂(或柴油乳剂或矿物油乳剂或苦参碱或藜芦碱)200倍液的混合液。 7.3.2发芽后至开花前。发芽后至开花前是病虫害防治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建议使用2次药剂。一是二至三叶期。一般情况下,可用杀菌剂+杀虫杀螨剂。对于没有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的葡萄园,使用波尔多液;对于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的葡萄园,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苦参碱或藜芦碱)。春雨比较多的年份,在花序展露期和花序分离之前,需要增加使用1次药剂。可以选择80%水胆矾石膏400~600倍液或波尔多液。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比较严重的葡萄园,在花序展露期和花序分离之前,需要增加使用1次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0.2~0.3°Bé的石硫合剂。二是始花期(开花3%~5%)。一般情况下,开花前可以使用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硼肥。开花前是重要的防治点,不管什么品种类别、栽培方式,都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因为开花前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防治点,并且花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一旦遭受危害,损失无法弥补。药剂的使用,以对付伤害花序、花梗、花的病虫为主。 7.3.3花期及谢花后至套袋。花期不使用农药,谢花后可用5亿活芽孢/mL枯草芽孢杆菌50倍液+保倍硼,或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苦参碱或藜芦碱)。套袋前2~3 d。可用武夷菌素处理果穗。落花后是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的防治点;也是灰霉病的防治点;巨峰系品种要注意防止链格孢菌对果实表皮细胞的伤害;干旱年份,白粉病、红蜘蛛和毛毡病是防治点;有透翅蛾的葡萄园,谢花后还要注意透翅蛾的防治。因此,药剂的选择必须与田间需要控制的病虫害相对应;并且必须对幼果安全。一般在套袋前整理果穗(必须梳果到位),然后马上用药剂涮果穗,药液干后就可以套袋(也可以在3 d之内套袋)。也可以在谢花后到套袋前2次使用药剂,即谢花后1次、套袋前1次。 7.3.4套袋后。一般情况下,套袋后使用波尔多液(比如波尔多液200倍液;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20 d左右使用1次(雨季,10 d左右用1次)。但是,注意以下情况:转色期(葡萄开始转色时),使用1次80%水胆矾石膏500倍液+机油乳剂。在白粉病发生普遍的葡萄园,8月使用1次硫制剂(0.2~0.3°Bé的石硫合剂或80%硫磺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田间发现霜霉病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处理;在发生区及周边(5~10 m),立即喷洒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或0.2~0.3°Bé石硫合剂。发现酸腐病烂穗,可摘除病穗或剪除病粒,集中处理;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处理疏果后的果穗,药液干燥后继续套袋;整园喷洒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混加机油乳剂或其他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杀虫或驱虫类的药剂)。 7.3.5采摘后。采收后至少使用1~2次药:采收后立即使用1次铜制剂,如波尔多液200倍液(1.0:0.5~0.7:200.0)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15 d左右用1次铜制剂(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一直到落叶。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一是葡萄采收后,葡萄的枝条需要充分老熟、枝蔓和根系需要营养的充分积累。因此,采收后必须保证大部分叶片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二是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葡萄采收后减少病虫害的危害,还会减少翌年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压力。 8·有机葡萄具体防治规范案例 8.1吐哈盆地(吐鲁番、哈密)有机农业无核白葡萄园防治规范 8.1.1基本情况。该区域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无核白。主要病虫害有叶蝉和白粉病,叶蝉危害比较重,气象条件合适时白粉病可能造成危害;毛毡病、白星花金龟有发展为主要病虫害的趋势。后期裂果导致的果实腐烂(重要是黑曲霉)也是重要问题之一。 8.1.2规范防治流程。共使用农药7次左右,药剂成本约1 800元/hm2。具体防治流程见图1。 8.1.3农药使用说明。生长季节温度在15~29℃,可以使用0.2~0.3°Bé的石硫合剂、0.3%苦参碱15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80%水胆矾(必备)400~800倍液。 8.2新疆天山一带(石河子、博乐)红地球葡萄(有机农业)防治规范 8.2.1基本情况。对于新疆石河子、博乐地区的红地球,一般年份的规范防治,农药使用次数为7~10次:发芽前、发芽后、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包括喷洒和果穗处理)、套袋后使用2次药剂,采收后使用1次铜制剂。药剂成本约为2 250元/hm2。 8.2.2防治规范流程。具体防治流程见图2。 8.3焉耆盆地(和硕县、和静县、焉耆县)有机农业酿酒葡萄防治规范 8.3.1基本情况。该区域目前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气象条件合适时,都可能造成危害。虫害有叶蝉、毛毡病等,并有发展为主要虫害的趋势;也存在蚧壳虫问题。共使用农药7次左右,药剂成本约为1 800元/hm2。 8.3.2防治规范流程。具体防治流程见图3。 8.3.3农药使用说明。生长季节温度在15~29℃,可以使用0.2~0.3°Bé的石硫合剂。0.3%苦参碱15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80%水胆矾(必备)400~800倍液、1 000亿枯草芽孢杆菌1 500倍液。 9·参考文献 [1]刘巽浩.论有机农业[J].世界农业,1982(9):32-34. [2]傅政德.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1981(12):8-9. [3]章熙谷.国外有机农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1983(12):14-16. [4]温明振.有机农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张纪兵,肖兴基.有机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2003(12):55-58. [6]杜相革,董民.有机农业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7]HELGA WILLER,LUKAS KILCHER.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R].IFOAM,Bonn,Frick,ITC,Geneva,2009. [8]PAULL J."Permanent Agriculture:Precursor to Organic Farming"[J]. Jo-urnal of Bio-Dynamics Tasmania,2006(83):19-21. [9]JOACHIM SAUERBORN.Review of History and Recent Development of Organic Farming Worldwide[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6,5(3):169-178. [10]陈新娟,朱祝军,徐志豪.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8):26-31. [11]刘刚.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12]涂仕华,韩秀英,秦鱼生.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J].西南农业学报,2005(1):99-104. [13]王世琨.国内外有机产品标准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14]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1-87. [15]王忠跃.中国葡萄病虫害与综合防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81-387,403-408,507-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