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题引用了一句融入海派文化的英语舶来词,这些词几乎都创造于上世纪,当然这些舶来词中还有些非常有意思的,如大兴--dashy,英翻为浮华,华而不实; 门槛精--monkey精,猴子精,意为精明的、聪明的; 老虎窗--roof,英译为屋顶,老虎窗是许多老上海人的记忆,老房子屋顶上双开门的窗子; 嘎三壶---gossip,英译为流言蜚语,大家都懂的吧,算直译了; 嗲--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十三点--society愿意为社会交际等,此处指交际花,即那些活跃于舞厅歌厅的女士,旧社会认为这样有伤风化,故现多用于骂人。 而腔司一词,多用于混腔司,有时也用于腔调十足之意,腔调可以是具象的,可以是一种形于态的品质,而腔司,于无形,由万千细节体现出的本质,本文是为了感谢那些经历无数风吹雨打,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来纪录上海细节的那些人们 1 尔冬强,上海装饰艺术派的摄影作者,国内第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摄影师。绍兴路汉源书店的老板,他对于上海老建筑的摄影作品已成为经典,30年来的拍摄了不少上海经典作品 尔冬强黑白系列,早餐劳作的阿姨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大光明电影院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原乡村总会,今延安西路1262号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苏州河畔上海啤酒厂 邬达克系列绿房子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爱神花园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焉息堂 尔冬强上海细节系列,被拆毁的老建筑 如今这位摄影者已经不单单只是摄影师,也拍摄过许多以老上海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他的作品在上海老洋房纪录中已经成为了经典,成为了艺术 2 席闻雷,网名“席子”,拍摄作品多为老建筑及居民日常百态。2007年,一次偶然闲逛,让当时还是创意白领的席子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上海的那些老建筑,之后席子辞职成为“专职”城市摄影师,专门记录即将消失的老建筑。然而从本质上而言,他并不把自己当作一名摄影师,借用席子写在博客中的一句话:“无法用砖瓦拯救这个城市,就用像素记录这段历史。 ” 老虎窗内外 摄影平凉路 2013.03 废墟 摄于康定路 2012.09 新村中的涂鸦 摄于华池路 2010.07 席子给我的印象,非常勤奋,为人谦卑,每次见到他总是背着巨型相机包和沈甸甸的三脚架,他许多照片里的建筑如今都已消逝,而这些珍贵的影相犹如一颗颗城市的时间胶囊存入了席闻雷相机,成为了这座城市宝贵的记忆,成千上万的时间胶囊的产生,在20年间,他上万次的拍去了身上的尘土,上亿次的脚步,无论受伤,流汗,他总是微笑的按着快门,拍着...拍着 3 如果说席子是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宽度,那么基诺就是用双脚去丈量这座城市的高度,他总是不紧不慢的,笃定的站在城市的制高点,一拍就是一整天 4 倪力,为人低调,但掩饰不住浑身的艺术气息,他可算是古董级的古典音乐发烧友,他被蚂蚁摄影好友称为用灵魂拍照的人,办展是因为前些时日身体不适,接受医院治疗,称人生短暂,想做一些自己一直想要完成的事情,记得他之前和我说过,他觉得没必要办展,太张扬,如今的计划提前,我忍泪理解,希望照片之中的灵魂之光可以一直闪耀在上海这座城市,可以看到更多他的城市纪录 看了前几篇城市大片之后,请打开唱机,欣赏飘扬在城市上空的古典音乐 邬达克息焉堂 浦东的一所教堂 衡山路贝当公寓 古老钢窗前的人像 摄于董家渡待拆迁的地块 俯视石库门 城市拼图 上海某老公寓的楼道 严同春故居中 长乐路某宅之中,西班牙建筑风格 贝轩公馆 5 暂时只知道这位朋友的微博号,他纪录了非常多的上海历史建筑中的门,楼梯铁艺,地板马赛克拼花,建筑装饰,用一张张工整的照片向大家展示着隐藏在上海壁角落里的美妙细节 6 改革开放至今,上海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挺高很多,上海开启崭新的面貌,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水平全球瞩目。但不得不承认,许多曾今充斥在上海人生活中的那份情,那份浓浓的上海记忆也在慢慢消逝……慢慢消逝…… 他用了30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纪录上海。30年的上海城市变迁布满了他的脚印 天桥系列
90年代,南京路西藏路路口
一张是85年拍摄,一张是86年拍摄,大连路四平路天桥 1990年,石门路南京西路天桥和上海第一代交通安全员
90年代拍摄,各个角度,大家看到精品商厦了吗
橱窗系列
外滩系列
1993年东方明珠在建
外白渡桥缺了一半 延安东路 航拍系列
徐家汇系列 1993年大千美食林
1994年
人民广场系列 1989年溜冰场 1980年
荡马路系列
具时代标签的衣着与车辆
交通系列
1985年上海牌汽车 1992年 1996年,仅4年时间,夏利,普桑已成为道路主色调,最早的起步费还记得吗?
1985年巨龙
1991,上下班高峰时间门总是很难关,人在里,包在外的尴尬时常发生,大热天挤过那时候公交的人表示,1号线地铁条件很优越好吗? 那时候男人很绅士,很自觉 电车老是“翘辫子”,卖票员下车搭好天线还是不动,只能再推推 那时候的卖票员很亲切
父母真的很伟大 童年记忆
有时候看到警察我会下车自己过马路,但是也有被警察叔叔拦住去路,那时候警察叔叔很亲切 时间总是飞快流逝,现在回想起来,好希望再坐一次父亲的自行车,那时候很欣慰在回家路上可以在爸爸车上睡一会。不过现在却后悔当时睡了太久……太久……,年纪越大越珍惜那段美妙的时光。
1985年少年宫 1984年市宫溜冰场 1988年锦江乐园 锦江乐园
90后的孩子很少知道当时的大世界有哈哈镜,有表演
1984年新城游泳池 90年代,上海江湾造波游泳池,是上海第一个人造波浪游泳池 1984年方浜中路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着照片重新走过那条路,只不过不再是爷爷牵着我的小手。若干年后,弄堂也没有了。
上海记忆
华亭路是襄阳市场的前身,那时候云集上海年轻潮人,不少人总是逛完美美百货,就来华亭路,可以找到各种款式的商品,相比美美百货来说,价格亲民不少。
1984年在公园
1997年体育彩票现场
1994年舞厅 1995年大哥大砖头机 1991年,摩托罗拉BB机 上海生活 弄堂公用电话
90年代上海人家 1992年,弄堂早餐,生煎锅贴,早饭“四大金刚” 1996年,吃完早饭看会报纸,那款热水瓶当时是时髦货 1980年理发 1995年做头发 90年代,奶奶要开始准备午饭 1999年
1993年,午饭过后便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时间 1995年 1990年 玩耍时正巧遇见阿姨,叔叔结婚,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因为有糖吃,一颗大白兔奶糖就很满足
却总是离父亲母亲那么近,那时候经常可以靠在父亲肩膀上撒撒娇,听他念念叨叨,感受着他肩头的温度。 而现在……现在……才知道,那时候的生活很充实,其实快乐真的很简单 此时此刻,这些照片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记忆与视觉冲击,想必其中的风吹雨淋,多年的甜酸苦辣只有你们自知,你们才是上海的腔调,上海为有你们而感到骄傲 |
|
来自: 憨痴呆 > 《上海、无锡、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