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情景下对癔症发作女中学生的心理干预

 beurue 2016-04-15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在校园情景下对癔症发作的女中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和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方法: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结论:基于女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将心理治疗、医学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改善个体心理品质和社会心理环境是帮助她们消除癔症及其影响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校园情景;癔症;女中学生;危机干预
  
  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Hysteria),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症。我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千分之三点五,国外是千分之五。它是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又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换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又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病因受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目前,普遍认为癔症当事人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易冲动,情感丰富,缺少坚定理智,意志不稳定,幻想丰富,争强好胜,虚荣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惊恐、愤怒、被侮辱、委屈、沮丧等较强烈的精神创伤,往往是癔症发病的诱因。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之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发病急,时间短,几十分钟或十几分钟不等,多反复迁延,常见于15岁~35岁年龄段的女性。
  中学生特别是中学女生由于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关系,在中学校园这一高密度信息刺激、群体作用强烈、亲人远离的生活情景中,需独立应对的生活事件增多,在应对能力还未来得及提高、情感依赖还很强的情况下,癔症发作的比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笔者所在社区的心理咨询中心对癔症发作的危机干预和转介个案总数,每年都有递增的趋势。由于患者多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紧急起病,表现强烈,在学生管理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对癔症发作事件要么茫然无措,要么武断草率,这很可能造成教学秩序的忙乱或对患病学生的巨大伤害。本文旨在探讨校园情景下对癔症发作的女中学生心理干预和治疗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措施,以提高危机干预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 、在校园情景下及时对癔症发作的女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人性化的学生管理,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由于癔症发作的时间短,表现复杂,特征强烈,在人群密集的校园情景中,需要及时干预,但在当前师生的精神卫生知识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区:
  一是癔症当事人短时间里失去部分自知力,会让人误认为精神分裂症发作,甚至被强制当作精神病人处理,给当事人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二是被误认为是故意肇事而送往公安机关。癔症发作时当事人往往会出现情感爆发,易激动,甚至大哭大笑,捶胸顿足,以头撞墙,在地上打滚,手舞足蹈等表现;越是在人多的场合,发作越厉害,在人群密集的校园容易引起围观和混乱。三是被认为是诈病。有些当事人会突然昏倒,有的过度换气,有的抽搐发作,但医学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事发时当事人意识狭隘,自知力薄弱,事后自己并不记得发生过的情形,但人们的负性评价,如“疯子”、“装病”会给其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和尴尬,导致当事人对他人的敌意和疏离,又为病情的复发积累更多的负性情绪。四是在集体场合下,一人患癔症后,某些女生由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正处于月经期间,目睹发病情况,容易引起集体癔症发作。
  对于以上情况的发生,我们要采取紧急措施,一是及时疏散人群,把当事人从公共场所撤离,尽量减少公共影响;二是在第一时间通知校医务所和心理咨询中心,做相关诊治并组织包括学生家长知情的紧急事件应激晤谈;三是对集体性的癔症发作要挖掘其共同的原因,让该群体信任的权威出来澄清事实,帮助她们理智对待;四是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内的咨询治疗方案。
  总之,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既能保证校园安全与和谐,又能避免相关人员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调适能力,促进女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健全人格
  许又新说:一切的精神疾病都源于人格的缺陷。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人格健全的基础,不断健全人格是癔症逐渐消除的根本。从近几年来笔者所干预的癔症发作的中学女生个案来看,中学女生相比较男生有其特定的性别特征:自我的期待比男生高、社会赞许动机强烈、情绪受生理周期的影响强烈。加上年龄特征的局限,人格未成熟,所以这个年龄是初次发病的高峰。发病学生多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1.自我中心和好幻想。她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她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像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
  2.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她们为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立刻认为这个人一无是处。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逻辑”。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3.暗示性强。她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她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把各种身体的不适应感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以上个性特征和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在高度被关注的小学和初中班级生活中容易受到包容和满足,甚至于有些特征如多幻想和争强好胜,还易受到褒奖而强化。但离开家人的庇护和关注,在中学校园情景下,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被关注和包容的程度大为减弱,在个性相似的同龄人中,个性要求如得不到满足,心理会严重失衡,而委屈、气愤、紧张、恐惧的负性情绪是癔症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在高一阶段,在学习受挫时,在应对考试不利时,在早恋受挫时,是女中学生癔症高发期。在这些人生历程的关键期,如有癔症发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女中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和人格的塑造,会严重影响她们成才的步伐。另外,癔症发作有利于当事人的情感宣泄,有利于暴露心理问题,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干预和教育,就能化危机为转机,使当事人反省自己的人格缺陷,端正自我认识,重塑美好人格,从根本上消除癔症发作的隐患。
  
  二、 对在校园情景下癔症发作的女中学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
  
  女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她们的症状。癔症的治疗既容易也难,说容易是因为它病程短,虽有躯体症状和意识障碍,但没有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是心理疾病,而且来得快去得也快,歇斯底里的情绪发泄和夸张表演式的行为可以很快帮助她们发泄被压抑的情绪,释放压力以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也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获取别人的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补偿,患者可以因此很快恢复自知力,恢复学习和生活功能。说它难是因为病因复杂,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受个人成长史的影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长期形成的人格基础。所以,在校园情景下对癔症发作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需要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和医疗模式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在校园生活情景下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教育,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创造有利的治疗条件。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对这一神经症状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遇事既不恐慌,也不忽视,能够从容而有序地应对。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应满腔热情地关心当事人,帮助她们寻找发病的原因,引导当事人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癔症的治疗通常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等治疗。 
                                                                                         (一)危机干预 
  校园情景下对癔症发作的危机干预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方面,尽量减少患者对周围师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周围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癔症发作时表现强烈,容易被人发现,引起围观。危机干预人员应将当事人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并应尽量减少陪同人员,以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促使症状逐渐缓解。立即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而客观地向医生介绍病史,如已明确为癔症发作,在场人不要惊慌失措,正确做法是:平息紧张气氛,即不否定又不夸大渲染当事人的症状,使当事人情绪暂时稳定下来,然后可刺激或针刺当事人合谷、人中、内关等穴位,待其平静后即可缓解。癔症性兴奋或躯体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找精神科医生处理。要教育患者的同伴端正对发病学生的态度,合理安排当事人的生活及学习,调整环境,去除精神刺激。当某些症状好转时,老师及同伴应配合医生继续鼓励或暗示病人,使症状更好地缓解。 
  (二)心理治疗 
  1.解释性心理治疗。让当事人及其家长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随着个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意志品质的增强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当事人及其家长和同伴的种种疑虑,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使当事人及其家属对癔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当事人认识病因及与治疗的关系,给予当事人尽情疏泄的机会。当事人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对生活事件的技能技巧,而不要感情用事、主观臆想,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不断完善自我。 
  2.暗示治疗。暗示治疗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避免由于家长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或过分关注而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实践证明,病人对医生信赖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言语暗示的同时,应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如吸入氧气,针刺,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 
  3.分析性心理疗法。着重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如可采取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此外,还可以结合情况使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为逐渐完善个性奠定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和人力互动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选修心理卫生课、编辑报纸杂志网站、心理励志读书活动等途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品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癔症患者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学会用一些科学的、适用的方法完善性格,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学会调整不良的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向周围同学和老师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改善社会心理环境,提高公众预防和应对急性精神障碍的能力,使患者能及时获得更有效的帮助。 
  最后希望本文能够澄清、简化、加速对癔症发作的女中学生的危机干预过程,为风华正茂的女中学生带来成长的福音,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胡谆.女学生癔症八例集体发作的调查分析.安徽:蚌埠医学报,2003(6) 
  [3](美)Tammi D.kolski.Michael Avriette.arthur E.Jongsma.Jr. 梁军译.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郑晓华,李延知等.心理干预对癔症流行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8) 
  [5]杨小伶,苏瑛.学校突发事件处置与学生群发性癔症预防.重庆:预防医学报.2004(3)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学院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电邮:ayk395@sina.com) 
  编辑/于 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