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十五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4


【原文】十五年春,楚人伐徐1,徐即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2于匡以待之。

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秋,伐厉3,以救徐也。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4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5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6。”卜右,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者,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7,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8,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

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9秦伯,将止之。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无聚慝13焉。”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重怒难任,陵14人不祥。”乃许晋平15

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1617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18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19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20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21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嬴败姬,车说其车复,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归妹》《睽》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23,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

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诗》曰:‘下民之孽23,匪降自天。僔24沓背憎,职25竞由人。’”

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26焉。

冬,宋人伐曹,讨旧怨也。

楚败徐于娄林,徐恃救也。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27以立圉28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29,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30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31焉。

蛾析谓庆郑曰:“盍行乎?”对曰:“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

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32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33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34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译文】十五年春,楚国人征伐徐国,徐国是夏人的故人。三月,诸侯在牡丘结盟,为的是寻求葵丘结盟,而且商议救援徐国。孟穆伯率领鲁国军队及诸侯联军救援徐国,诸侯们驻扎在匡地等待。

夏五月,发生日食。不记载朔日与日期,是史官失误。

秋,征伐厉国,为的是救援徐国。

晋惠公进入晋国时,秦穆姬把贾君嘱托给他,而且说:“把公子们都接纳回国。”晋惠公与贾君私通,又不接纳众公子,因此穆姬怨恨他。晋惠公曾经许诺给中大夫送礼,既而违背诺言。还许诺秦穆公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东边到虢略,南边到华山,黄河内的解梁城,既而也不给与。晋国发生饥荒,秦国输送粮食,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关闭粮食买卖,所以秦穆公征伐晋国。

卜徒父占筮说:“吉祥,渡河,侯车损坏。”秦穆公追问,卜徒父回答说:“是大吉祥,晋军三次失败必然俘获晋君。这一卦遇《蛊》卦说:‘千辆兵车三次退去,三次退去后,俘获其雄狐。’那雄狐遇“蛊”,必然就是晋君。《蛊》卦的贞问,就是风,其悔,就是山。岁就叫做秋,我得到果实而获取其材,所以能克制他们。果实落空材料亡失,不失败还等什么呢?”

晋军三败退到韩地。晋惠公对庆郑说:“敌寇深入了,应该怎么办?”庆郑回答说:“君主让他们深入,能够怎么办?”晋惠公说:“你很不谦逊。”占卜车右人选,庆郑很吉祥,但不使用他。让步扬驾御战车,让家仆徒为车右。以小驷马驾车,是从郑国来的。庆郑劝说:“古代的大事,必然乘坐自己所产的马,出生在自己的水土上而知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而熟习本地的道路,随你放在哪里,没有不如意的。如今乘坐外地马拉的战车,碰到恐惧而变化,就会与人想的不一样。乱喷粗气狡诈愤怒,血液奔流,扩张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主必然要后悔。”晋惠公不听。

九月,晋惠公迎战秦军,派韩简视察军队。韩简回复说:“秦军少于我军,但斗士倍于我军。”晋惠公说:“什么缘故?”韩简回答说:“君主出秦国是由于秦国的资助,回国是因为秦国的宠信,晋国饥荒食用的是秦国的粮食,三次施恩而没有回报,因此他们才来。如今要迎击他们,我军懈怠而秦军奋发,斗志相差一倍还不止。”晋惠公说:“一个人不可以习以为常,何况是一个国家呢?”于是请战,说:“我不花言巧语,能集合民众而不能离开他们,君主如果不退兵,将无法逃命。”秦穆公派公孙枝来回答说:“晋君没有进入晋国,我为他忧惧,进入晋国没有安定,我也忧惧。如今安定了,我敢不承受命令?”韩简退下去说:“我如果被囚禁就是幸运了。”

壬戌日,秦晋两军在韩原开战。晋惠公战马陷入泥泞而止步,晋惠公呼号庆郑,庆郑说:“刚愎自用违背占卜,本来就是自求失败,又何必逃跑呢?”于是离开。梁由靡驾御韩简的战车,以虢射为车右,迎战秦穆公战车,想阻止他。庆郑因为救援晋惠公而耽误,于是失去俘获秦穆公的机会。秦军俘获晋惠公而收兵。晋国大夫回头跟随秦军。秦穆公派使者辞却说:“你们几位先生为何忧愁?我跟随晋君向西去,只是实现晋君的妖梦而已,岂能太过分吗?”晋国大夫们再三叩拜稽首说:“君主脚踏后土而头顶皇天,皇天后土能听见君主的话,群臣只敢站在下风。”

秦穆姬听说晋惠公将要来秦国,就带着太子罃、儿子弘与女儿简、璧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上。派使者低头捧着丧服丧带而迎接秦穆公,告诉秦穆公说:“上天降下灾祸,使我两国国君不是以玉帛相见,而是兵戎相见。如果晋君早上进入秦国,那么我就傍晚自焚,如果傍晚进入秦国,那么我就早晨死去,请君主裁决。”于是秦穆公把晋惠公拘留在灵台。

大夫请求请晋惠公进入晋国。秦穆公说:“俘获晋侯,本来是带着丰厚的收获回国的。既然回来要发生丧事,这有什么用?大夫们又能得到什么呢?况且晋国人用忧愁以感动我,以天地要挟我。我不图谋晋国的忧患,而看重他们愤怒,我食言,就是违背天地。众怒难以承担,违背天地不吉祥,必然是归还晋君才对。”公子絷说:“不如杀了他,不使晋国人心存邪念。”子桑说:“放晋惠公回去而使其太子为人质,必有大的成功。晋国不可灭,而杀死其君主,只能成恶。况且史佚有话说:‘不要一开始起祸,不要依靠动乱,不要增加愤怒。’增加愤怒难以承担,侵犯别人不吉祥。”于是允许晋国讲和。

晋惠公派郤乞告诉瑕吕饴甥,并且召他前来。饴甥教他说:“把都城里的人召集并且用君主的命令赏赐。并且告诉他们说:‘我虽然回国,但有辱社稷。占卜吉日另外增加防御吧。”众人都哭了。晋国于是乎改革田制。吕饴甥说:“君主流亡在外不为自己担忧,而为群臣忧虑,仁惠到极点了。我们拿君主怎么办?”众人说:“怎么样作为才可以?”吕饴甥回答说:“征税修整以辅佐太子,诸侯听说,我国丧君而有君,群臣和睦,甲兵增多。喜欢我们的会勉励我们,厌恶我们的会害怕我们,也许会有益吧。”众人很高兴,晋国于是乎进行兵制改革。

当初,晋献公为嫁伯姬给秦国而占筮,遇《归妹》之《睽》卦。史苏占卜说:“不吉祥。其爻辞说:‘士杀羊,也没有血。女承筐,也没有赏赐。西邻责备,不可补偿。《归妹》之《睽》,没有形象’《震》之《离》卦,《离》之《震》卦。‘又为雷又为火,胜者为嬴败者为姬,车子脱离车轴,大火焚烧军旗,不利于出师,在宗丘失败。《归妹》之《睽》卦孤单,敌寇张设弓弧。侄子跟从姑姑,六年都在逃亡,逃归其国,而抛弃其家,明年将死于高梁地里的废墟上。’”

等到晋惠公在秦国,就说:“先君如果听从史苏的占卜,我也不会到如此地步。”韩简随侍在旁,说:“龟甲,是象,筮草,是数。万物产生后有象,有象后才有滋生,滋生后才有数。先君败坏规律,难道还有数吗?史苏的占卜,不听从有何益?《诗经》上说:‘下民遭受的灾害呀,根本不是从天降。当面笑语背后恨,贡赋竟然不由人。’”

雷震夷伯的庙宇,是上天降罪,于是展氏会有邪恶发生。

冬,宋国人征伐曹国,是因为声讨过去的怨恨。

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徐国凭恃着救援。

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穆公,在王城结盟。秦穆公说:“晋国和睦吗?”阴饴甥回答说:“不和睦。小人们以失其君主为耻而哀悼亲人的战死,不害怕征战修整以树立防御。他们说:‘必然报仇,宁可因此侍奉戎狄。’君子爱护国君而知晓其罪,不害怕征战修整以等待秦国命令,他们说:‘必然回报规律,有死志无二心。’晋国以此不和睦。”秦穆公说:“国人认为国君会如何?”阴饴甥回答说:“小人们忧愁,认为不能免战,君子们宽恕,以为国君必然归来。小人们说:“我们使秦国痛苦,秦国人怎么会归还国君?‘君子们说:‘我们知罪了,秦国必然会归还国君。背离而抓起来,顺服就放回,规律没有比这更丰厚的了,刑罚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归服者心怀规律,背离者畏惧刑罚。这一次,秦国可以称霸了。接纳他而不安定,废除他而不立,使正常的规律成为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做吧。’”秦穆公说:“我心里想的正是如此。”于是改变晋惠公的住宿,馈赠七牢之礼。

蛾析对庆郑说:“何不走呢?”庆郑回答说:“使国君陷于失败,失败了又不死,又使国君失陷于刑罚,这不是为人臣子干的事。做臣子而不象个臣子,又能逃到哪里呢?”十一月,晋惠公回国。丁丑日,杀死庆郑后才进入国都。

这一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又赠送活羊及粮食,说:“我怨恨其国君而同情其民众。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赏时,箕子说:‘他的后代必然昌大。’晋国的需要可以期望吧。姑且树立规律,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于是秦国开始在晋国河东地区征税,设置官府。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45年,周襄王七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九件事,一是楚国人征伐徐国。二是夏五月发生日食。三是回叙秦晋发生矛盾的缘由,记录了秦晋交战的情形,以及晋惠公被俘获。四是交代了秦穆姬舍身相救,迫使秦穆公改变心意。五是宋国人征伐曹国。六是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七是秦穆公听取了阴饴甥的谈话,最终放回晋惠公。八是晋惠公回国,杀死了庆郑。九是晋国又发生饥荒,秦穆公又赠送活羊及粮食。

——————————————————

【注释】1.徐:(xú冔)西周时期诸侯国名。周初建立徐国,在淮河中下游地区,为夏朝的后裔。后为吴国所灭。《左传·僖公十五年》:“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韩非子·五蠹》:“仁义而徐亡。”

2.次:(cì刺)临时驻扎和住宿。又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3.厉:(lài)春秋时期诸侯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左传·僖公十五年》:“秋,伐厉,以救徐也。”《汉书·地理志上》:“厉乡,故厉国也。”

4.烝:(zheng)一般指娶父亲的妻妾及兄长的妻妾,或指与其私通。又指与母辈通奸的淫行。《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闵公二年》:“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

5.赂:(lù路)《诗·鲁颂·泮水》:“大赂南金。”《管子·轻重甲》:“足其所,不赂其游者,责之令大夫。”《国语·晋语》:“骊姬赂二王。”《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说文》:“赂,遗也。”这里用为赠送财物之意。

6.孙:(sūn)古通“逊”。《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周礼·考工记·辀人》:“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孤深。”郑玄注:“孙,顺理也。”《论语·述而》:“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孙,假借为逊。”这里用为谦逊之意。

7.狃:(niǔ扭)《书·君陈》:“狃于奸宄,败常乱俗。”《诗·郑风·大叔于田》:“将叔无狃,戒其伤女。”《左传·僖公十五年》:“一夫不可狃。”《韩非子·十过》:“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他国。”《说文》:“狃,犬性骄也。”这里用为习惯、习以为常之意。

8.佞:(ning)《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管子·宙合》:“毋访于佞,毋蓄于谄。”《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佞。”《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荀子·脩身》:“佞兑而不曲。”《韩非子·有度》:“险躁不得关其佞。”《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广雅》:“佞,巧也。”《说文》:“佞,巧谄高材也。”这里用为花言巧语之意。

9.辂:(lu)《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国语·晋语》:“辂车十五乘。”古代多指帝王用的的大车之意。

10.免:(miǎn)通“俛”。低头。《管子·四时》:“令禁扇去笠,毋扱免,除急漏田庐。”《管子·小问》:“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战国策·赵策四》:“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

11.衰:(cui)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周礼·天官·内司服》:“共丧衰亦如之。”《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粗衰,斩,苴绖带,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荀子·礼论》:“无衰麻之服。”

12.绖:(dié谍)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周礼·司服》:“弁绖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绖。”《墨子·节葬下》:“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仪礼·丧服》:“苴绖。”《说文》:“绖,丧乎带也。”

13.慝:(te)《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君臣下》:“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尔雅》:“崇谗慝也。”这里用为心存邪念之意。

14.陵:(líng)古同“凌”。《易·渐·九五》:“鸿渐于陵。”《书·毕命》:“以荡陵德,实悖天道。”《管子·小匡》:“存鲁陵蔡,割越地。”《国语·晋语十一》:“袭侵之事,陵也。”《礼记·中庸》:“在上位,不陵下。”《荀子·致士》:“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韩非子·奸劫弑臣》:“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苍颉篇》:“陵,侵也。”《玉篇·阜部》:“陵,犯也。”《广韵·蒸韵》:“陵,侮也。”这里用为侵犯之意。

15.平:(píng)《诗·邶风·击鼓》:“从孙子仲,平陈与宋。”《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左传·僖公十二年》:“平戎于王。”这里用为媾和、和好之意。

16.贰:(èr)《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三贰,三益副之也。”《管子·弟子职》:“周还而贰。”尹知章注:“贰,谓再益。”《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广雅·释诂一》:“贰,益也。”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17.圉:(yǔ雨)通“御”。《管子·幼官》:“经不知,故莫之能圉。”《管子·小匡》:“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明鬼下》:“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庄子·缮性》:“其来不可圉。”《淮南子·主术》:“瘖者可使守圉。”这里用为抵挡、防御之意。

18.爰:(yuán)《书·盘庚》:“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诗·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诗·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改易、更换之意。

19.缮:(shàn)《管子·轻重甲》:“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车多)者,其故何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缮城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说文》:“缮,补也。”这里用为修补、修整之意。

20.刲:(kui)《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说文·刀部》:“刲,剥也。”《广雅·释诂三》:“刲,屠也。”这里用为屠杀羊之意。

21.贶:(kuàng)《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列子·力命》:“神医也,重贶遣之!”《说文》:“贶,赐也。”鲍照《拟古》:“羞当白壁贶。”《魏书·世祖纪》:“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这里用为赐、赏赐之意。

22.逋:(bu)《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大诰》:“于伐殷逋播臣。”《书·费誓》:“臣妾逋逃。”《左传·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说文》:“逋,亡也。”这里用为逃亡、逃跑之意。

23.孽:(niè聂)《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管子·版法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左传·昭公十年》:“蕴利生孽。”《庄子·人间世》:“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孟子·公孙丑上》:“天作孽,犹可违。”这里用为妖孽、灾害之意。

24.噂:(zun)《诗·小雅·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说文》:“噂,聚语也。从口,尊声。”这里用为聚语之意。

25.职:(zhí直)《诗·小雅·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职竞由人。”《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诗·大雅·桑柔》:“民之罔极,职涼善背。”《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管子·轻重丁》:“君之栈台之职亦坐长什倍。”《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战国策·燕策》:“职如郡县。”《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这里用为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之意。

26.慝:(te)《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尔雅》:“崇谗慝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论语·颜渊》:“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

27.缮:(shàn)《管子·轻重甲》:“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车多)者,其故何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缮城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说文》:“缮,补也。”这里用为修补、修整之意。

28.圉:(yǔ雨)通“御”。《管子·幼官》:“经不知,故莫之能圉。”《管子·小匡》:“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明鬼下》:“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庄子·缮性》:“其来不可圉。”《淮南子·主术》:“瘖者可使守圉。”这里用为抵挡、防御之意。

29.毒:(dú独)《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其毒大苦。”《管子·宙合》:“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列子·周穆王》:“阖室毒之。谒史而卜之,弗占。”这里用为苦痛之意。

30.贰:(èr)《管子·轻重乙》:“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诸侯贰,则晋国坏。”《国语·周语上》:“百姓携贰。”《国语·晋语一》:“君立臣从,何贰之有?”《荀子·礼论》:“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这里用为背离,怀有二心之意。

31.牢:(láo)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管子·事语》:“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这里用为祭祀宴席之意。

32.饩:(xì戏)《管子·问》:“问死事之寡,其饩廪何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脯资饩牵。”《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这里用为祭祀用的活羊之意。

33.矜:(jīn)《书·多士》:“予惟率肆矜尔。”《诗·小雅·巷伯》:“矜此劳人。”《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见人之厄则矜之。”《小尔雅》:“矜,惜也。”这里用为怜悯、同情之意。

34.庸:(yong)《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管子·正》:“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