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深夜不再哭泣

 beurue 2016-04-15
                                                                                         〔关键词〕辅导个案;女生;危机事件;绘画治疗;冥想
  一、案例缘起
  2011年8月的一天上午,一位同事来电:“最近有空吗,我亲戚家有个女孩子,近来连续夜里做噩梦,午夜惊醒,你能不能辅导一下?”我深感同事口中说的女孩可能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于是平静地问道:“你亲戚家最近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同事沉思片刻后小声说:“女孩的父亲为他的朋友做债务担保人,结果对方'跑路’,女孩的父母带着小儿子被逼无奈跟着'跑路’,留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时刻承受着'讨债人’的骚扰。”听着同事的讲述,我陷入了沉思。
  二、案例背景
  章某,女,14岁,初一学生。父亲为私营企业主,家庭经济条件佳,父母对她的要求也较高。她成绩优秀,是父母的骄傲。2011年8月,父亲的一位好友向一家民间担保公司借款,父亲出于朋友义气,作为“担保人”使朋友成功借款千万。还款之期将至,朋友却在人间“蒸发”,作为担保人的父亲成了“替罪羊”,成了这笔债务的“苦主”。
  面对高额的天文数字,一天深夜,父母带着小儿子连夜“跑路”,此时章某正在寄宿学校上学,并不知道家庭的重大变故。一夜之间,家中物是人非。父母的“跑路”断了家庭的经济来源,仅靠年迈的奶奶苦撑着这风雨飘摇中的家,高额的教育经费超出了奶奶的负担,无奈将章某转到本镇的中学,中途转学,使章某变得沉默寡言。父母音信全无,可怜的祖孙俩要随时承受午夜或凌晨“追债人”的苦苦相逼和恐吓。
  一天深夜,章某被刺耳的声音惊醒,原来几个社会青年借讨债之名破门而入,将红色的油漆泼满墙壁,并写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若不还,缺手断腿”一行字,其中一人在章某的面前晃着闪着银光的小刀,逼问其父亲的下落。奶奶连忙将她搂入怀中,大声斥责道:“你们算什么,欺负一个小孩子。”几个混混砸完东西后扬长而去,留下祖孙俩抱头痛哭。
  三、案例分析
  家中一夜之间的变故,让原本懂事的章某害怕同学异样的眼光,独来独往,有自卑甚至自闭的倾向,学习成绩不再优秀。父母的不辞而别让她难以理解,她曾经哭着问奶奶:“爸妈为什么不带我走,他们是不是不管我的死活了?”一脸茫然的奶奶无言以对。她已经对父母失望了,内心的安全感正在慢慢被“侵蚀”,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她惧怕晚上在家睡觉,宁愿躺在被人废弃的房子里睡觉,这样,她就不用担心午夜时分被吓醒。她害怕黑夜,害怕深夜的声音,哪怕午夜的雷声甚至是风声,都能让她惊醒,总以为是“追债人”又撞上门。品学兼优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极度缺乏安全感,“危机事件”对她的伤害很大。我深知章某活得很苦,这本不该是她承担的事情。带着同事和章某奶奶的期盼,我下定决心,让她午夜不再惊醒。
  四、案例的辅导过程与情境
  1. 第一次会谈:运用“倾听和同理”技术,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
  一天,同事借故让章某来校,而我也“碰巧”出现在同事的办公室里。由于章某和我认识,几句嘘寒问暖后,同事对章某说:“你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叔叔聊一聊,看看他能否帮你。”章某点点头。
  情景摘要:
  师:你能具体讲讲是什么事情让你害怕吗?
  生:每天晚上,有很多人不认识的人来我家,又砸又骂,要我们家还钱,甚至有一个人拿着刀逼问我爸爸的下落。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爸爸在哪里。(呜咽得很厉害)
  师:嗯,这让你很难受,也让你很害怕。你有多久没有见到爸爸了?
  生:(哭泣)我好久没有见到他了,我很想知道他们在哪儿,我很想他们。
  师:你很想爸爸妈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我拿出了两个20厘米左右的人物器具(象征着章某的父母)。
  生:(面对“爸爸妈妈”哭着)你们在哪里,你们真的不要我了吗?你们到底在哪里?(将“爸爸妈妈”搂在怀里)我真的很想你们……
  我和章某曾有一面之缘,因此在咨询开始,并没有遇到阻抗,沟通顺畅。章某近段时间压抑了太多的情绪,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在沟通过程中,我试图打开她情绪的瓶塞,让她大声哭出来。当讲到父母的时候,她眼里闪着泪光,随着谈话的深入,她由呜咽变成低泣。当我用“器材”替代其父母时,她的情绪彻底打开,任由泪水流满稚气未脱的脸颊。我默默地注视着她。
  2. 第二次会谈:挖掘以往“成功事件”,重塑亲子关系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有一两次追债人换成了稍微面善的中年人,可是先前的被追债的经历仍让章某无法释怀,她常午夜惊醒,并且常在梦中呼喊着“爸爸、妈妈,不要离开我。”(个案的奶奶所述),夜间的“悲情”遭遇,导致她课上精力涣散,性格变得自闭。因此,本次会谈我将重点放在“重塑个案和父母的关系”上。
  情境摘要:
  师:今天来得很准时,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想和我说些什么呢?
  生:(微微抬头)我害怕晚上。即使“他们”没有来,我也会夜里做恶梦。
  师: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在梦里,父母带弟弟出去玩,不带我去,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我无论怎么哭叫,他们就是不理我……
  师:还有其他的梦吗?
  生:还有一次梦到我被别人欺负,那些坏人用拳打我,用脚踢我,我哭得很厉害,爸妈就站在不远处冷冷地看着,没有过来救我……
  师:你做了很多的恶梦,在梦里你觉得爸爸妈妈怎么样?
  生:他们很可气,完全不理我,我恨他们,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师:在梦里,你对父母有很大的意见。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父母怎么样?
  生:(沉思了良久)我不知道,他们扔下我不管了,可能不要我了(眼泛泪光)。
  师:你觉得你的父母不管你了,你有点伤心,是吗?
  生:(呜咽)他们怎么可以这样,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
  师:他们原来是什么样的?
  生:(略微高兴)他们原来很关心我,关心我的生活,也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总替我高兴,还带着我和弟弟去肯德基;当我学习成绩下降时,他们会安慰我,让我下次努力。
  师:还有哪些让你开心的事情?      

                                                                                         生:(越发高兴)去年我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公主裙,爸爸……
  师:过去的日子里,父母很爱你,是吗?
  生:但是他们现在已经不爱我了。
  师:你最近一次和他们在一起是什么时候?
  生:在父母“消失”前的双休日,他们带我去了楠溪江漂流,给我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还给我买了很贵的学习用品……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可能他们想给我准备一些东西,不让我受委屈……但是,我需要的是他们,而不是这些冷冰冰的东西。
  师:那天去漂流,你发现父母哪些地方不对劲吗?
  生:(思考状)他们好像有很多的心事,笑得不是很自然……
  师:父母不告而别,的确让你一时接受不了。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换做是你,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离开自己的孩子,我可能会很难受,但没有办法……
  师:……
  生:他们可能是爱我的,但很无奈,弟弟还小,而我已经初一了,不能耽误学业……或许我该给他们一些解释的机会……
  此次会谈我重点运用了“短期咨商”的相关理念,使个案的情绪得到更深程度的宣泄。个案明白了父母的“情非得已”,体验到父母的那份“无可奈何”的爱。有爱就有一切,个案起初那扇紧闭的心门已在渐渐敞开,接受着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与爱护。
  3.第三次会谈:运用“安全岛”技术,正视“危机事件”
  经过前两次的会谈,章某正在逐渐转变,然而,追债人上门讨债的“危机事件”一直是她心中一抹灰色的印记。此阶段辅导的主要目标为:运用一系列方法与技术,引导章某重温那一次“刻骨铭心”的“危机事件”。
  情境摘要:
  教师:请想象你和奶奶正在安静地吃晚饭,奶奶的慈祥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你觉得很满足(个案的脸上显出淡淡的微笑)。这么平静的日子让你很享受,家庭很温馨。可是,正在这时候,家里冲进了一些面目凶狠的“追债人”,他们狠狠地瞪着你们,拼命砸东西。此时,你害怕极了,你怕他们会伤害你们(个案的脸部表情变得紧张)。他们中的一个人在你的前面晃动着小刀问:“你的爸爸去哪里了?”你害怕地说:“我不知道”,可是他还继续乱砸东西(个案流泪,手不停地挥舞着)。你害怕极了,奶奶用温暖的手握住了你的手,将你抱在了怀里(我轻轻握住个案的手)。是的,你很勇敢,他们无可奈何地走了。你们安全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偶尔也来,他们问:“钱有了吗,你的爸爸回来了吗?”并砸了你家的几个碗。你已经习惯他们的做法,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奶奶握着你的手,让你觉得很温暖,充满力量,你不害怕了(我渐渐将手松开)。你握紧拳头,坚定地对自己说: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你们找我是没有用的。很好,你越来越坚定,晚上睡觉的时候,你不会再做恶梦了,你会梦见一些美好的事物……此时你的心情很放松,仿佛躺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你感到很舒服,草地上长着一些白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4.第四次会谈:运用“绘画治疗”技术,走出“危机事件”
  章某午夜惊醒的现象少了许多,然而面对个别追债人的大声呵斥,还会表现出害怕情绪。这时,我正好有机会接触到刘宣文教授的“绘画治疗”技术,向刘教授“取经”之后,我试着运用到此次辅导中。我准备了六张白纸和彩色笔,辅导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非惯用手涂鸦。
  第二步:用惯用手涂鸦,请个案比较左右手图画的颜色和形式,只做作品的“视觉分享”,引导个案感悟“顺与逆”的不同。
  第三步:线条。我以“中性的情绪”开始,以正向、有能量的情绪为结束,分别让个案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以下线条:“早上不想起床,赖床的线”“生气的线”“倒霉的线”“平静的线”。这一步旨在感知个案现阶段的情绪状况,并引导个案谈谈自身的想法。
  第四步:图形。画出这次“危机事件中最害怕的事”的图像,画出个案“最糟糕状态”的图形。个案画了一朵乌云,下着大雨,用两道刺眼的“闪电”表示最糟糕的状态。
  第五步:危机事件图像,在第五张白纸上,画下危机事件的图形,个案在导师指导下依次画下:“这里发生了什么?”“那是什么?”“那是谁?”“怎么会在那里呢?”“你在画中的哪个地方?”(见图一)。
  图一
  第六步:重新得力,引导个案进行冥想,如果现在智慧老人现身,你觉得“危机事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画下来。(见图二)
  图二
  在个案顺利完成第五、六幅图后,我请她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她说道:“第五幅图中,闪电就是那些来我家‘追债的人’,他们很让人害怕,我觉得家庭就像笼罩在乌云之中,心情糟透了,爸爸妈妈带着可爱的弟弟离我而去,但我相信他们仍在默默关心我。我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快要将我压弯了,因为我落下的功课比较多。第六幅图中,事情过去了,可恶的‘追债人’不见了。红色的十字表示当我生病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我。通过努力,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远方的爸妈也替我高兴,我犹如一棵小树在众人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通过这次辅导,我相信个案已经重新获得了能量——一股自我改变的能量,个案已从“危机事件”中走出来了。
  五、辅导效果评估与反思
  通过几次辅导,章某的内心逐渐强大,对于讨债人的“咄咄逼人”已习以为常,已经渐渐走出“危机事件”的阴影,毅然接受了家庭的现状,不再因为家庭条件而自卑。与同学的关系开始变得融洽,成绩在慢慢提高,套用章某的话:“我现在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我会努力学习的,让奶奶少操心。”这段特殊的经历,让章某成长了许多。
  在此次个案辅导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现今温州的“金融危机”使太多的老板“跑路”,他们的子女很可能也会遭遇类似的“危机事件”。我很庆幸,章某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家庭变故的阴影。
  在辅导过程中,我深感自身专业水平的欠缺,如在运用“安全岛”技术时,我的引导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拖沓”的嫌疑,当个案出现强烈的反应时,我甚至有点不安,怀疑会因自身的功力不够而伤害个案。在运用“绘画治疗”技术引导个案勇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自身“功力”不到“火候”,不够熟练,太注重“条条框框”,拘泥于形式,不够灵活自如,绕了很多的弯路后,才渐渐进入状况。个案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实施“监控”。
  点评
  这是一例危机干预的个案辅导,针对的是金融危机下讨债逃债现象的受害者,辅导对象真实典型。本案辅导思路清晰,运用“倾听和同理”技术引导个案宣泄“危机事件”;运用挖掘“以往成功事件”的技术引导个案减少对父母的误解,增加对父母的理解,弥合亲子关系;运用冥想和“绘画治疗”技术引导个案勇视“危机事件”,缓解对逃债的敏感度;运用“安全岛”技术帮助个案恢复安全感。不足:如果辅导目标能够在辅导初期作更明朗的界定和描述,“安全岛”技术能呈现更多正面的引导语,相信本案会做得更加完美。
  点评人:徐慧珠,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沙城二小,温州,325000)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何 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