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和工笔画创始人赵佶介绍,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百了无恨 2016-04-14
 
 

宋徽宗赵佶简介

宋徽宗,名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政治上赵佶昏庸无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县永佑陵。赵佶的书画艺术,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赵佶的艺术成就,以他的花鸟画为最高,但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宋徽宗赵佶 -艺术特点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另人惊叹。赵佶的画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他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这一特点打开了南宋刘松年、李蒿和夏圭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变革之门。他还强调形神并举的绘画意念。劳伦斯.西克曼在《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建筑》一书中曾说,赵佶的画写实技巧以“魔术般的写实主义”给人以非凡的诱惑力。赵佶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创作时,常以诗题、款识、签押、印章巧妙地组合成画面的一部分。这成为元、明以后绘画派传统特征。
赵佶在位时,曾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让文臣分门别类,著书评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这些都对宋代的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和倡导作用。他还增加画院画师的俸禄,将画院列入科举制度中,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等诗句为题,考录画师,给画院注入“文人画”的气质。许多画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脱颖而出,树誉艺坛。皇帝如此钟爱书画,文人雅客又怎能不趋之若鹜?北宋书法、宫廷画在此时发展到极致。
在书法上,赵佶起初学的是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特点是笔划瘦细而有弹性,尾钩锐利,运笔迅疾。字一般呈长形,张弛有度,有一种秀美雅致、舒畅洒脱的感觉,而且通篇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此后尽管学习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其神韵的却寥若晨星,这足以见证赵佶的书法功力。相比之下,赵佶的诗词显得较为平庸,尤其是前期诗词,多为矫情之作,享乐情调十分明显。但在沦为亡国之君之后,他触景生情,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佳作,像“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读来让人心中隐隐作痛。

宋徽宗赵佶 -艺术成就
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见其偏爱之深。《画继》记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 “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这种赞誉赵佶花鸟画精致、生动传神的文字记载俯拾皆是。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
历来关于赵佶的艺术成就,论者都以他的花鸟画为最高。赵佶艺术的独创性和对后代的影响力,也主要体现在他的花鸟画中。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象意念安排的独特性。经营位置为画家的总要,所以画面布置因题材内容繁简不同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般的方法,这是人人皆能学习而得的;也有特殊的方法,这需要作者独出心裁,巧妙安排。赵佶花鸟画的构图,时有匠心独运之作。
第二,写实技法的独特性。有一位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外国专家曾把赵佶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因为它给人以“魔术般的诱惑力”。北宋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为高的说法已不少见,但在赵佶时代,严格要求形神并举。“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达到神似。
第三,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性。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作者押印于书画的款识上,始于宋代苏轼、米芾、赵佶、赵子团等人。元明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画的传统特征,但在北宋,却还处于草创时期,赵佶是善开风气之先的。
宋徽宗赵佶 -代表作品
花鸟画:腊梅山禽图     腊梅双禽图     梅花绣眼图     竹禽图     鹧鸪图     祥龙石图卷     五色鹦鹉图     梅竹聚禽图     芙蓉锦鸡图     红蓼白鹅图     池塘秋晚图     柳鸦芦雁图     瑞鹤图     桃鸠图     腊梅秀眼图     枇杷山鸟图     写生珍禽图卷      戴胜图     
人物画:听琴图     文会图     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十八学士图卷
山水画:雪山归棹图     溪山秋色图
书法:题唐十八学士图卷     草书掠水燕翎纨扇     瘦金书怪石诗帖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     草书千字文     牡丹诗帖   秾芳诗     瘦金体千字文     瘦金体题瑞鹤图     

宋 徽 宗 “ 瘦 金 书”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 鹤体”的雅称,源自于楷书的一种变异。

宋徽宗的书法初学唐薛稷、薛曜兄弟,后来又学习书法大家黄庭坚。

宋徽宗信奉“书贵瘦硬”的古训,用笔源于薛氏兄弟,结体笔势取法于黄庭坚,并糅入工笔院体画的勾线功夫,创造出新体楷书“瘦金体”。

“瘦金体”的特点是抑上扬下、抑左扬右,笔画尖削,行笔细劲,尾钩锐利,锋芒外露。

笔道瘦细有弹性,运笔挺劲犀利,具有秀美洒脱的风骨。

宋徽宗 赵佶 书法作品选

宋徽宗赵佶【楷书千字文】

此卷千字文,为徽宗赵佶于崇宁三年时书赐童贯的,赵佶时年二十三岁。

此时徽宗的楷书已显露“瘦金书体”独特的特征。

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

字体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也成为后世“仿宋体”的结构粉本。

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

“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示出'瘦金书’的独特风格。”

纵30.9cm x 横322.1cm,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行书蔡行勒】

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辞免领殿中省事。具悉。事不久任。难以仰成。职不有总。难以集序。朕肇建纲领之官。使率厥司。况六尚之职。地近清切。事繁而员众。以卿践更既九。理宜因任。俾领盾省。实出柬求。乃愿还称谓。殊见撝谦。成命自朕。于义毋违。尔其益励前修。以称眷倚。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四日。

此卷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此敕行间佈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纵35.5 x 横214.6 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

穠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

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作品酣畅淋漓,竹影摇曳,似疾风,如劲草,清陈邦彦有尾跋赞曰: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真神品也。实在是形象地描绘了其傲人的风骨和近乎一幅《雨夜竹林听风图》的美妙画卷。

此作为赵佶40岁时书,无论结构、力度、内涵、气魄均当为赵书第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闰中秋月诗》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闰中秋月诗劲健挺拔又不失赴美的用笔,加之精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欧阳询张翰帖》提跋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

这幅诗帖,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

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这幅“诗帖”是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这是宋徽宗二十九岁(1110)时所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題跋

天産乾臯此異禽。遐陬來貢九重深。

體全五色非凡質。惠吐多言更好音。

飛翥似憐毛羽貴。徘徊如飽稻梁心。

缃膺绀趾誠端雅。爲賦新篇步武吟。

五色鹦鹉。來自嶺表。養之禁籞。馴服可愛。飛鳴自適。往來于苑囿間。方中春。繁杏遍開。翔翥其上。雅詫容與。自有一種態度。縱目觀之。宛勝圖畫。因賦是詩焉。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题跋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

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 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

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逦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 故使习瞳瞳庶俗知。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 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卷》题跋

《宣和睿览集》册页之一。

画湖石一座,玲珑剔透,棱角凹凸,千皴万染,起伏分明,纹理富于变化。

左侧赵佶自题一段,款书“御制御画并书”,钤“御书”印。

下书“天下一人”花押,钤“宣和殿宝”、“天历之宝”、“晋国奎章”印。卷末有清陈仁涛、吴荣光题。《辛丑销夏记》著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牡丹诗册》

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

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

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

褒赏之馀因成口占:

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

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

玉鉴和鸣鸾封午,宝枝连理锦成巣。

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

此为宋徽宗赵佶的诗兼书法作品。诗内容主要是赞颂牡丹花。以赵佶最具个人风格之'瘦金体'书写,整体匀整峭拔,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正所谓'铁画银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其一

欲借嵯峨万仞崇,故将工巧状层峰。

数寻苍色如烟合,一片盘根似藓封。

院宇接连常藉竹,池亭掩映却凭松。

分明装出依岩寺,只欠清宵几韵钟。

其二

风霜正腊晨,早见几枝新。

预荷东皇化,偷回北苑春。

旗枪虽不类,荈孽似堪伦。

已有清荣谕,终难混棘蓁。

古来吟咏梅花的诗词甚夥,而徽宗此作出乎异响,亦可备梅诗题咏之一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怪石诗》

殊状难名各蔽亏,高低崒屼斗巍巍。

直疑伏兽身将动,常恐长蛟势欲飞。

峭裂几层苍桧啮 ,凝岚四接老松围。

名封三品非无美,饮羽曾令壮奋威。

三品石,意思是受过三品官爵的封赏。有说梁武帝封的,也有说陈后主的。

徽宗好玩赏宴乐,搜罗天下花木奇石,三品石(四块丑怪的石头)也被人从南京移到京城。《怪石诗》就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夏日诗 》

夏日

清和节后绿枝稠,寂寞黄梅雨乍收。

畏日正长凝碧汉,薰风微度到丹楼。

池荷成盖闲相倚,迳草铺裀色更柔。

永昼摇纨避繁溽,杯盘时欲对清流。

楷书瘦金体。此诗的瘦金体笔势遒劲,伟岸开张,体现了赵佶的独特风格。诗帖钤'政和’连珠方印,曾经清孔昭,许烈等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笋石诗帖 》

笋石

笋石穹崇固不欹,

出檐囗囗拟高晕。

几囗碧玉楼台外,

曾碍行云左右飞。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棣棠花诗帖》

棣棠花

众芳红紫囗囗隅,

惟此开时色迥殊。

却似籝金千万点,

乱来碧玉簳头铺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题跋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鷖。

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历代皇室重宝。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腊梅山禽图》题跋

山禽矜逸态,

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

千秋指白头。

视之所画,唯有双白头翁栖于寒枝,下有二草本,未有他物。

时值腊月,而鸟何为白头?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徽宗赵佶题唐李太白《上阳台》

太白尝作行书,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

不觉人物两忘身,

在世外一帖字画。

飘逸豪气雄健,

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体与宋徽宗瘦金体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

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其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赵佶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宋徽宗赵佶与花鸟画的渊源


宋代皇帝大都对书画有相当的兴趣,因而宫廷美术创作十分活跃。但宋徽宗堪称是一个爱好书画的极端的例子,他对艺术的兴趣要远大于料理国事。作为皇帝,他政治腐败,生活奢靡,终招来靖康之祸,成为亡国之君。但就艺术而言,徽宗的确是位天赋极高的书画家,也为艺术史作出了极大贡献。在执政期间,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古玩书画,聚集画家,扩充宫廷画院,主持编撰《宣和画谱》。他甚至还将书画列入科举制度,由他创立考试制度来测试画家。画家进入画院后,要进行系统的绘画训练和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有时徽宗还亲自指导画家们作画。宋徽宗将“格物”精神应用在绘画上,要求画师在皇家园林内潜心观察四时花草的变化规律,探究各类珍禽异兽的活动特性,以绘出严谨的作品。
 
目前流传下来的徽宗画作有二十余件,包括各种题材样式,其中以花鸟画最多成就也最为突出。徽宗的花鸟画可分为精工和朴拙两种不同风格。花鸟画“工笔”与“墨笔”之分始于五代,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前者为五代宋初的黄筌、黄居则父子,他们的作品“多写珍禽异鸟、奇花怪石”,“骨气尚丰满”,表现出宫廷贵族式的富贵气象。后者是在野处士徐熙,其画“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绘画表现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开水墨野逸花鸟画之先河。北宋初期黄筌一体的花鸟画在宫廷中独领风骚,画院以“黄家”画法为标准,这与统治者的欣赏趣味以及宫廷装堂饰壁务求华美的需求有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是今天可以见到的唯一的黄筌真迹,图中画了不同形象的龟、鸟、草虫,描写细致,形象栩栩如生。从这幅珍禽图可知被称为“黄家富贵”的黄筌花鸟的主要技法:先用淡墨勾勒轮廓,然后施以浓艳的色彩。这种精细的勾勒填彩法,被宋代院体花鸟画家继承并发展,影响到其后数百年的画坛。
 
宋徽宗传世的花鸟作品大多是这类精致富丽的工笔风格。《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此类画风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图中绘锦鸡、芙蓉、菊花。用笔娴熟精练,双钩设色,描绘细致入微,体法严谨而蕴含变化。画上还有宋徽宗“瘦金体”题诗一首:“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诗里既写出花鸟的美丽,还盛赞锦鸡具有儒家五种伦理品德,赋予作品以文化含义。徽宗进一步完善了黄家的“富贵”体貌,表现物态更加生动自然,刻画精工之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构思不落陈套,含蓄巧妙,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观画者的无限遐想。
  
在徽宗的传世作品当中,墨笔花鸟画往往易被忽视。毕竟粗率意简的墨笔画在中古宫廷绘画中还是不多见的。赵佶传世的水墨花卉作品如《池塘秋晚图》、《柳鸦芦雁图》等,风格朴拙粗简,多表现林泉小景,芦汀苇岸,意境清幽雅逸,更像是文人的清赏之作。两种风格情趣截然不同的绘画出于同一画家之手,显示出艺术上的矛盾性。因此有必要对其墨笔风格形成的源流作一梳理。
 
宋代画坛另一重要现象是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到绘画创作中来。文人画家与宫廷画师有着迥异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前者绘画更强调表现主观情趣,重水墨技巧和笔墨趣味,追求萧散简远、古雅淡泊的意境。史载,徽宗登基之前与当时著名的文人画家王诜赵令穰交往密切,艺术不免受其熏陶。而徽宗正是以其特有的文人情怀,一改宫廷绘画历来的富丽倾向,创作出此类简淡的野趣之作。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柳鸦芦雁图》是此类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卷首画古柳一枝,柳枝轻拂。枝头树下栖息着四只白头鸦,或俯首,或鸣叫。画面另一端是三只栖息在池塘边的大雁,或饮水,或衔叶,情态生动。全图以水墨勾染为主,敷以淡彩,用笔拙重沉凝,富于对比。粗壮的柳干,细柔的柳枝,大雁白鸦的黑羽白肚,使整幅作品在疏密穿插、黑白对比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不过徽宗特定的皇帝身份,使他的墨花作品虽画江湖野趣,仍带有雍容气质而缺少荒远的意境。画中物象造型的写实严谨也并不与其院画风格脱节。
 
在徽宗亲笔画和代笔画的问题上,徐邦达先生认为,只有墨笔花鸟为徽宗的亲笔,工细赋彩的作品多是宫廷画师代笔。这种说法尚有争论,不过也可将其理解为对徽宗墨笔花鸟成就的肯定。元人汤蝆在《画鉴》中就评道:“徽宗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总之,徽宗皇帝把文人情趣引入宫廷画院,改变以往宫廷绘画的单一面貌,开元代水墨写意花鸟画之先河,其墨笔花鸟画的积极意义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画家野史趣闻:宋徽宗赵佶卖弄艺术风骚的趣事

宋徽宗在我国史上是个有名的昏君。他的品德,正如《水浒传》里所描绘的那样:“这浮浪后辈家声帮闲之事,无通常不晓,无通常不会,更无通常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晓,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在治国上,他糊涂迂腐,重用奸邪,实属庸碌之才;在外交上,他软弱无能,耻辱忍让,最终当了俘虏;在生活上,他挥金如土,穷奢极欲,他笃信神灵,屡次向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光问道,以求长生不老之术,还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身为国君,还偷鸡摸狗,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倡寮,去私会名妓李师师。
 
宋徽宗在开展美术事业方面,他是有成就和奉献的。他发明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的喜爱,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书史会要》评估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能够踪迹求也。”他的绘画注重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传神著称。
 
有一年,宣和殿前花辅里,一只孔雀正展翅飞上藤墩,赵佶以此为题要在座画师作画。不多久,画师们都交了卷,个个天然都画得不错。最终赵佶说:“画是画得美丽,惋惜都画错了。”画师们一听,面面相觑,半响说不出话来。赵佶说:“孔雀登高,都是先举左脚的,而你们画的是先举右脚,所以说画错了。”
 
画院有年考试,以一句唐诗“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考选画家。结果,有的画了竹林,小桥,酒店;有的画了竹林,露出酒店一角;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画卷都没有获得好评,有一个应试者叫李唐的(后来成为南宋大画师),他只画了一座小桥,桥边画了一大片竹林,林中挑出一个酒招子,上写一个“酒”字,却并不画酒店,这幅画夺了魁。
 
为何不画出酒店的李唐反而夺了魁呢?由于,正是他把“竹锁桥边卖酒家”的“锁”字意境画出来了。这个“锁”字即是要画家在“藏”的构思上下功夫,而李唐的画恰恰体现了“藏”。将酒店“藏”于竹林之中,只露一招儿,其趣在半含半露之中。
 
赵佶曾用“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考画院学生。第一个学生画了整个寺院,以及寺院附近的崇山峻岭。第二个学生画了古寺的一角,布景上画了山峦起伏的密林。第三个学生没有画古寺,只画了深山阴谷中的一条石径,尽头一个和尚在溪边打水,大树掩没不知寺院在何处?“深山藏古寺”着意在“藏”字上做文章,给人以“画有尽而意无量”的艺术享受。“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绘画考究藏得天然,藏得巧妙,藏得有画中有诗的意境。
 
赵佶传世的著作不下二十幅,但有些著作是出自宫殿画家之手代笔。画后押字用“天水”及“宣和”、“政和”小玺或用瓢印虫鱼篆文,还常押书“全国一人”。为了体现鸟的形态,赵佶用生漆点睛,以杰出著作的传神作用。赵佶本人的创造个性并不苛求工谨细丽,而是偏于天然粗暴。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关连。张择端完结这幅讴歌太平盛世前史长卷后,首先呈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因而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我国前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热爱此画,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宋史》记载:“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夺取,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认为戒。”元代脱脱编撰《徽宗记》时,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