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chance(腔司)看到最后哭了(上海老照片178张)

 憨痴呆 2017-09-30
 
 

标题引用了一句融入海派文化的英语舶来词,这些词几乎都创造于上世纪,当然这些舶来词中还有些非常有意思的,如大兴--dashy,英翻为浮华,华而不实;

门槛精--monkey精,猴子精,意为精明的、聪明的;

老虎窗--roof,英译为屋顶,老虎窗是许多老上海人的记忆,老房子屋顶上双开门的窗子;

嘎三壶---gossip,英译为流言蜚语,大家都懂的吧,算直译了;

嗲--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十三点--society愿意为社会交际等,此处指交际花,即那些活跃于舞厅歌厅的女士,旧社会认为这样有伤风化,故现多用于骂人。


而腔司一词,多用于混腔司,有时也用于腔调十足之意,腔调可以是具象的,可以是一种形于态的品质,而腔司,于无形,由万千细节体现出的本质,本文是为了感谢那些经历无数风吹雨打,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来纪录上海细节的那些人们


1

尔冬强

尔冬强,上海装饰艺术派的摄影作者,国内第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摄影师。绍兴路汉源书店的老板,他对于上海老建筑的摄影作品已成为经典,30年来的拍摄了不少上海经典作品


尔冬强黑白系列,早餐劳作的阿姨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大光明电影院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原乡村总会,今延安西路1262号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苏州河畔上海啤酒厂


邬达克系列绿房子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爱神花园


尔冬强邬达克系列焉息堂


尔冬强上海细节系列,被拆毁的老建筑


如今这位摄影者已经不单单只是摄影师,也拍摄过许多以老上海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他的作品在上海老洋房纪录中已经成为了经典,成为了艺术


2

席闻雷


席闻雷,网名“席子”,拍摄作品多为老建筑及居民日常百态。2007年,一次偶然闲逛,让当时还是创意白领的席子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上海的那些老建筑,之后席子辞职成为“专职”城市摄影师,专门记录即将消失的老建筑。然而从本质上而言,他并不把自己当作一名摄影师,借用席子写在博客中的一句话:“无法用砖瓦拯救这个城市,就用像素记录这段历史。 ”


老虎窗内外 摄影平凉路 2013.03



废墟 摄于康定路 2012.09



新村中的涂鸦 摄于华池路 2010.07





席子给我的印象,非常勤奋,为人谦卑,每次见到他总是背着巨型相机包和沈甸甸的三脚架,他许多照片里的建筑如今都已消逝,而这些珍贵的影相犹如一颗颗城市的时间胶囊存入了席闻雷相机,成为了这座城市宝贵的记忆,成千上万的时间胶囊的产生,在20年间,他上万次的拍去了身上的尘土,上亿次的脚步,无论受伤,流汗,他总是微笑的按着快门,拍着...拍着


3

基诺


如果说席子是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宽度,那么基诺就是用双脚去丈量这座城市的高度,他总是不紧不慢的,笃定的站在城市的制高点,一拍就是一整天



4

jeff摄影与古典音乐

倪力,为人低调,但掩饰不住浑身的艺术气息,他可算是古董级的古典音乐发烧友,他被蚂蚁摄影好友称为用灵魂拍照的人,办展是因为前些时日身体不适,接受医院治疗,称人生短暂,想做一些自己一直想要完成的事情,记得他之前和我说过,他觉得没必要办展,太张扬,如今的计划提前,我忍泪理解,希望照片之中的灵魂之光可以一直闪耀在上海这座城市,可以看到更多他的城市纪录


看了前几篇城市大片之后,请打开唱机,欣赏飘扬在城市上空的古典音乐

邬达克息焉堂


浦东的一所教堂


衡山路贝当公寓


古老钢窗前的人像


摄于董家渡待拆迁的地块


俯视石库门


城市拼图


上海某老公寓的楼道


严同春故居中


长乐路某宅之中,西班牙建筑风格


贝轩公馆


5

微博:@叁壹


暂时只知道这位朋友的微博号,他纪录了非常多的上海历史建筑中的门,楼梯铁艺,地板马赛克拼花,建筑装饰,用一张张工整的照片向大家展示着隐藏在上海壁角落里的美妙细节



6

陆杰


改革开放至今,上海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挺高很多,上海开启崭新的面貌,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水平全球瞩目。但不得不承认,许多曾今充斥在上海人生活中的那份情,那份浓浓的上海记忆也在慢慢消逝……慢慢消逝……


他用了30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纪录上海。30年的上海城市变迁布满了他的脚印



天桥系列




1980年外滩摆渡口


90年代,南京路西藏路路口



1984年徐家汇


一张是85年拍摄,一张是86年拍摄,大连路四平路天桥


1990年,石门路南京西路天桥和上海第一代交通安全员



1993年,大世界天桥


90年代拍摄,各个角度,大家看到精品商厦了吗



是否还记得这座天桥?福州路



东大名路



橱窗系列




1992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0年



1983年



1982年



1984年



1994年



1995年



1990年



外滩系列




1984年


1993年东方明珠在建



1985年北外滩


外白渡桥缺了一半


延安东路



航拍系列




1982年上海大厦



1982年大世界



1985年徐家汇



1994年外滩



1994年外滩



虹桥开发区



80年代五角场



1993年淮海中路雁荡路



1983年文化广场



1991年石门一路



1985年徐家汇



1985年浦东公园



1997年南京西路



1994年瑞金二路长乐路



1991年杨浦复兴岛



徐家汇系列



1993年大千美食林



1992年徐家汇教堂



1989年徐家汇教堂


1994年



1982年



1985年徐家汇车站



人民广场系列



1989年溜冰场


1980年



人民大道黄陂路



1980年



1982年人民公园



荡马路系列




1984年武宁路,中山路路口道口



1992年金山石化



金陵路



1981年



1982年



1980年南京东路

具时代标签的衣着与车辆



1983年城隍庙



1983年静安寺常德公寓



1985年茶叶蛋



1987年北广场



1990年南京东路



1991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



1985年新华书店



1994年淮海中路



1993年浦东



1989年锦江饭店



在2002年秋季正大广场开幕之前,第一八佰伴曾连续7年蝉联浦东新区商业零售年度总额冠军



1980年华侨商店



虹口公园



上海电视塔



1997年,现在法国梧桐依旧美丽,但这样的景致不再有



交通系列




1998年拍摄-从德国运来的地铁一号线列车在黄浦江码头



1983年巨龙



1985年上海牌汽车


1992年


1996年,仅4年时间,夏利,普桑已成为道路主色调,最早的起步费还记得吗?



1996年


1985年巨龙



1987年,自行车"川流不息"


1991,上下班高峰时间门总是很难关,人在里,包在外的尴尬时常发生,大热天挤过那时候公交的人表示,1号线地铁条件很优越好吗?


那时候男人很绅士,很自觉



电车老是“翘辫子”,卖票员下车搭好天线还是不动,只能再推推



那时候的卖票员很亲切



1995年

父母真的很伟大



童年记忆




1982年,爸爸到哪总是骑28寸永久带着我,那时不曾考虑过,其实爸爸很热,也会有些累,发大水骑不动时,双脚被浸湿了,而我还会抱怨快点回家



有时候看到警察我会下车自己过马路,但是也有被警察叔叔拦住去路,那时候警察叔叔很亲切



时间总是飞快流逝,现在回想起来,好希望再坐一次父亲的自行车,那时候很欣慰在回家路上可以在爸爸车上睡一会。不过现在却后悔当时睡了太久……太久……,年纪越大越珍惜那段美妙的时光。



1984年老北站,学生服装很潮



市少年宫


1985年少年宫


1984年市宫溜冰场



1988年锦江乐园



锦江乐园



人民公园肯德基,每到六一儿童节,父母带着孩子去吃汉堡,现在可能比较少了



1996年露台电影场,长矮凳,瓜子,扇子,一杯茶



2001年


90后的孩子很少知道当时的大世界有哈哈镜,有表演



1987年高中时代



1990年展销会,春游必备食品,酸唧唧,甜蜜蜜



1995年拍摄




那时生活很简单,没有不快乐的弄堂小宁



1984年新城游泳池


90年代,上海江湾造波游泳池,是上海第一个人造波浪游泳池



1984年方浜中路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着照片重新走过那条路,只不过不再是爷爷牵着我的小手。若干年后,弄堂也没有了。



爷爷,我想你



上海记忆




80年代,中国留学热不断升温。当时留学的最佳捷径无疑是托福考试,1981年首考只285人,1996年达18000人,“出国留学”在当时成为很多人惟一的奋斗目标。1949年至1978年上海只1万人持有护照。持有护照者就像外星人那般稀有



1981年上海第一届健美比赛



1985年写真照



2009年武康大楼在修缮



1986年模特



1991年妇产科医院



1992年姑娘出嫁也要很多床被子堆着,要高高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80年代西餐厅



1983年商店



1985年时髦的泳衣



1990年胶州路菜场



1995-结婚凭票供应(一套家具)


华亭路是襄阳市场的前身,那时候云集上海年轻潮人,不少人总是逛完美美百货,就来华亭路,可以找到各种款式的商品,相比美美百货来说,价格亲民不少。


1998年华亭路



有多少人记得这个乐园



1984年在公园



1996年



1985年浦东公园



90年代闹洞房



肇嘉浜路上的邮票市场



1991年空姐



1991年拍摄 圣诞潮--那时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



1982年-免税店,那时候LV没有山寨



1981年量身高,称体重


1997年体育彩票现场



现在申城无处不手机,回想90年代年代,外出之后,和单位家里通讯必须先寻找公用电话。


1994年舞厅


1995年大哥大砖头机


1991年,摩托罗拉BB机



上海生活



弄堂公用电话



80年代初,身边最珍贵的财产就是一台红灯牌手提收音机,它始终贴在我身边。改革开放前后,街上流行“四嗽叭”。


90年代上海人家



1992年,弄堂早餐,生煎锅贴,早饭“四大金刚”


1996年,吃完早饭看会报纸,那款热水瓶当时是时髦货


1980年理发


1995年做头发


90年代,奶奶要开始准备午饭


1999年



1995年午饭家人围坐一起,边吃边聊


1993年,午饭过后便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时间


1995年


1990年


玩耍时正巧遇见阿姨,叔叔结婚,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因为有糖吃,一颗大白兔奶糖就很满足



1993年,不一会儿到了晚饭时间,天热时就搬张台子在门口,吃吃菜,喝喝酒,聊聊天,闻到六神花露水的味道了吗



2005年,那一年,我们一家人搬离了那栋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想着要搬进新房子,全家人都很高兴,我们一起合影了,还有门牌号



现在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却曾几何时,突然间放不下那一年住弄堂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的那些“小算盘”,不断回想隔壁张三李四鸡毛蒜皮的那点磕磕绊绊。虽然那时候居住条件并不好,睡个觉要爬上陡峭扶梯到站不直身的三层阁。


却总是离父亲母亲那么近,那时候经常可以靠在父亲肩膀上撒撒娇,听他念念叨叨,感受着他肩头的温度。


而现在……现在……才知道,那时候的生活很充实,其实快乐真的很简单



此时此刻,这些照片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记忆与视觉冲击,想必其中的风吹雨淋,多年的甜酸苦辣只有你们自知,你们才是上海的腔调,上海为有你们而感到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