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9%的人,都绝对不愿意它消失

 汉青的马甲 2016-04-14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二更一键关注



18岁那年开始学做木工

只为练就一门谋生手艺

不曾想竟以此为基点

成为了难得的廊桥工匠

为家乡修筑起一道道绝美的风景


晨光还未将潮湿的露气驱散,曾家快就出门了。沿着山路行驶几十里后,他将皮卡停在泥泞的路边,朝着群山溪流间的一座木拱廊桥走去。即便尚未完工,但桥上的木柱雕粱、飞檐长廊均已可见雏形。近一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到现场监工,指导木匠作业。在家乡温州泰顺县,会造廊桥的熟练工匠除了他和他90多岁高龄的师傅,已别无他人。


廊桥的历史,最远可追溯至汉朝。温州泰顺拥有现存数量最多的廊桥,故而被人称为“廊桥王国”。县内有名的姊妹桥溪东桥和北涧桥,是其中年代较为久远的两座,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从造型上看,廊桥素以梁木穿插别压而成,桥面之上盖以屋檐、长廊。相传,这样不仅可保护木材免受日晒雨淋,还能成为一处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现如今,廊桥已成了泰顺当地的独特风景。




自小生长于泰顺,曾家快对廊桥自然倍感亲切。十余年前,眼看着当地会造廊桥的工匠越来越少,他不由得感到惋惜,继而萌生出想要传承技艺的想法。因此前从事了多年的木工活,练得一手的精湛手艺,再加上对当地所有廊桥的观察与测量,2002年,他无师自通地建造了一座“微缩版”廊桥,一个外形、结构与实物完全一致的廊桥模型。而正是因为这个模型,县电视台在第二年找到他,出资让其建造了一座真正的廊桥,他的手艺也就此传开。




木工是个辛苦活,造廊桥的艰苦则更甚之。一座桥的建造周期基本在一年左右,甚至更久。夏天烈日当头,酷暑无处可躲;冬天溪谷之间风大,手脚常被冻得发麻。在施工之前,往往没有路,桥上要用到的木材全由人工搬运。建造过程中还常常需要“飞檐走壁”,在几十米高的空中搭梁、放瓦。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工程的指挥,曾家快还必须在建造前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桥体的自重、下沉等,想好解决方案方可动工。




自2003年至今,曾家快共建造了11座廊桥,修复完善了3座。去年,他还创造了一项纪录——建成世界木结构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这座桥的单孔跨度达到44.3米,桥顶离水面高达40米,相当于13层楼之高。远远望去,如同一座空中楼阁,蔚为壮观。曾家快介绍说,廊桥可分为八字形和拱形,拱形的受力更均匀,不易下沉,但建造难度也更大。




在建造廊桥之余,曾家快偶尔会做做廊桥模型。他说,等到退休后,要开一家廊桥博物馆,收藏自己制作的这些模型。这样一来,哪怕这门技艺暂时无人承袭,甚至真的不幸失传了,至少模型可供后人参考、借鉴,有朝一日或许还能有恢复的希望。而在退休之前的十余年内,他将继续不辞辛苦地建造廊桥,为乡邻、后代留下更多的美丽风景。



廊桥,在桥梁之上平添屋檐长廊,为乡人创造出一个交流情感的空间,也为路人提供了一处遮风挡雨的港湾,给予他们家一般的安全感。而每一座廊桥中所融铸的温暖,都源于一代代造桥人的默默执守,无惧艰辛,不顾风雨,将汗水化为最美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