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亮点提升(3).素材】云锦华丽细挑选 巧手裁得绸缎来

 左语右文 2020-09-24

云锦华丽细挑选   巧手裁得绸缎来

        ——考场作文素材如何运用更精彩  

【解题】

贴近时代气息的名人事件,论证有力的名言名句,感人肺腑的百姓生活,各种各样的素材纷至沓来,在我们心底激荡。那么,众多素材如何巧妙运用,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主题突出,这是每个考生面临的问题。

素材欲用心先知,灯下裁缝剪刀巧。引述事例、名言时,其思想内涵要与文章主题有相关性,再者要选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如国际层面的,G20峰会、美国与国际社会贸易争端等;国内层面的重大新闻,港珠澳大桥通车、精准扶贫等。在掌握足够的素材后,在考场上素材运用也就不愁没米下锅了。有米下锅是好事,但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做个巧妇,煮出一锅喷香的米饭。

在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在日常的写作中去掌握和训练,熟能生巧,积攒一定的写作经验,在构思表现时,就会更有说服力。

一、素材丰富,气贯长虹。面对提炼出来的观点,选用相同主题的素材,采用铺排的形式,紧扣观点并列展开,给人一种“三人成虎”之感。同类素材众多,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你熟悉的材料,可以是几个人几件事,去对接迎合论证话题,起到“集束炸弹”的效果。
比如《传劳动薪火,谱时代华章》2019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一文,考生选用材料如下:
王进,平步百米铁塔,特高压带电作业;李云鹤,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宋彪,顶着四十度高温车间苦练,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
钟扬,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历尽辛苦显忠诚;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唱出高原最深情的歌。
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中国第一人,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李万君,一把焊枪,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夏立,将制造的天线指过北斗,护战舰亮天眼。
考生在引用素材时,有科学家,有时代青年,有古之学者,有今之广大青年,选择众多有情怀的人物,围绕“劳动”展开,呼应观点“传劳动薪火,谱时代华章”。

二、有的放矢,层层突破。有些素材在时空、大小、轻重、浓淡等方面,是有一定跨度的,使用这些素材,要按照一点的层次进行排列,以进行“层层深入地论述”。从材料中提炼主题之后,围绕中心主旨,选择不同角度的素材,但其靶向只有一个。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来对材料主旨进行分析论证,达到“农村包围城市”,实现阐明观点。
比如《劳动是人生之盐》(2019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一文,考生选用素材是:
给生活加点盐,人生处处有滋味。苏霍姆林斯基说:“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
给生活加点盐,人生处处有风采。建筑工人劳动,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纺织工人劳动,一件件衣服靓丽了生活;环卫工人劳动,一条条大路洁净温情。……
给生活加点盐,人生处处有春光。干事业不一定非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的无数小事同样体现人生的价值。谢觉哉说:“劳动不只是为生活,也是为健康。”……
考生在表达时,选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围绕“劳动生活”展开,素材选用是名人言论和寻常事件相结合,阐述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劳动领域里,不忘初心,正视劳动,再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升华了主题。

三、正反结合,耳目一新。就是把性质不同的两个素材拼接在一起,形成正反比照、对比鲜明的说理片段。具体运用时不仅可以采用同质事例对举得方法,还可以采用异质事例对举的方法。在论证观点时,要懂得选用相对立的素材。以正面的素材来彰显观点的明确,用反面素材来否定。这样能做到有正有反,然后借助于充分的分析论证,给人清晰的感触。
比如《君子当为器》(2018年天津卷优秀作文)一文,考生选用正面的事例:
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任用他为宰相,成就了一代霸业,堪称以前千古君臣的佳话;孟尝君不计较鸡鸣狗盗之人身卑位贱,将二人收为门客,所以被困时才得他们相救。然后选用反面的事例:《三国演义》中那个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面对才能和智谋都比自己略胜一筹的诸葛亮,不去虚心讨教,反而选择嫉妒,想方设法陷害对方,结果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考生通过正反事例,说明宽容与度量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正如大海纳百川,成大器者不择细流,有容乃大。心胸狭隘的人,容易葬送自我。心胸宽广,凡事大度,器量足,才能走向远方。

四、妙用联想,拓展素材。考生根据试题材料中的人物和事件所属的内容、类型、性质等展开联想,选取与之大类相同、性质相似的社会故事、历史故事、名言警句等素材。
比如《致战士杜富国的一封信》(2019年全国Ⅱ卷优秀作文)一文写到:“‘你退后,让我来!’这简简单单六个字,不知隐藏多少大爱。在炸弹爆炸的瞬间,在你推开战友的一刹那,嘛短短的几秒钟里,没有时间让你去想家人,想你自己的未来。看到你浑身是血躺在那里,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为你担心的人们,再后来,在听到你伤情基本平稳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你松了一口气,幸好,你还在,哪怕是失去双眼和双手的代价,我也希望你好好活下去,这个世界欠你那么多的爱,都要你在余生里,慢慢补给你。”
考生抒写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看到杜富国新闻的情景,想象其舍己救人的动人场景,行文中有对杜富国英雄事迹的心爱刻画,也有考生自己的深情呼告,情感细腻饱满,更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 整整20年,它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对于材料作文,要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相应的主题。池莉的言论关键词是“一个人一生”与“可做的事情”,其主旨在对聪明人没做好一件事提出批评,期待每个人都展现才情,理当做好每件事。雷杜德的材料,侧重一生只做一件事,无人逾越,令人钦佩。苏东坡则是在各方面都有建树,建树广泛,才华横溢。三则材料,池莉是总说,做人与做事,后两则材料,角度不同,但内涵类似,都是强调个人成就。

【构思导引】

    生于尘世,做好自己。每个人都在尘世间生活,都有着赖以谋生的职业。要树立“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理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或兴趣爱好上,竭尽所能的做好本职工作,或发挥特长,服务社会。

    执着追求,成就大事。对有兴趣的事情,要有着钻研的精神,有着远大的奋斗目标,在行业里深深耕耘,成为业界的翘楚或领军人物。各行业的科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数十年,在自己领域里砥砺前行,成就人生。

   一专多能,才华横溢。工作是为谋生,兴趣爱好则让精神充实。如果有着足够的才华,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在自己喜欢的其他领域,可以广为涉猎,做一个跨界的人才,也是令人佩服的。

   认清自我,奋力前行。对于自己的能力,要有着清醒的认知。能力有大小,做好本职工作,值得钦佩,如果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空闲时间去还能做好其他事情,一辈子变成几辈子,属于自己的人生将更将绚丽。

【学生优秀作文】

择一事  忠一生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丽艳

   你可知道流水,它一旦选择方向,便只顾迎难而进,无悔改之意;你可知道跑道上的运动员,选定的赛道,只顾奋力前进,决不停下。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要走的大路,那你一生可做的事情,便成了干干万万条小径、分支路。而你可以走的,达到你目的地的,仅是一条:择一事,忠一生。

   走好一条路不容易,正如做好一件事。可不然,有人却会说:“一件事情做一生,再喜爱也会厌倦。”可是,对历史中的司马迁来说,它定是不支持这种说法的。专注于记载历史之事,身心俱疲,历经无数形与神上的煎熬,成就了一部伟大的巨著《史记》。如此坚毅,怎会是与“喜爱”还是“厌恶”相提并论?他钻出了一条人生路,实现了人生的厚度。

   择一事,终其一生。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不怕吃苦、肯钻研的精神。“洗尽浮华独匠心”工匠精神仍是一种对中国人静心、耐心、专心的一种诠释。选择了工匠,便是要怀着负责任的心怀去研究它。不仅如此,郎平和她的女排团队对女排精神的延续,让人打看到的不仅有团结精神,更让人们发现了她们身上弥足可费的精神:专一与坚持,这是她们在排球运动比赛中连连夺冠的核心精神。

   若没有这些人对他们所处领域的潜心挖掘,没有抱着对他们所处领域的创根问底,没有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  如何终其一生?

   择一事,忠其一生。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忠心。忠心是一种长久、坚持的信念与热爱。近日,央视推荐的一名自媒体人李子柒,让人明白了,何为忠心,何为热爱。她通过记录下自己在家乡与奶奶生活的场景,为人们拍摄了农家人春种秋收,柴米油盐的朴素生活。古代农家妇女的穿着,一碗、一菜,一食,把人们带回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

   李子柒的每一个视频,都要通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来选取题材。一做,就是几年,甚至十年。她认为这便是她的热爱人生的方式。忠于此,便终于此。传统文化的在她传播下,人们开始日益关注。

   有句话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领域,他们追求的远方,何尝不是做好那么一件事呢?

   择其一事,忠其一生,终于一生,属于自己的成就,也必将到来。

【教师点评】

   标题对称,旗帜鲜明阐明个人观点。在论述时,作者围绕“择一事”展开,从司马迁一辈子写《史记》入题,再从“终其一生”到“忠其一生”,选用不同的事例来分析,给人清晰的感触。事例选用从古至今,熟悉的郎平到新涌现的新闻人物李子柒,都看到他们“择一事,忠一生”的情怀和精神。文末点题,升华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