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利弊谈

 long16 2016-04-14

文:源泰资本合伙人 / 庞维宏

( 更多内容请关注《投资圈》杂志网站,http://www. )

“供应链金融是下一个风口”“这一领域必将产生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如今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市场的焦点,银行、物流企业、行业龙头、互联网平台公司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这几类企业各具优势,但也存在某些不足,现在就让我们对这场逐鹿大战中的玩家逐一做一分析。

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利弊谈


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

银行是目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老大,开展业务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流程最完善。资金雄厚是银行的先天优势,过去在供应链金融实战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为自己构筑起一条护城河。

依靠自身强大的信用保证,银行筹措和调拨资金的能力都很强,资金成本最低。同时,银行有遍布全国的网络,客户资源丰富,业务推广效率很高。由于过去几年出现了数起较大的通过虚假发票、仓单进行供应链融资诈骗的案例,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加强,内控制度日趋完善,较好地控制了坏账风险。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由于客户资源丰富,银行在挑选客户的时候就比较苛刻,很多中小微企业很难成为其服务对象。另外,银行的风控体系比较传统,主要是基于客户过去的财务数据,使很多成长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物流企业模式

近几年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以怡亚通、腾邦物流等为代表的一批物流企业,开展了“N+1+N”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和还款能力,为其上下游的客户提供融资。相比于银行依赖审核合同、单据的风控手段,这种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从而把很多银行无法放款的客户收入囊中。

物流企业做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风控手段完备。物流企业掌握着客户大量的交易数据,并能够控制客户的存货,在风险防范上有双重保障,具有独特优势。

第二,了解客户需求。通过与客户的诸多触点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够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第三,信息化水平高。利用现有的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物流企业是供应链金融领域非常强劲的竞争者,但万物皆有弱点,物流企业的阿克琉斯之踵在于,其核心竞争力集中在通关能力、仓储管理、运输线路等方面,而这些优势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恰恰又成为阻碍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的天花板,很难进行区域外的复制与扩张。

“互联网平台+产业龙头”模式

近年来,传统行业的业绩持续下滑,即便是行业龙头,由于受到成本上升、出口下降等多种因素的挤压,生存也面临很大困难,急于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在某个行业精耕数十年的龙头企业来说,突然转换赛道谈何容易,这让很多企业的老板非常焦虑,夜不能寐。其实,每一个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坐拥着一座宝藏,只是由于管理者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使得这座宝藏如同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里洁白如玉的白玉峰,虽近在眼前,却无法发现。

这座宝藏就是供应链金融。2015年,深圳电子行业接连发生多起如福昌电子、中天信这样的知名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它们的上游供货商受其影响,也发生海潮般的连锁反应,龙头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由于供需之间缺少一种方法打通,导致一边是中小微供应商融资困难,只能向民间借贷去借年化30%以上的高利贷,另一边是龙头企业手握大量现金,却只能放在银行里收取0.35%的活期存款利息。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恰恰能打通供应链中间的节点,并能很好解决碎片化资金需求的问题,为供应链注入流动性。互联网平台公司熟悉互联网技术和营销手段,但缺少核心客户资源,龙头企业掌握核心客户资源,但不熟悉互联网运作模式,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完全互补的完美组合。虽然“互联网平台+产业龙头”模式是最晚进入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小兄弟,但前途不可限量。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风险防范,因为是基于龙头企业应付账款的融资,只要龙头企业不破产,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由于龙头企业对行业发展非常了解,能够对有发展前景的供应商提供有力支持,使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互联网运营能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营销和服务更加高效,能够覆盖到传统模式下无法覆盖的碎片化资金需求。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还能弥补单一供应链系统封闭性的不足,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供需双方的最优匹配,并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平台+产业龙头”模式也有其弱点:

第一,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制造企业的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存在巨大差异,可能会产生激烈冲突。

第二,利益冲突是一个潜在的危机。长期来看,龙头企业关注的焦点是供应链安全和金融收益,而平台公司更关注资本市场的估值,二者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

第三,这种全新的模式要在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需要进行一系列金融创新,而在当前保理业务相关法律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未来的蓝海,从竞争格局来看,已呈三足鼎立之势:银行等金融机构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占据天时;物流企业接近客户,又掌握物流资源,占据地利;互联网平台+产业龙头,优势互补,为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而生,占据人和。笔者认为,“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的模式最具爆发力,独角兽公司很可能在此领域产生。但无论何种模式都有利有弊,要生存壮大,靠的是正确的战略方向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屹立于时代的潮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