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腾飞,眼界的开阔,现在除了中国军警的战术训练越来越和世界接轨外,民间军迷的步伐也开始大踏步地跨进世界顶级的战术训练范围。近的菲律宾,泰国IDPA,IPSC训练就不说了,远的甚至结合俄罗斯,以色列的特战训练都有人开始玩了,最近还听说连IDPA的训练国内都快开始有了。如此发展下去,类似美国的高手出民间的事情说不定哪一天也有可能出现在中国。 从国内日渐浓厚的战术氛围说回一切战术的根源,也就是实战武器的发展。可以这么说,世界上任何广受欢迎的实用武器都不是哪个天才坐在象牙塔里想象发明出来就可以受到粉丝追捧的。大名鼎鼎的卡拉什尼科夫,AK47之父,不但是个工程师,还亲身参与过苏德之战,即便如此,AK47诞生的过程中,除了不断的改进,测试,他还参考过不少当时领导潮流的德系,美系枪械的设计。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这次要讲的主角之一,美系的二战王牌攻击步枪霸主--M1加兰德。 M1加兰德,M1卡宾,AR,AK同场PK,到底是姜老更辣,还是后浪拍是前浪? ![]()
同样,任何一套实用的战术动作,都是通过大量的实战应用和前人的经验积累,结合使用武器的特点,千锤百炼精炼而成。 从实用射击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掌握的并不是高人们演示的炫酷动作怎么才耍得帅气,而是搞明白这套动作是如何演进而来,背后的理论指引是什么,随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演练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当然,第一步肯定是要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方向。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不变的定律。一战结束以后,美国军队就发现旋转后拉式M1903主战步枪火力不够猛烈的问题,研究替代的半自动突击步枪也提到了日程。1932年,出生与加拿大,任职于春田兵工厂(SpringField)的枪械工程师约翰加兰德自1920年起开始研发的半自动步枪被美军选中进行各种对比测试,最后以优良的性能胜出,并与1937年开始投产装备美国陆军,这把枪就是江湖人称大八粒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这把内置弹仓,使用八发漏夹供弹,口径7.62x63毫米的半自动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把大批量装备部队的半自动步枪,比1945年开始服役的苏联SKS(中国的56半)早了8年! 当美军开始全面卷入二战的时候,面对主要以旋转后拉式步枪为主的轴心国步兵,性能优良,火力凶猛的M1加兰德简直是碾压过去一度威风八面的K98和三八大盖。据说太平洋战争期间,有美军两把M1加兰德就压制住一个班日军的记录。随着二战结束,M1也卷入了中国的内战,甚至后来的朝鲜战争。作为主战步枪,在实战应用的各项性能指标上面一路高歌猛进,未逢对手。直到越南战争,信心满满的美国大兵拿着升级开挂版的M14 (其实就是全自动加兰德加个二十发弹匣啦),遇上了卡拉什尼科夫的骄傲,AK47!热带丛林的气候和地形地物,对于美系以精密加工出名的M14并不友善,而习惯粗鲁抗造的俄系武器反而没有影响。其次,M14那5.2公斤长1126毫米的笨重枪身丛林近战确定比不上灵活轻便只有4.3公斤长870毫米的AK47,美国大兵们7.62x63毫米子弹的携带量也不比携带7.62x39毫米AK弹的越共游击队。于是,M16系列应运而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两大枪系几乎垄断了世界各地出现的各种武装冲突。 温故而知新,我们的测试从M16系列的AR15对战AK开始,今天的大家常见的长短枪互换战术动作,其实并不稀奇,二战时期的美军已经应用的烂熟了。主要原因据说是那个大八粒特有的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叮的射击套路,让敌人很容易找到火力压制的弱点而反击。在短兵相接的时候,美国大兵挚爱的点45口径1911手枪成了保命的武器。至于长短枪互换的战术动作,最早的实战应用可以追溯到美国南部德克萨斯独立之战中,身披一长两短善于骑射,拥有彪悍战力的德州游骑兵。(链接: 彪悍的德州游骑兵与柯尔特转轮-德克萨斯的崛起 ) 所以说,战术动作都是有传承的。我们这次的测试是想感受一下使用M1加兰德做出基本战术动作和使用现代武器有什么不同,再对比之前做的二战五大王牌旋转后拉式步枪战术PK,得出最直观的亲身感受。 除了M1加兰德外,这次我们还玩了一把战术的M1卡宾。作为小表弟的M1卡宾其实和表哥M1加兰德没什么血统关系。1941年由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研发出来的这把本意是取代手枪和冲锋枪的小卡宾,主要是非主战陆军步兵的其他军人使用的武器。在二战中被大量采用,产量达到600万支。朝鲜战争时期,严寒的气候貌似大大影响了这把卡宾的可靠性。之后的越南战争,美军主要用来装备南越部队,当然,在和越共PK的岁月里,口径点30卡宾 (7.62x33毫米)威力相当于手枪弹的小卡宾在对方威力强大的7.62x39毫米子弹的暴力压制下,确实有点弱爆了的感觉。难怪当美国人提议实战测试刚研发出来的M16的时候,饱受卡拉什尼科夫欺凌的南越特种部队首先大胆采用,结果出来的实战效果大大滴好,于是,横空出世的M16正式踏入历史的舞台,开始了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各大派系之间M16系列和AK系列的PK大战。 北美枪友之间的AR党和AK党永远争论不休 ![]()
无论俄系AK还是美系AR,都有长短枪互换的战术动作,不过1911配AK,有点那个啥,哈 ![]()
我觉得在北美和风细雨的环境里,AR是占了优势的 ![]()
![]()
我的格洛克G17配AR ![]()
主角登场 ![]()
八发漏夹 ![]()
上子弹 ![]()
![]()
保险开关 ![]()
![]()
开打 ![]()
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叮之后,1911就是救命的手段 ![]()
M1加兰德后坐力比56半,AK都来得大,比起二战五大旋转后拉王牌步枪来说,当然没什么 ![]()
![]()
龙牙B4风衣加龙牙战术长裤,和二战老枪一起毫无违和感的说
![]()
今天各种PK,让子弹继续狂飙吧 ![]()
![]() ![]() ![]() ![]() ![]() ![]() 左起:点45,9毫米手枪弹,。30卡宾,.30-06春田弹,5.56毫米NATO弹
![]() ![]() ![]() ![]() ![]() ![]() ![]() ![]() ![]() ![]() ![]() ![]() ![]() ![]() 小巧玲珑的小卡宾 ![]() 后坐力很小,操控性能极佳,行进中射击稳定性非常好,是把适合近战的武器 ![]()
![]() 可惜子弹威力太小,相对5.56来说,杀伤力严重不足 ![]() 不过却是把非常好玩的老枪 ![]() 视频链接: 视频: 二战美军M1加兰德与M1卡宾战术测试 视频播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