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罗斯的人生轨迹——《Albert Talk》第五期“金融术士索罗斯——投资哲学篇”讲稿分享(上)

 邵紫淼 2016-04-14


前言
《索罗斯传》简介中,是这样描述索罗斯的:

“他有一双发现经济泡沫的锐利慧眼,他有一个扫荡市场的冷酷心肠;

他一边无孔不入的赚取财富,一边大把地向慈善机构慷慨解囊,他是一位一生都充满了掌声与责骂的大赢家;

他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拥有点金术,具有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超级力量;

《商业周刊》称他为“市场驱动者”,《纽约时报》推崇他为“金融界的超级明星”;《时代》周刊赞誉他为“慈善家”;《亚洲华尔街日报》封他为“投机客”;

而他却自诩为“金融哲学家”、“无国界的政治家”。”

我之所以推崇索罗斯可以说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的投资哲学,今天我们讲座的重点也是这点。不过在讲他的投资哲学之前,我想先简单地介绍一下索罗斯的生平,特别是他早期的的人生轨迹,因为后期他太出名了,出名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反倒不需要我多做介绍。

充满冒险的少年时期

1930年8月12日,乔治·索罗斯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少年时期的索罗斯并没有显现出任何超常的天赋,虽然他想努力地脱颖而出,但在童年时代朋友们的记忆中,他不是一个太突出的孩子,只能说是很聪明,并且常常能展现出主动性。

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满危险和痛苦的岁月,靠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凭借假身份证和好心人提供的庇护,他们一家终于躲过了那场劫难。

在索罗斯看来,他们一家逃亡的那段日子是他感到最刺激的时期,他愿意与别人谈论这些经历,这让他感到兴奋。他把那段时光看做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但这种看法遭到人们的反感,因为那段时期百万犹太人遭到了大屠杀。但对于当时才14岁的索罗斯来说,有一个可以依靠和崇拜的父亲告诉他该怎么做,虽然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下,但索罗斯相信自己可以免于死亡的威胁,还可以去救助别人。这些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刺激的冒险,让索罗斯从他的父亲身上学到很多生存技巧,这给他今后的投资带来很多启发。

经历过这么多冒险的生活后,索罗斯渐渐喜欢上了冒险,能够享受冒险的刺激,但是他不会因为冒险而失去什么,总是能留有足够的余地。这些冒险生活带给索罗斯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让索罗斯知道人们不应该把个人的感知和现实相融合,而是要寻找到一个突破点,而这个突破点,也是索罗斯在投资中一直努力寻找的。

伦敦求学

1947年,17岁的索罗斯来到伦敦,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后,索罗斯逐渐找到了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终于在1949年考入伦敦经济学院。
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影响巨大的一位老师。他就是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虽然索罗斯并没有给这位着名的教授留下多大的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位导师,他的理论给索罗斯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教给索罗斯思考世界运行的方法和理论。虽然他教给索罗斯这些并不是想要帮助他解决生活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但在索罗斯眼中,哲学和金融正在一起相互融合,他把抽象的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当中,构筑了自己的一套金融市场的理论,并把这个理论用于华尔街的金融运作中来积累财富。
卡尔·波普

到1952年,索罗斯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哲学学士学位的课程,他坚持在那里又多待了一年,用来完成他写的一本探索人类社会性质的书,名字叫做《意识的重负》。尽管索罗斯希望能成为一名哲学家,但迫于生计,他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梦想,开始从事黄金等商品和股票套利工作。

纽约淘金

1956年,26岁的索罗斯怀揣他的梦想和5000美元的积蓄,来到了美国——淘金者向往的天堂。凭着对欧洲金融业的了解和对国际局势的敏锐观察,索罗斯开始在华尔街暂露头角。到1960年,索罗斯已经在为不少客户提供投资报告,为他们赢得大笔的投资回报,他的言论甚至能够影响像摩根这样的大银行。

1961年,对于31岁的索罗斯来说,是甜蜜的一年,他不但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还和心爱的安娜丽丝结为了夫妻,并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也就在这一年,索罗斯又在心中燃起了他的哲学家梦想。他又开始重拾他未完成的书——《意识的重负》。他几乎每一个傍晚和周末他都在思考哲学和修改自己的著作。

终于在1963年,他把手稿寄给他在英国经济学院的老师波普,希望得到他的点评。但波普却断送了一个可能会出现的哲学新星,而把索罗斯推向了金融家的巅峰。在接到索罗斯的手稿时,波普尔已经不记得索罗斯是谁了,对索罗斯的手稿不再作过多的关注,只是鼓励他要继续思考。这件事对索罗斯的打击相当大,并使他搁置了自己的写作计划,回到华尔街继续赚钱,从此很少再提他哲学家的梦想。这对于索罗斯来说,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起码他的故事还没有完结。

双鹰出世——白手起家创立基金

1969年,索罗斯终于创建了自己的基金——双鹰基金,这个基金主要从事的领域是对冲基金及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开始创立基金时,索罗斯一共只有25万美元,而且当时还在布雷切尔德公司里任职。

吉姆·罗杰斯

1973年,索罗斯与助手罗杰斯离开布雷切尔德公司自立门户,共同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刚开始运作时只有三个人:索罗斯是交易员,罗杰斯是研究员,还有一人是秘书。公司的地址在远离华尔街的中央公园,从这里可以鸟瞰整个公园。索罗斯之所以没有选择在华尔街成立公司,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同华尔街的人们的思维并不一样,办公室也不是他们社交合作的全部。在那段时间里,索罗斯开始把他的金融市场投资策略与曾经学过的哲学相互糅合起来,而他的哲学思想也开始慢慢发挥出它的作用。

索罗斯基金开始迅速地壮大,资产在1979年达到了3.8亿美元。但公司仍然一直维持着较小的规模,就算在最忙碌时,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也没超过八人,索罗斯基金只属于索罗斯和罗杰斯。在整个70年代,他们一起携手,几乎未尝败绩,可以说,索罗斯基金是由索罗斯和罗杰斯一手建立起来的神话。不久,在索罗斯的推动下,诞生了一个新的传奇——量子基金。

所向披靡——索罗斯的量子时代

1979年,索罗斯基金在索罗斯和罗杰斯的共同运作下,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时索罗斯决定将公司的名称改为量子基金。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在微观领域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是以最小的单位跳跃式进行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最小的单位叫做量子。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量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物理世界中的量子是捉摸不定的,科学家们索性以无法测量来描述其运动轨迹。索罗斯以此来命名他的基金,暗示了他的市场哲学——市场每时每刻都处在波动的状态,没有人能确定它的走向。

索罗斯在为他的公司取名时,抛弃了以往的像老鹰、双鹰等这些明显带有帝国主义色彩的称呼,而是从物理学中选出量子这个名字。在索罗斯看来,在投资中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从投资者本身的判断正确与否,到股票市场的起伏波动都让投资变得迷雾重重。而量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跳跃性,暗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量子基金的发展也确实兑现了索罗斯的预期:在20世纪90年代,索罗斯利用他的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肆狙击,利用数百亿美元的巨资下注许多国家的股票市场、汇率市场、债券市场,从这些国家卷走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

1992年,狙击英镑;
1994年,进攻墨西哥;
1997年,狙击泰铢与港元,引发亚洲金融风暴。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加速恶化,索罗斯回巢坐镇,同年量子基金回报达32%,08年取得8%回报,跑赢整体基金业平均跌19%的颓势。
2012年,做空日元,至少赚10亿美元。
2015年1月,宣布终极退休,以后他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简单地了解了索罗斯的人生轨迹后,我们接下来要上今天的主菜了: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未完待续,后接《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主要参考资料:《索罗斯传》by斯莱特(美),图片来自百度。

演讲:郑昱
编辑:林珊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