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医生收入,会激发出高能力吗?

 掘地的老鼠 2016-04-14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影像学副教授 王毅翔

  中国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少医生,而是基层医生业务水平欠佳,基层医生上进动力不足,患者蜂拥到大城市大医院,导致大医院医护人员不堪重负,医疗质量下降。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很多人认为应大幅提高医生收入。对此,笔者想通过与国外的横向比较谈谈不同看法。

  ■高收入不一定带来高效率

  美国医生的高收入常常成为国内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抱怨收入低的原因。美国医生收入高与他们多数是自己或合伙开业及自负盈亏有关,而且其医疗保险诉讼的开支极大。为了保证医生的高收入,美国医学会还努力控制医学生的数量,提高当医生的门槛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an写过:“……我深信美国的行医执照制度降低了医疗质量……病人被迫为相应的服务支付更多。”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教授Lori B. Andrews也表示,实践中美国的行医执照制度,引导独特的垄断,结果“确保”了医疗体系的低效性。

  欧洲国家及日本的医生收入并不是很高。一般认为日本是一个医疗效率比较高的国家,但在大学医院,低年资医师和其他科学专业人员收入没有区别;中等年资的医师收入高于其他科学专业20%;高年资医师收入高于其他科学专业50%。但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远大于其他专业人员。

  住院医师一般相当于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很多情况下在西方也是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有些国家甚至认为住院医生是培养临床能力的学生,理应向医院交高昂的学费。印度低年资住院医生甚至没有工资,这是为他们成为专科医师后获得较高收入的前期付出。

  希望中国年轻医师要放平心态,多与国内其他行业横向比较,且把眼光放长远些。否则中国农民与美国农民比,中国出租车司机与德国出租车司机比,他们可以更理直气壮地抱怨。而且医生的职业生涯很长,干到70多岁没问题。

  ■多途径提高医生整体水平

  低年资住院医培训可能是中国医疗保健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不像其他科学学科,低年资医生在很多情况下不能靠自学掌握临床技能,只能由有经验的医生带教,甚至要手把手地教。近来来,中国开始全面铺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效果。据了解,不少外科资深医生并不乐意施教于低年资医生。因为,伴随高超手术技巧的,是声望日重及其他各项好处,致使关键手术被少数资深医生垄断,低年资医生没有机会学习。

  要避免这种状况,可以规范现有中小型医院医生的技能培训和进修,加强与大医院间的经常性交流,缩小医院间的差距。现在临床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这使得医生能尽快成为专业行家。国内可以进一步完善亚专科的分工,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对于个别医师的过分依赖。笔者近来的调查发现,大陆多数医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偏弱,因此大量及时翻译最新国际文献提供给医生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还可以引进国外医生,打破高年资医生的垄断。如我院与美国著名医贝勒医学院合作,他们的教授定期来港,挂号费300多港币,看病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在英国统治香港时期,很多英联邦医师来香港工作。虽然他们只会说英文,有许多不便之处,但也解决了很多临床问题。像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的的医生水平都很好,这与他们进入医学院竞争激烈、临床训练严格、很多医师都以考取英国专科医生证书为临床训练终点有关。现在中国大陆有“水平好的医生”和“水平差的医生”之分,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则所有执业医师都是合格医生,这是由制度保证的。

  还应引入长期监测机制,监测专科医生的临床行为。令人遗憾的事件,如误诊、漏诊和手术并发症会时有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把这些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当错误发生频率高于公认阈值时,当事医生需要重新接受培训,考核过关后方可上岗。

  笔者认为,医改成功的关键不是靠不断增加投入,而应引入多元化竞争机制,以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