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艺术频道】谢永增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721期)

 幽莲生梦 2016-04-15

?【艺术频道】






                            本期画家



谢永增     程庆拾     周松林    李文广     周剑文








     谢永增简历



      谢永增,1961年生,河北深州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曾获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大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铜奖、优秀作品奖等奖项,作品被多个政府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处收藏,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官方网站 http://www. 





  谢永增的乡土情怀


             宛少军/文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中,谢永增一直是位受人瞩目的画家。他以独特的风格创造和深厚的人文乡土情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较而言,画面中表露出的审美意境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体现了他多年求索其中的的艺术理想。墨色淋漓、浑茫虚,这是他的山水画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整个的画面是很满幅的,首先让人感受到通篇的墨色,造成了一种浑浑茫茫、虚远混沌的气象有一种万象在里面涌动,但是仔细看好像又不太容易明辨到什么他这样一种感觉传统山水画里面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故乡》68X136cm   2012


《家园》48x184cm 2013


《梦回故乡》48x184cm


《桃源深处》48x184cm  2013


《又想起远方那个村庄》48x184cm 2013



《故乡的秋天》60X240cm


谢永增在思想意境上的追求,体现的是一个现代画家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他的画中虽然也是天人合一与悲天悯人的情怀流露,但不再是一种感伤,不再是一种逃避,更不再是一种萧瑟。而是一种对自然的真挚的温情关怀,特别是他在山水中所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具有独特的韵致。在山水的天地中,乡土生活常常作为他画面表现的中心或点睛之笔而使主题融入温暖的人文理想与情怀。他的山水总以山村或水乡的温馨的意绪表达为精神归宿,画面中时常出现的五谷、丹柿、劳动、收获、轻舟、渔歌、闲话等等的生活意象,表达了一种“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山水田园的闲适与自足,这当然是一种美好乡土生活的向往与寄寓。这种浓浓乡土情怀的表达和情感的基础是缘于他生活其中的北方山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真正的艺术总要从自己的生活中长成。对于家乡的自然山水和炙热的生活,谢永增是再熟悉不过了,生活的养育使他对这样一种山水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挚爱。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关照,总会在画面中自觉与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所以从情感上他的画和传统山水拉开了距离。现实的温暖的乡土情怀使他的山水画具有了内在的格调和现代的情致。


《徽乡徽韵》48x184cm-2013


《徽韵幽香》  48x184cm  2013


《柳林南洼》


《梦回屯溪》68x136cm  2014


《梦见南屏》68x136cm  2014年


《南屏旧梦》68x136cm  2014


在语言风格上谢永增突出的就是对墨色的独特运用。传统中国山水画主要讲究骨法用笔,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强调的第一法是气韵生动,第二法就是骨法用笔,这个论说影响了中国千年的传统。所谓骨法用笔就是强调用线,用骨骼的力量相喻,强调线的力量,实际上线的力量的显现又与人格的力量相联系,所以用线一直是中国画的最主要的艺术语言和品评标准,即便到清代以后,慢慢地注重了墨法,比如龚贤,但实际上还是强调线的骨力在其中的骨架作用。20世纪中国画的墨法作为一种语言的重要和独立受到了画家们的重视并进行了新的探索。很显然谢永增继承了20世纪新的传统,他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墨法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推进。他完全让墨色通篇的布满画面,更加注重水分的运用,水汽淋漓的,实际上也有层层渲染,显得厚重,整个画面布满墨色,骨法用笔相对居于次,感觉和传统的骨法为主有些反过来,以墨色墨法为主,给人的感觉就是通篇的墨色淋漓,画面显得更加的厚重、幽暗、混茫甚至有一种沉重感。


《我的故乡》68x136cm 2012


《夜入柳林》68x136cm 2013



《收稻谷》 68x68cm 2013



《古北口的冬天》184x96cm 2015年


还有一点就是他对于光的运用,他在墨色里又引进了一种光的因素,很显然这种光的因素是受到西方绘画传统的影响。光是西方艺术传统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因素。西方绘画中的光是一种自然的光线,它通过自然的光线及其光影明暗,来展现真实的世界。而在谢永增独特的画面情境中,光的因素被他引进到画面里来,通过一种大面积墨色的强对比,这个光就具有一种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光的效果,他的光是一种气,是一种气韵,也是一种空白,使整个画面墨色有一种引领,就如同暗夜中的火炬,给人涌动着一种希望,而且他还把这种光很节约地减到了最少的程度,所以效果更加集中更加强烈。中国传统绘画中讲“计白当黑”,就是把画面中空白的地方当成墨色来同等看待。确实从经营位置这个角度来讲,空白和墨色是一样重要的,因为黑白相生,有无相生,二者是相辅相成起作用。谢永增的画中空白,有如用光,和“计白当黑”在感觉上还是有一点变化,有些不太一样,就是他更具有一种生命的灵气在涌动飘荡。可以想想在这通篇墨色里面如果缺少这样一种东西,那么整个画面是壅塞沉重的,会陷入一种过于沉重和暗淡的感觉中。恰恰是因为这样一种光,引导了整个画面墨色的涌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一种审美感觉。


《南屏老街》96x962014


《梦回屯溪》96x96cm-2014


《徽州写生之六》


《徽州写生之八》


《徽州写生之九》


近几年谢永增更加注意到生活中去感受和对着自然畅快地写生,收获满满。他依旧喜欢山村,喜爱那里鳞次栉比的村舍屋宇、山树野花、小桥流水、淳朴的劳动,他也留恋水乡的枕河而居、河湾拱桥、轻舟摇橹……在写生的作品中,谢永增所展现出的是更加亲近于乡土生活的一种温馨的情趣。他要在生活中不断去寻找,不断去发现新的可能,从而丰富自己的心灵情怀,这种心灵的情怀也是随着生活的感受,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他盘桓较多的是皖南山村,他喜爱那里淳朴自然的乡土田园,这与他心中的情怀相契合。在皖南的多次写生中,他寻找到了更多的东西,不断地释放着自己心中对于乡土的依恋与怀想,如《西递》系列写生作品,展现的是具有乡野之趣的错落有致的村落景致,具有一种暖暖的生活气息与情韵。


《水墨乡情之一》32×45cm  2014


《水墨乡情之三》32×45cm  2014


《水墨乡情之四》45×32cm  2014


《水墨乡情之五》32×45cm 2014


《水墨乡情之六》32×45cm2014


《水墨乡情之七》32×45cm  2014


《水墨乡情之八》45×32cm  2014


写生的过程对他来讲是一个在自然中不断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丰富自我的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笔墨,并以一种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观画,说到底是看人——画如其人,这也是绘画能带给人审美陶冶的内在意义。谢永增作为一位具有乡土情怀的山水画家,不断地在山水中行走,在生活中思想,在与自然对话过程中,他不断找到一种新的感受,并且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提炼、丰富和变化,不断把他那种情感展现出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审美陶冶,满足我们的审美想象,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应该感谢他的审美创造,并应该不断保持对他的期待。

 宛少军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欢迎加入“艺术频道”,拓展您的当地人脉圈。请先加微信号:cctvaabb 再私信机构和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