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上海老洋房的故事
上一篇:老卢湾绍兴路的新玩咖与杜月笙真的无关

改革开放至今,上海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挺高很多,上海开启崭新的面貌,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水平全球瞩目。但不得不承认,许多曾今充斥在上海人生活中的那份情,那份浓浓的上海记忆也在慢慢消逝……慢慢消逝……
 我们曾今在微博,微信上满泪刷屏那些相同的上海老照片时,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照片几乎重复,冷饭一遍一遍炒。你该问,这些照片到底是谁拍的呢?
今天老洋房故事的“小洋”,要戳中大家泪点,唤起上海记忆的同时,还要郑重告诉你,有这样一位上海人,拍了30年上海,走遍大街小巷,用掉20多万张胶卷,拍了八年的新天地动迁,八年的世博变迁,只为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当你想要寻找上海记忆时,激起你的一份感动
 1980年外滩摆渡口


90年代,南京路西藏路路口
 1984年徐家汇


一张是85年拍摄,一张是86年拍摄,大连路四平路天桥


1990年,石门路南京西路天桥和上海第一代交通安全员
 1993年,大世界天桥




90年代拍摄,各个角度,大家看到精品商厦了吗
 是否还记得这座天桥?福州路
 东大名路
 1992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0年
 1983年
 1982年
 1984年
 1994年
 1995年
 1990年
 1984年


1993年东方明珠在建
 1985年北外滩

外白渡桥缺了一半

延安东路
 1982年上海大厦
 1982年大世界
 1985年徐家汇
 1994年外滩
 1994年外滩
 虹桥开发区
 80年代五角场
 1993年淮海中路雁荡路
 1983年文化广场
 1991年石门一路
 1985年徐家汇
 1985年浦东公园
 1997年南京西路
 1994年瑞金二路长乐路
 1991年杨浦复兴岛

1993年大千美食林
 1992年徐家汇教堂
 1989年徐家汇教堂


1994年
 1982年
 1985年徐家汇车站

1989年溜冰场

1980年
 人民大道黄陂路
 1980年
 1982年人民公园
 1984年武宁路,中山路路口道口
 1992年金山石化
 金陵路
 1981年
 1982年
 1980年南京东路
具时代标签的衣着与车辆
 1983年城隍庙
 1983年静安寺常德公寓
 1985年茶叶蛋
 1987年北广场
 1990年南京东路
 1991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
 1985年新华书店
 1994年淮海中路
 1993年浦东
 1989年锦江饭店
 在2002年秋季正大广场开幕之前,第一八佰伴曾连续7年蝉联浦东新区商业零售年度总额冠军
 1980年华侨商店
 虹口公园
 上海电视塔
 1997年,现在法国梧桐依旧美丽,但这样的景致不再有
 1998年拍摄-从德国运来的地铁一号线列车在黄浦江码头
 1983年巨龙

1985年上海牌汽车

1992年

1996年,仅4年时间,夏利,普桑已成为道路主色调,最早的起步费还记得吗?
 1996年

1985年巨龙
 1987年,自行车'川流不息'


1991,上下班高峰时间门总是很难关,人在里,包在外的尴尬时常发生,大热天挤过那时候公交的人表示,1号线地铁条件很优越好吗?

那时候男人很绅士,很自觉

电车老是“翘辫子”,卖票员下车搭好天线还是不动,只能再推推

那时候的卖票员很亲切
 1995年
父母真的很伟大
 1982年,爸爸到哪总是骑28寸永久带着我,那时不曾考虑过,其实爸爸很热,也会有些累,发大水骑不动时,双脚被浸湿了,而我还会抱怨快点回家

有时候看到警察我会下车自己过马路,但是也有被警察叔叔拦住去路,那时候警察叔叔很亲切

时间总是飞快流逝,现在回想起来,好希望再坐一次父亲的自行车,那时候很欣慰在回家路上可以在爸爸车上睡一会。不过现在却后悔当时睡了太久……太久……,年纪越大越珍惜那段美妙的时光。
 1984年老北站,学生服装很潮
 市少年宫

1985年少年宫

1984年市宫溜冰场

1988年锦江乐园

锦江乐园
 人民公园肯德基,每到六一儿童节,父母带着孩子去吃汉堡,现在可能比较少了
 1996年露台电影场,长矮凳,瓜子,扇子,一杯茶
 2001年


90后的孩子很少知道当时的大世界有哈哈镜,有表演
 1987年高中时代
 1990年展销会,春游必备食品,酸唧唧,甜蜜蜜
 1995年拍摄

 那时生活很简单,没有不快乐的弄堂小宁

1984年新城游泳池

90年代,上海江湾造波游泳池,是上海第一个人造波浪游泳池

1984年方浜中路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着照片重新走过那条路,只不过不再是爷爷牵着我的小手。若干年后,弄堂也没有了。
 爷爷,我想你
 80年代,中国留学热不断升温。当时留学的最佳捷径无疑是托福考试,1981年首考只285人,1996年达18000人,“出国留学”在当时成为很多人惟一的奋斗目标。1949年至1978年上海只1万人持有护照。持有护照者就像外星人那般稀有
 1981年上海第一届健美比赛
 1985年写真照
 2009年武康大楼在修缮
 1986年模特
 1991年妇产科医院
 1992年姑娘出嫁也要很多床被子堆着,要高高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80年代西餐厅
 1983年商店
 1985年时髦的泳衣
 1990年胶州路菜场
 1995-结婚凭票供应(一套家具)


华亭路是襄阳市场的前身,那时候云集上海年轻潮人,不少人总是逛完美美百货,就来华亭路,可以找到各种款式的商品,相比美美百货来说,价格亲民不少。  1998年华亭路
 有多少人记得这个乐园

1984年在公园
 1996年
 1985年浦东公园
 90年代闹洞房
 肇嘉浜路上的邮票市场
 1991年空姐
 1991年拍摄 圣诞潮--那时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
 1982年-免税店,那时候LV没有山寨
 1981年量身高,称体重


1997年体育彩票现场
 现在申城无处不手机,回想90年代年代,外出之后,和单位家里通讯必须先寻找公用电话。

1994年舞厅

1995年大哥大砖头机

1991年,摩托罗拉BB机

弄堂公用电话
 80年代初,身边最珍贵的财产就是一台红灯牌手提收音机,它始终贴在我身边。改革开放前后,街上流行“四嗽叭”。

90年代上海人家
 

1992年,弄堂早餐,生煎锅贴,早饭“四大金刚”

1996年,吃完早饭看会报纸,那款热水瓶当时是时髦货

1980年理发

1995年做头发

90年代,奶奶要开始准备午饭

1999年
 1995年午饭家人围坐一起,边吃边聊

1993年,午饭过后便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时间

1995年

1990年


玩耍时正巧遇见阿姨,叔叔结婚,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因为有糖吃,一颗大白兔奶糖就很满足
 1993年,不一会儿到了晚饭时间,天热时就搬张台子在门口,吃吃菜,喝喝酒,聊聊天,闻到六神花露水的味道了吗
 2005年,那一年,我们一家人搬离了那栋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想着要搬进新房子,全家人都很高兴,我们一起合影了,还有门牌号
 现在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却曾几何时,突然间放不下那一年住弄堂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的那些“小算盘”,不断回想隔壁张三李四鸡毛蒜皮的那点磕磕绊绊。虽然那时候居住条件并不好,睡个觉要爬上陡峭扶梯到站不直身的三层阁。
却总是离父亲母亲那么近,那时候经常可以靠在父亲肩膀上撒撒娇,听他念念叨叨,感受着他肩头的温度。
而现在……现在……才知道,那时候的生活很充实,其实快乐真的很简单
这是真实的上海,老弄堂给每个真正的上海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手机翻开微博,微信,阅览那一张张被感动一遍又一遍的上海老照片,看到那一幅幅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时,你曾经有问过,这些照片都是谁拍的吗?
当人们问起这位摄影师,那些微信版主发你照片却未署名,可以起诉他们,而那位摄影师却说:“说明他们认可我的照片,我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帮助他们寻找到那份珍贵的记忆。” 他就是上海画报的摄影师:陆杰。
 他用了30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纪录上海。30年的上海城市变迁布满了他的脚印。
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绑在了飞机上,俯视上海拍下了每一个角落的变化。而飞机降落时,他才发现自己几乎被冻僵了。


他用了8年的时间去纪录世博的动迁,建造与开馆

1999年新天地南里

太仓路顺昌路

黄陂路太仓路顺昌路之间 他又用了8年时间纪录了整个新天地的变迁。

就是这样一位上海人,拍了20多万张胶卷后,当看到自己扑捉到好的镜头,依然笑容灿烂


他认真,专注的在拍摄第30万张,40万张,50万张照片。
我想说:上海,感谢有你!上海为有你而骄傲:陆杰 这些照片只是他作品中的凤毛麟角,请大家分享转发为他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