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僖公二十四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14


【原文】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1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2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3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4、郤5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6人披请见,公使让7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8即至,其后余9从狄君以田10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11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卻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12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13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14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15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郑之入滑16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盟。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17二叔之不咸18,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19,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棠棣20之华,鄂21不韡韡2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23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24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25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26顽用嚚27,奸之大者也。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28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奸具矣。周之有懿29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30周、召,以从诸奸,无乃不可乎?民未忘祸,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

夏,狄伐郑,取栎。王德31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婪,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王又弗听。

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王复之。又通于隗氏。王替32隗氏。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大叔,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御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王遂出。及坎欿,国人纳之。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之于陈、宋之间。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子臧之服,不称也夫。《诗》曰‘自诒33伊戚34’,其子臧之谓矣。《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对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35焉,有丧,拜焉。丰厚可也。”郑伯从之,享宋公,有加,礼也。

冬,王使来告难曰:“不谷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汜,敢告叔父。”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天子凶服降名,礼也。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汜,而后听其私政,礼也。

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

【译文】二十四年春,周历正月,秦穆公接纳公子重耳。不记载,因为秦国没有告诉重耳进入之事。

在黄河岸边,子犯把玉璧交给公子重耳,说:“臣背负着马笼头随从君主巡行天下,臣下所犯的罪过很多。下臣自己尚且知道,而何况是君主呢?请求让我从此亡命天涯。”公子重耳说:“如果不与舅父同心,有如此水。”将玉璧投入河中。

他们率军渡过黄河,包围了令狐,进入桑泉,夺取了白衰。

二月甲午日,晋军屯军于庐柳。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军陈说,晋军退却,屯军于郇地。辛丑日,狐偃和秦国、晋国大夫在郇地结盟。壬寅日,公子重耳进入晋军。丙午日,进入曲沃。丁未日,在晋武公宫中朝见。戊申日,派人在高梁杀死晋怀公。不记载,是因为没有报告。

吕地、郤地人害怕祸乱逼近,将要焚烧宫室而杀晋文公。内宫小臣披请求见晋文公。晋文公派人拒绝,说:“蒲城那一次战役,君主命令你一晚上到达,你却立刻就到了。后来我随从狄君在渭水河边打猎,你又为惠公而来杀我,命令你三个晚上到,你过两个晚上就到了,虽然是君主的命令,你为何这么快速呢?那割断的衣袖还在,你快走吧。”寺人披回答说:“小臣认为君主回国后,已经了解情况。如果还没有,就会又将遇到危难。对待君命无二心,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除去君主所厌恶的,唯有尽力。蒲人、狄人,对我来说算什么呢?如今君主即位,心目中没有蒲人、狄人吗?齐桓公把射钩事放下而让管仲担任相国,换成是君主,会怎么样羞辱于使命呢?走的人很多,岂独是我这受过刑的小臣呢?”晋文公于是接见他,寺人披告诉祸乱。三月,晋文公秘密在王城会见秦穆公。己丑日晚,晋文公宫室起火,瑕甥、郤芮找不到晋文公,于是就到黄河边上找,秦穆公引诱而杀死他们。晋文公迎接夫人嬴氏回晋国。秦穆公送卫士三千人给晋文公,他们都是懂得纪律纲要的臣仆。

当初,晋文公的侍臣竖头须,是一个仓库管理人。当晋文公外出时,他偷窃藏品潜逃,将这些财物变卖以让晋文公回国。等到晋文公回国后,他来求见,晋文公推辞说正在沐浴。竖头须告诉仆人说:“沐浴会使心覆倒,心覆倒就会反悔。该是我不能得见了。居住的人是社稷的守护者,跟随行走的人是背负马笼头的仆人,这也是可以的,何必以居留国内的人为有罪呢?身为国君而仇恨普通人,害怕的人就多了。”仆人将此话告诉晋文公,晋文公于是接见了他。

狄国人把季隗送回晋国,而请求留下她两个儿子。晋文公把女儿嫁给赵衰,生下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求迎接赵盾和他的母亲,赵衰推辞。赵姬说:“得到新宠而忘记旧人,以后还怎么样使用别人?必须要迎接他们回来。”固执请求,赵衰允许了。回来后,赵姬认为赵盾有才能,固执请求于晋文公,把赵盾作为嫡子,而让她生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让叔隗作为正妻,而自己居叔隗之下。

晋文公赏赐随从他逃亡的人,介子推没有提及禄位,而禄位也没有给他。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人,唯有文公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抛弃他们了。上天没有灭绝晋国,必然要有主人。主持晋国祭祀的,除了文公还有谁?这实在是上天安置的,而你们几人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岂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财物,就称之为盗,何况是贪天之功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下面的最佳行为方式有罪,上面的赏赐他们的奸猾,上下互相蒙蔽,这很难相处。”介子推母亲说:“何不也去求赏,这样死去又能怨谁?”介子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效仿,罪加一等。况且说出怨言,就不能吃他们的俸禄了。”介子推母亲说:“也让他们知晓,怎么样?”介子推说:“说话,是自身的文明。自身将隐居,哪里又用文明呢?这是求得显露。”介子推母亲说:“能够这样吗?我和你都隐居吧。”于是就隐居直到死去。晋文公寻求介子推,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土封赏给介子推,说:“以记载我的过错,且表彰善人。”

郑军进入滑国时,滑国人听命。郑军回去,滑国人又听命于卫国。郑公子士泄、堵俞弥率军队征伐滑国。周襄王派伯服、游孙伯到郑国请求结盟。郑文公怨恨周惠王进入成周后不封赏郑厉公爵位,又怨恨周襄王与卫国、滑国亲近,所以不听从王命,而逮捕了伯服与游孙伯。周襄王发怒,将要派狄国讨伐郑国。富辰劝谏说:“不可。我听说,太上以规律抚慰民众,其次亲近亲人,以互相推及。从前周公悲悯蔡叔管叔不同心,所以分封建立亲戚以屏障周国。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诸国,都是文王的儿子。邗、晋、应、韩诸国,是武王的儿子。凡、蒋、邢、茅、胙、祭诸国,是周公的后代。召穆公思虑周国的规律不相像,所以纠合宗族人在成周而作诗,说:‘棠梨之树会开花,花托难道不光大?试看当今世上人,有谁能比兄弟亲?’第四章说:‘兄弟各自门内算,有敌却是同御侮。’像这样,那么兄弟之间虽有小的怨忿,也不会废弃美好的亲属。如今您不忍耐小怨忿以离弃郑国这门亲戚,又能怎么样呢?酬谢功勋、亲近亲人、亲昵近臣、尊敬贤人,这是规律中的大者。靠近聋者随从愚昧、随从顽劣使用暴虐之人,是奸邪中的大者。抛弃规律崇尚奸邪,是灾祸中的大者。郑国有平王、惠王的功勋,又有厉王、宣王的亲属关系,舍弃宠臣而使用三良士,于姬姓亲属中拉近关系,四种规律就具备了。耳不能听见五声之和为聋,眼不能辨别五色之彰显为昏暗,心不效法规律和最佳行为方式为顽劣,口中不言说忠信之言为暴虐,狄人效法这些,四种奸邪就具备了。周国有修美之规律时,尚且说:‘不如兄弟’,所以分封疆土而建立诸侯。当其怀柔天下时,尚且害怕外敌侵侮。抵抗外侮的方法,不如亲近亲人,所以以亲人作为周国的屏障。召公穆公也是这样说的。如今周国的规律已经衰退,此时改变周公、召公的措施,以随从各种奸邪,恐怕不可以吧?民众没有忘记祸乱,君王又把它兴起来,怎么面对文王、武王呢?”周襄王不听,派颓叔、桃子出动狄军。

夏,狄军征伐郑国,夺取了栎地。周襄王感恩狄国人,准备以狄君女儿为王后。富辰劝谏说:“不可。臣听说:‘报答的人已经厌倦了,施恩的人尚未满足。’狄国人本来贪婪,君王又启动之。女人的恩德无尽头,妇人的埋怨无终止,狄国人必然成为祸患。”周襄王仍不听。

当初,甘昭公受惠后宠爱,惠后打算立他为嗣君,没有来得及惠后就去世了。甘昭公逃奔到齐国,周襄王让他回来。他又和隗氏私通。周襄王废弃隗氏。颓叔、桃子说:“我们指使狄国人,狄国人怨恨我们。”于是奉事太叔,以狄军攻打王师。周襄王的侍卫准备抵御,周襄王说:“先王会说我什么?宁可让诸侯们来图谋。”周襄王于是离开成周。到达坎欿,周国人接纳了周襄王。秋,颓叔、桃子奉事太叔,以狄军攻伐成周,大败周军,俘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周襄王奔出到郑国,住在氾地。太叔和隗氏居住在温地。

郑国子华的兄弟子臧出奔宋国,喜好收集鹬毛冠。郑文公听说而厌恶他,指使盗贼引诱他。八月,盗贼在陈国、宋国之间杀了他。君子说:“衣服的不适,是身体的灾祸。《诗经》上说:‘他我之子,衣服不相称。’子臧的服饰,就是不相称。《诗经》上说:‘自己留下那忧惧。’这话正适用于子臧。《夏书》上说:‘大地平静上天成全。’上下相称。”

宋国等到楚国平静,宋成公便去到楚国。回来时,进入郑国。郑文公准备设宴招待,向皇武子询问有关礼节。皇武子回答说:“宋国,是先君的后代,对于周国来说是客人。周天子有祭祀事,送给他烤肉,有丧礼,宋国就来吊拜。丰厚招待是可以的。”郑文公听从,设宴招待宋成公,比常礼有加,这是社会行为规范。

冬,周襄王使者前来告诉祸难说:“不穀缺乏恩德,得罪了母亲所宠爱的儿子带,现在僻处在郑国的氾地,谨敢以此报告叔父。”臧文仲回答说:“天子在外蒙受尘土,岂敢不赶紧问候左右?”周襄王派简师父向晋国报告,派左鄢父向秦国报告。天子没有外出。记载说:“天子周王出居于郑”,意思是说躲避兄弟所造成的祸难。天子穿丧服自降名称,这是社会行为规范。郑文公和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到氾地问候周国官员,然后听取其私家政事,这是社会行为规范。

卫国人准备征伐邢国,卫大夫礼至说:“不做他们的官,他们的国家也得不到。我请求让我兄弟去邢国出仕。”于是前往,得出仕。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十件事,一是秦穆公接纳了公子重耳。二是子犯想离开重耳,但重耳没有答应。三是重耳进入晋军,后入晋国,称晋文公。晋文公不记前仇,原谅了寺人披和竖头须。介子推隐居而没有接受晋文公赏赐。四是郑国想征服滑国,但疑周襄王偏心,而迁怒于周国的伯服与游孙伯,导致周襄王欲讨伐郑国。五是周襄王派颓叔、桃子出动狄军,征伐郑国,夺取了栎地。六是周襄王废弃隗氏之事,导致颓叔、桃子反而策动狄军攻打周襄王,大败周军,俘获了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周襄王逃奔到郑国氾地。七是郑国的子臧逃奔到宋国,郑文公派人诱杀了他。八是宋成公去楚国访问,回来时经过郑国,郑文公设宴招待宋成公。九是周襄王向鲁国、晋国、秦国求救。十是卫国人准备征伐邢国,先派卫大夫礼至的兄弟到邢国出仕。

——————————————————

【注释】1.羁绁:(jī机xie)牵引牲畜的绳索、马笼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臣不佞,不能负羁绁,以从扞牧圉。”

2.济:(jì技)《书·盘庚中》:“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管子·小匡》:“方舟投柎,乘桴济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楚辞·九章·惜诵》:“济乎江湘。”这里用为渡过水流之意。

3.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4.吕:(lǚ旅)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阳西。周时赐姓姜。春秋初年为楚所灭。

5.郤:(xì細)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带。

6.寺:(sì四)春秋战国时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诗·秦风·车邻》:“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韩非子·难二》:“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

7.让:(ràng)通“攘”。《管子·霸言》:“方而不最,列不让贤。”《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於师。’”《楚辞·九章·怀沙》:“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王逸注:“让,辞也。”《潜夫论·明闇》:“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这里用为推辞、推让、拒绝之意。

8.女:(nǚ钕)《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诗·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管子·戒》:“女焉闻吾有行也?”《论语·公冶长》:“女,器也。”《荀子·宥坐》:“吾语女其故。”《集韵·语韵》:“女,尔也。通作汝。”这里用为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之意。

9.余:(yú鱼)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管子·小匡》:“余一人有事于文武。使宰孔致胙。”《左传·僖公九年》:“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10.田:(tián)古同“畋”。《书·无逸》:“不敢盘于游田。”《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管子·大匡》:“五月,襄公田于贝丘。”《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庄公八年》:“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见丘。”《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本纪》:“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里用为打猎之意。

11.袪:(qū曲)《诗·唐风·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管子·小问》:“冠,右祛衣,走马前疾。”《左传·僖公五年》:“逾垣而走,披斩其祛。”《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长祛。”《韩非子·难三》:“披斩其祛,文公奔翟。”《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祛。”这里用为袖口之意。

12.(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13.宜:(yí夷)应当(多用于否定式)。《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史记·魏公子列传》:“不宜有所过。”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4.妻:(qi)这里用为动词,嫁给……做妻子之意。《左传·桓公六年》:“齐侯又请妻之。”《论语·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汉书·吴芮传》:“黥布归芮,芮妻之。”

15.逆:(nì溺)《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16.滑:(huá划) 古国名。在今河南偃师南部。《左传·庄公三年》:“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左传·僖公二十年》:“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17.吊:(diào)《诗·桧风·匪风》:“中心吊兮。”《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这里用为哀伤、悲悯之意。

18.咸:(xián)《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孔传:“咸,皆也。”《诗·大雅·崧高》:“徒御啴啴,周邦咸喜。”《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国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19.类:(lèi)相似、像。《管子·君臣下》:“其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左传·庄公八年》:“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论衡·自纪》:“不类前人。”

20.棠棣:即棠梨树,又名郁李,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可以用作嫁接各种梨的砧木。《诗·小雅·常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

21.鄂:(è扼)古同“萼”。《诗·小雅·常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这里用为花托之意。

22.韡:(wei)《诗·小雅·常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文选·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韡。”《说文》:“韡,盛也。”这里用为光明盛大的样子之意。

23.阅:(yuè越)《书·多方》:“克阅于乃邑谋介。”《书·吕刑》:“其罚百锾,阅实其罪。”《诗·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诗·小雅·小弁》:“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左传·襄公九年》:“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小尔雅》:“阅,具也。”《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广雅》:“阅,数也。”这里用为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之意。

24.懿:(xi)《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尔雅·释诂上》:“懿,美也。”《易·小畜·象》:“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说文·壹部》:“懿,专久而美也。”段玉裁注:“专一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这里用为动词,犹言“修美”之意。

25.庸:(yong)《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书·益稷》:“帝庸作歌。”《诗·大雅·崧高》:“因是谢人,以作尔庸。”《孟子·尽心上》:“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荀子·大略》:“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这里用为酬谢之意。

26.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韩非子·主道》:“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27.嚚:(yín)《书·尧典》:“吁!嚚讼可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即聋从昧、与顽用嚚,奸之大者也。”这里用为暴虐、愚顽之意。

28.则:(zé责)《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孔传:“皆法壤田上、中、下三品,成九州之赋。”《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小雅·鹿鸣》:“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鲁颂·泮水》:“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管子·法禁》:“则生之养,私不死。”《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礼记·中庸》:“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史记·夏本纪》:“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这里用为仿效、效法之意。

29.懿:(xi)《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尔雅·释诂上》:“懿,美也。”《易·小畜·象》:“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说文·壹部》:“懿,专久而美也。”段玉裁注:“专一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这里用为动词,犹言“修美”之意。

30.渝:(yú于)《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毛传:“渝,变也。”《诗·大雅·板》:“敬天之渝,无敢驰驱。”《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犯诅渝盟,伤言。”《左传·桓公元年》:“渝盟,无享国。”《老子·四十一章》:“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尔雅·释言》:“渝,变也。”《说文》:“渝,变污也。”这里用为改变变更之意。有渝,有改变也。

31.德:(dé得)《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诗·小雅·车舝》:“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诗·大雅·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韩非子·用人》:“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战国策·秦策》:“是不敢倍德畔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乐府诗集·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里用为恩惠、恩德、庆赏之意。

32.替:(tì剃)《书·大诰》:“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书·微子之命》:“往哉惟休,无替朕命。”《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诗·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替孟明。”《楚辞·离骚》:“謇朝谇而夕替。”《庄子·则阳》:“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国语·楚语》:“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说文》:“竝,废也。”这里用为废弃之意。

33.诒:(yí怡)《诗·邶风·谷风》:“有洸有溃,既诒我肄。”《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诗·鲁颂·有駜》:“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这里用为遗留之意。

34.戚:(qī齐)《易·离·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管子·小匡》:“是以圣王敬农戚农。”《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这里用为忧惧的样子之意。

35.膰:(fán)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有事膰焉。”《左传·成公十三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谷梁传·定公十四年》:“生曰脤,熟曰膰。”《广韵》:“膰,祭余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