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大脑热身 如何快速成文,避免拖延?先用倒计时给自己一个约束,把写作时间限定在2个25分钟。 给大脑热身的方法一般是【自言自语】,就一个关心的议题开始,这个议题或许是早就想写的文章;或许是原本不想写,有感而发。 启动的线索并不重要,写着写着,文本会赶着你走。如果状态不好,刚开始写的时候启动很困难,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心算。比如三三得九,三九二十七,三个二十七是八十一……稍微计算一下,伴随大脑的认知负荷上来,大脑很快就热启动了。 此阶段注意事项:
刷屏:累积心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很多写手都有一个自己的本子,用于记录一些心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本子被Evernote取代。你可以通过「一键发送至Evernote」这样的Chrome插件,将素材、灵感与资料,保存到Everernote里面。更粗鲁的做法就是,直接刷屏。作为使用社交媒体的礼仪,可以挑在夜间刷屏。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技术背景,还可以使用开源库,搭建一个「一个人的微博」这样的只是自己一个人使用的「外部记忆库」,用它来积累脑中不断闪过的那些灵感。 此阶段注意事项:
清屏:整理成文 将刷屏的一些微博删掉,整理成文。或者从自己的程序,一个人的微博中调取那些零散的素材。这种借助于外部记忆库的方式要强于纯粹从大脑内存中调用。 整理成文的时候,尽可能使用Markdown语法。它是已逝的Aaron Swartz等人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有了它,我的写作热情与写作效率已经在近两年提高了两三倍。 写作总是少不了对文本排序、突出重点、链接外部资源、引用,恰巧Markdown在以上方面完全支持,所以你会越写越顺手,不会出现写作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的问题。 关于它的微妙之处,大家可以去搜索我的老文:
此阶段注意事项:
修剪:使用两大神器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高创造力人的必杀技。在修剪文章时,可以有意识地:
具体例子参考《如何提高文章含金量》中提到的Paul Graham的文章,如以下一段:
这段美文是如何删掉过多词汇,凸显观点?又是怎样使用潮水来比喻时代、个人发展与社会习俗?如何拟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最后又是如何给出清晰的行动建议? 以《如何提高文章含金量》这篇文章为例,它本身就是一个使用奥卡姆剃刀的例子。 该文最早来自在Ruby社区,与大家的闲聊。对照初稿与定稿,我们可以思考,
此阶段注意事项:
收尾:补充证据与完善参考文献 使用Pandoc Markdown格式的写法是在文中使用:^1、[^2],然后在文末使用。 此阶段注意事项:
写作的道与术 中国近代以后落后于西方,很大程度,是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一旦探讨写作的具体技巧与指导性、应用性强的术,往往被讥笑。最后,写作的道始终掌握在那些文人手中,站在一个云端来俯视与鄙视那些在金线之下挣扎的百姓们。 但是,真的有必要再使用白首穷经这类低效的写作学习方式吗?西方通过创意写作、分析性写作、有效商务写作、写作QA站点等课程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比如,这是作者在2008年12月,对公司同事进行培训时,绘制的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关于写作,有了非常多清晰而明确的规则。如,「情感指数的计算」、「短句与动宾结构的运用」、「计算句子的平均长度」、「FURY原则」、「游说矩阵」、「正式性指数」等大量中国传统文人瞧不起的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