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还是“不争”?请听南通两名高一学子怎么说?

 陳昱文 2021-04-02




命尚可毁,争不可灭

1961年7月2日。

他冷静的背影向弹仓走去,冰冷的枪管,坚定的双手,扣下扳机。

一颗最辉煌的文学之星从此陨灭,瞬间黯淡了整片星空。多少人慨叹,多少人不解!为什么海明威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难道他不再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和世界的不公斗争了吗?

“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答案也成为永恒地传递于坚韧者、斗争者心间的灯塔,他告诫我们:人这辈子,必须争到底!

所以,海明威怎会允许被自己打败!他的一生是争斗的一生,轰轰烈烈的争斗,澎湃而激扬!

你看他重重地吐着烟圈儿、暴躁又痴狂地在深夜舞墨,是为争他一个如雷贯耳,名满天下;他殚精竭虑,四处打探,眼球里忽闪着欲望的光亮,是为寻一个机会,杀去欧洲争一战,凯旋衣锦再还乡。

他也会累,每每此刻,他会彻头彻尾地放纵;放纵了就输,输了再争!那次他输了《春潮》,很快《太阳照常升起》,《有的和没有的》遭到冷遇,不久就敲响了《丧钟为谁而鸣》,都以为《过河入林》会让海明威一蹶不振,一败涂地,十年后,他却用《老人与海》漂亮地扳回死局!

全世界的声音都在海明威的耳畔嘤嘤嗡嗡:你快输了,输了,输了……海明威却把一丝不屑斜斜地划过嘴角,他沉着地摆摆手,死撑着浑身的伤,摆开架势,起帆入海,劈波斩棘!他一次一次地争到无力可争,却总会倔强地宝刀难老,雄风依依!他在意念中的拳击场上,不断地被自己打趴下,又不断地爬将起来,虽然伤得惨不忍睹,然而他总会挣扎着爬起,毫无悬疑!

“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此言残酷而坚定,丝毫不留余地!如果一个人决不能被打败,那么在反复、持久、永恒的争斗中,这个人该如何自处?强弩也有末时,硬汉难过病关,老则老矣,曾经的辉煌之峰已落积雪,难再翻过。这样的海明威还争得起吗?

如果赢者算争,那么输者坚韧的眼神在不在争?如果扳回死局算争,那么一败涂地却不一蹶不振仍然斗志昂扬极力挣扎算不算争?海明威写出糟糕的《过河入林》之后,沉寂了10年,灰暗了10年,被批判了10年,评论家们以为海明威从此将在文学界消失。但10年之后,《老人与海》横空出世,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让海明威家喻户晓名满天下。如果《老人与海》大放光彩的那一刻算争,那么之前这10年的海明威有没有争?

所以争并不是成功的那一瞬间,也并不是只有荣耀过才算争斗过。从《老人与海》到那一声枪响,海明威又度过了8年,这8年的结局是海明威的毁灭,然而8年的漫长岁月,他和各种病魔抗争,他和所有的意外抗争,他和心中的创作灵感不断地摩擦和斗争。

“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谁都可以把这句话引过来提升自己的逼格,包装自己不肯服输的脊梁。然而又有多少人明白,不争了才意味着真正的被打败,只要在争,争到毁灭,他便笔挺于世间,傲然于天地。像海明威这样硬碰硬,毫无弹性可言的硬汉,你让他不争一分钟?他的生命会痛苦不堪!

那一声枪响,让这场轰轰烈烈长达一生的殊死争斗戛然而止。为什么海明威会以这样的方式了却此生?因为海明威做不到不争,生命可以毁灭,而“争”不可以。他的伟大就在于此!

点评:作者在文中将海明威进行到底,也将争与不争进行到底。文章以海明威先生为事例论证,同时也用海明威先生的话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从开头的自杀场景,提出质疑,引出观点,进一步的举例论证,再到道理论证,全文一气呵成,有一种自成的气势感。对海明威先生的细节描写,其实是解释了'争’,即为“是什么”(同时也是争在人物事例中的体现),对于海明威先生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还要一次又一次努力,其实是“为什么”要争,最后紧扣海明威解释“怎么做”。这种以一例贯穿全文的方法大家可以学习,让文章的分析更为透彻。但是需要大家对事例的充分积累和掌握,并且学会怎样写的逻辑清晰却不露痕迹还需要大家的训练和摸索。







君子不争

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争取、争夺、争斗……有时让你踌躇满志,有时让你铩羽而归,有时让你心力交瘁。争的人生充满酸甜苦辣,那么不争的人生又怎样呢?

不争的人生是平和的人生。庄子手执钓竿静坐于濮水之滨,不争富贵,不争权势,不争名利,甚至对钓鱼能否有得也是不争。在他看来,“曳尾涂中”之乐,足矣;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先生,厌弃官场之争,自寻乐处:半亩荒田,一壶浊酒,几卷诗书,踏着晨露而出,披着夕阳而归,闲适恬淡一生,足矣;晚清名臣、中国民族工业的灵魂张之洞晚年评价自己的人生:平生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一生清贫,一生清廉,一生清明,无欲无求。

反之,沉迷于纷争之中,乐于争斗,自食苦果。先秦时期,将军吴起为争将相之位,不惜斩杀结发娇妻,残忍至极,遭人唾弃,自己也不得善终;新中国开国元勋林彪,为争巅峰之位,大搞暗杀图谋不轨,最终落得仓皇出逃,留下叛国叛党之骂名;20世纪中叶前苏联无比强盛,雄踞欧亚大陆,却执着于跟美国的军备之争,结果经济大幅衰退,直至人心涣散,国家解体,留下了至今犹未愈合的伤痕。这种竞争,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何苦来哉!

有人说,竞争有利于发展。此话固然不错,但是不争的人生也会让你立于不败之地,老子有言: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对人生得失取舍的智慧。试想,拥有如此大彻大悟的智慧,拥有如此淡定平和的心态,你的对手怎能不向你臣服?你的人生怎能不趋于成功?要知道,心胜远高于力取!

回到现实,有多少官员因争夺官位而锒铛入狱;有多少学者因争蝇头虚名,搞学术造假,却毁掉一世英名;更有年轻人为了争一时虚荣,卖肾买名牌手机;高速公路上,为争那一口“不服之气”而违规驾驶,最终两败俱伤,车毁人亡。

孔子曰,君子不争。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任凭世间喧闹,我自独享清静,任凭世事纷争,我自坚守不争。

不争,收获别样人生,盍试为之?

点评:本文审题立意另辟蹊径,从所给材料的“争”入手,反向思维,引入所论话题“不争”。行文结构上采用传统的“六字连珠式”,层层推进。举例论证中,所举事例涉及古今中外,具有广泛性;引用名言具有典型性;排比用例,增强了论证效果。语言文白相间,晓畅流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今天因为你的分享,让我元气满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