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飘影23号 2016-04-15

《  》

【北宋】杨亿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

谁闻垅水回肠后,更听巴猨拭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译文】
        夜晚,苏蕙停止了纺织回文锦字,掩面叹息;卓文君挥笔写出了《白头吟》,怨恨相如有了新知。有谁在倾听了令人断肠的陇头流水后,再听到巴峡凄凉的猿啼而不以袖拭泪?汉殿中秋风送凉,陈阿娇的金屋紧紧关闭;魏宫里晨光曦微,薛灵芸的玉壶中的血原是泪凝。无限伤怀用不着等到秋天才发泄,还只是春天,悲伤已使人两鬓换上了霜丝。

【注释

    ①“锦字”句: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在苻坚时官秦州刺史,因罪流放流沙。他的妻子苏蕙思念他.织锦为回文旋图,可以循环正倒读,词句很凄婉。此句说苏蕙在晚上织锦,因思念丈夫,停下织梭,十分悲伤。②“白头”句:《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以琴挑卓文君,二人私奔,非常相爱。后司马相如做了官,想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新知,即指茂陵女子。③“谁闻”句: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肠断绝。”写征夫思乡。“垅”,通“陇”。回肠,谓肠在旋转,指内心很痛苦。④“更听”句:《水经注·江水》云:三峡每到秋天天晴,林寒涧肃,常有猿长啸,声音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因此打鱼人歌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猨,即“猿”字。拭袂,以衣袂拭泪。⑤“汉殿”句:《汉武故事》载,武帝幼时,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是否愿娶陈阿娇为妻。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武帝以陈阿娇为皇后,久之,废居长门宫。“金屋闭”,指失宠。⑥“魏官”句:《拾遗记》卷七载,魏文帝召美人薛灵芸入宫.灵芸别离时,歔欷累日,泪下沾衣。就路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至京,壶中泪凝结如血。 ⑦悲秋气:出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赏析】

    这首七律是西昆体的代表作品。全诗利用典故的堆砌,构成华丽绮靡的氛围。前六句分别用了六个典故,每个典故都与题“泪”密切相关,最后点明所咏的是伤春的感受。

    自从诗歌从古体演进到近体,律诗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包含丰富的内容,自然难免要用典。通过用典,诗歌在表面文字之后富有深刻的内涵,给人咀嚼回味。用典的关键在于贴切工稳,既要让人读得懂,忌用生僻艰涩的典故,切忌生拼硬造;又不能为用典而用典,背离诗题主旨。用典的圣手,公推杜甫,其次是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以擅长用典、情高韵远、沉郁顿挫的风格被后世所模仿,尽管其中有不少含意朦胧的诗句,令人有“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宋初的西昆体诗人就专学李商隐的雅丽纤密、工于用典,但流于表面,往往为炫博而用典,甚至追求用典的形式,雕饰堆砌,屡被后来的评论家批评。

杨亿这首《泪》诗就是模仿李商隐的。李商隐作过一首《泪》诗,前六句写古人六件挥泪事,各事都互不相关,最后以“朝来灞水桥边回,未抵青袍送玉珂”,点出挥泪是为了送别。杨亿这一诗题共作了两首,格局与李商隐完全一致。总体来说,杨亿学问渊博,所用各典都很贴切“泪”字,没有生搬割裂的弊病;且在选材时也注重了多样化,有因个人的不幸而伤感的,有因环境的凄凉而使人怆然泪下的。另外两位西昆体作家刘筠、钱惟演也各作有两首《泪》诗,用典也很切,不过也和杨亿诗一样,只是从形式上步趋李商隐,没有真情实意,这样的诗做多了,只能说是炫弄才学的文字游戏。

    西昆体作为宋初流行的诗体,宋初歌舞升平的社会背景是它产生的土壤,就像明初台阁体的形成一样,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西昆体虽然抹杀了人的真情,但体现了人的才情,比一些道学家率口而出的打油诗、“击壤体”要高明得多,不应该对它全盘否定。因此,这里选了杨亿这首诗,以展示西昆体的特征。

【作者】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