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TEG)作为一种床旁检测手段,以其即时性和便捷性从多方面弥补了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手段的不足。它以全血为样本,可以提供有关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及纤溶系统的全面信息。近些年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中凝血功能监测,而血栓弹力图相关输血流程也在心脏外科、肝脏移植领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专题将简述血栓弹力图的工作曲线及主要指标。下图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血栓弹力图检测仪器(Haemonetics 公司TEG 5000)

TEG以全血为样本,通过对凝血块的物理特性进行检测从而反应血液的粘弹性在TEG的检测中,将全血样品加入柱形样品杯,将样品杯以10s为周期旋转,探针通过扭力丝浸没于血液样品中,当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结合形成血凝块将探针与样品杯相连之后,样品杯的旋转力矩才会传到给探针。血凝块强度的变化将会影响探针的震动幅度及轨迹,输出的信号取决于血块形成的强度及稳定性。随着血凝块的溶解,旋转力矩的传导也将改变。传导的力矩通过机械-电转换装置转变为电信号,以曲线图形表示。

·ACT 为检测起始至曲线振幅上升至2 mm所需时间,对应凝血因子逐步激活导致纤维蛋白开始形成的过程。 · K time 为曲线振幅由2 mm上升至20 mm所需时间,对应纤维蛋白交联及其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 α 角 为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与K共同反映纤维蛋白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MA 为描记图最高振幅,对应血栓最大强度,与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和血小板与纤维蛋白相互作用有关。 ·达到最大振幅之后便进入纤溶阶段,常用指标为CL30及CL60,分别代表描记图达到MA后30分钟和60分钟时血栓纤溶的百分比,反映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的程度。 

凝血因子功能不足,ACT延长;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足,K time明显延长,MA减小; 
纤溶亢进,MA持续减小,LY30>7.5%,LY60>15%; 
凝血功能看见,K time 缩短,α角增大,MA增大;

DIC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伴纤溶亢进;

DIC晚期,呈明显低凝状态;
TEG早期检测指标能够准确及时的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并指导输血治疗。尽管TEG指导输血流程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是医生以TEG检测结果为依据,取代传统的经验性评估,能够更加恰当的做出输血决策,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从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