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人们历来关注的重点。学校和学生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或是潜在的,或是明显的;或是因无知造成的,或是由于明知故犯带来的等等。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为“学校”) 对于安全教育与防范不能不重视,学习和掌握一些校园风险管理知识将会使学校和师生终生受益。 校园风险与管理(上) (一)校园风险 1.风险:风险指在一定环境下、一定时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意外事故。一旦偶发,这种可能性就转化成造成事实上的人身、财产损失,就是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在何时、何地、什么范围、以什么形式发生,产生的后果及影响都是不确定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经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我们当前生活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类正在遭受现代风险的威胁。风险有三类,一类是地震、飓风、传染病等;二是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三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其实,风险社会的外延日益拉大,除了精神矿难之外,频发的交通事故也属此列。而职能部门不敬畏生命,监管部门不恪尽职守,则加速和加重了风险社会的恶劣蔓延。风险事故虽然可防可控,但不可能杜绝。 2.校园风险: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教体艺〔2008〕2号)指出:当前,校园伤害事故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日趋严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学生目前所处的安全环境 (1)社会治安状况 由于我国仍然处于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社会消极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具有明显的反复性特征。因此,违法犯罪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反弹。 (2)校园治安状况及特点 与社会上相比,学校的治安状况总体上是好的,校园安全防范力量较强,学校安全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师生员工在校园中是有安全感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大量举办,安全防范方面存在漏洞,安全控制十分困难,导致刑事案件上升。校园治安出现一些复杂情况: 如:盗窃案件居高不下;诈骗案件成倍增加;公共场所失窃多;外来流动人员作案时有发生;学生作案突出;学校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重点目标。 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校园门口8名小学生遇害血案到5.12陕西南郑幼儿园9名师生遭凶杀50天6起(3月23日,南平郑民生杀8名小学生;4月12日,广西合浦男子砍小学生2死5伤;4月28日,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凶犯病休公办教师];4月29日,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一男子闯入校园打伤5名学生后自焚,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一起砍伤儿童事件,已造成9死,11伤[私人幼儿园20幼儿])涉及校园命案死19人、伤69人。还有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校车惨案”,最近发生的“一天16人溺水惨案”等等。校园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呈现多发性、复杂性,校园风险形势十分严峻。 (3)中小学安全事故态势: 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每年全国各省、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 2008年,浙江省台州市学生(幼儿)非正常死亡人数共63人,占学生总数的万分之0.63。其中,因溺水死亡39人,因交通事故死亡10人,因坠楼死亡3人,因火灾死亡1人,自杀2人,因其他原因死亡8人。 虽然各级政府都在狠抓青少年安全保护工作,但每年总会有学生死于这样那样的安全事故。连续多年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事故、校园伤害、食物中毒事故,消失一个班级。 (4)事故特点分析: 从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区域、学段、时间、地点、日期、责任等分析,校园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