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快APP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2015营养年会发言稿

 秦宁江淮 2016-04-14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讲者介绍




许桢: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主任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营养医师


擅长: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患者的营养治疗


邮箱:13663832947@126.com



“康复快APP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协会2015营养年会发言稿



【开场白:P1-P2,25秒】


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老师:中午好!


很荣幸代表中国临床营养网,向各位汇报“康复快APP在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应用”。


在接触过的医疗类APP中,康复快更贴近营养师的工作习惯,方便实用,因此将我们应用它进行居家营养服务5个月以来的体会做以下几部分的汇报。




【省医工作量:P3-P5, 35秒】


首先大家看到的两张图,是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居家营养照顾的患者人数和业务收入,从图中可以看到,应用康复快APP进行患者居家营养管理后,人数和收入均有明显的提升。目前院内与居家的比例大约是9:1,意味着每服务9个住院患者,其中有1人接受居家营养服务。





【台北:P6-P10, 1分50秒】


接下来请一起来看3所医院的居家营养实践案例:


首先是居家照护系统完善的台湾地区,以台北中山医院为例。按照营养师公会的要求,营养师需取得“居家照护营养师”的资质后,才能接受公会转介,为居家患者进行营养照护。


居家营养服务的流程,除了首次家访需要在一周内完成,其后每两周进行一次电话追踪或家访,直至结案。


台北营养师获得的劳务费用和交通补贴,按规定不超过1000台币,相当于约200元人民币。台北营养师并没有使用APP类软件,主要文本包括评估量表和访视记录。因此,她们对大陆营养师有类似于康复快这样的管理工具也都表示很感兴趣。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台北的居家营养服务,上周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前往台北走访了几家医院,并约谈了中山医院营养组的林组长和马偕纪念医院营养课的蔡课长。


林组长介绍:居家照护主要针对机构(如各长照中心)。由医院评估患者出院后是否需要各类居家照护,再由各公会统筹分配营养师/康复师等做上门访视。


蔡课长介绍:居家营养照护会依据患者收入阶层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领取中低津贴的患者由政府支付,一般收入患者则自己支付。营养师一般需在下班时间完成访视。其余细节不在此赘述,不久将在《中国临床营养网》微信平台中发布。





【深圳:P11-P15, 1分50秒】


第二个案例是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曾瑶池主任,她开展居家营养支持多年,使用康复快开展居家营养工作近一年,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接受居家营养服务的患者有以下特点,大于65岁占60%、神经系统疾病伴吞咽障碍占80%、而3/4以上患者会选择营养师指导下的自制匀浆+商品制剂、所有居家营养患者在出院前均做了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


从院内与居家的转化率来看,曾主任服务的住院患者有50%以上均接受了居家营养服务,病种的分布也集中在神经系统和糖尿病等。(她的转化率要高于我院的水平)


而从支持途径寻找规律的话,她提醒我们:除了带管出院的患者,不要忽视口服补充营养制剂(也就是ONS)的患者,因为出院后ONS患者要占大多数,达到64.5%。


这是用电脑版的“康复快网络工作室”进行综合营养评估和方案处置;

这是用手机端的康复快进行患者的评估和膳食营养管理。





【省医:P16-P17, 1分30秒】


我们医院以神经内科专科营养师杨晓丽为例,她做居家营养服务的体会是:居家营养的前提是患者住院期间能够接受到专业有效的营养系列服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而居家营养的启动,要把握患者住院期间的教育窗口期,充分营养宣教,每病区每周一次营养沙龙,引导患者认识到出院后,营养能配合用药和治疗,使其得到最好的康复效果;通过APP可以与营养师建立长期联系,方便沟通病情等。居家营养包含并远远大于家庭肠内营养;膳食指导和食谱方案的制定比重更高。


这张图是我们科居家营养服务流程,分为四步,选择目标患者、出院前3-5天、出院当天或前1天、随访。





【专项活动:P18-P21, 30秒】


顺应历史潮流,中国临床营养网发起了“居家营养专项活动”,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我们征集了100多份案例,筛选出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同时收集国内外居家营养相关资料,陆续进行了三轮发布。目前有许多营养师使用康复快,指导了众多出院患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建立了“居家营养专项工作群”。





【感受总结:P22-P26, 2分30秒】



总结一下我们实践工作中的感受:


营养服务的最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而在人工成本中,50%分布在首次服务。营养师的人工成本与患者的服务天数呈反比,住院日越短,营养师成本越高。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一名患者的服务时长,进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营养科工作效率。


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服务周期短,人工成本高;医院、科室和营养师都不愿意过多投入。大家干的怎么样和薪酬并不完全对应,拿的都是平均奖,因此营养师积极性不高,营养科主任就很为难。


开展居家营养,就能延长服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并体现多劳多得,提高营养师积极性,方便营养科主任管理。


最后,用四句话作为总结:


1. 康复快作为营养师的助手,能提高服务效率,使营养师能为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方便患者管理和科主任的管理。

2. 以膳食为基本,辅之以适宜的营养制剂,使患者受益;在沟通和配合中,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呵护和关怀,营养师和患者的关系会更加亲近。



3. 结合国家倡导的互联网+,以及多点执业的要求,应用网络工具使营养师的专业服务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巨大的改进,我们也尽其所能为患者服务,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应有的社会认可和报酬。



4. 我们也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关怀下,中国临床营养网由过去纯粹的专业交流逐步向服务型平台发展;希望更多营养师运用网络工具实现病人和营养师的管理关系。

欢迎大家共同参与!共谋发展!


感谢各位!

Ending~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许桢

2015.10.24天津


附:pp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