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病”大肠癌,你拿它有法子

 ZL89 2016-04-15

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居全球癌症排行榜的第3位和第4位。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肠癌发病率居第4位,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肠癌诊断I 期(早期)比例仅占5%,超过60%的大肠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现在,我国面临大肠癌发病迅速上升而早期诊断比例低的严峻形势。大肠癌是少数几种可以通过在人群中筛查而降低死亡率的肿瘤,制定和实施人群筛查策略应列入区域性癌症控制规划之中。

2011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2013年全面实施,已持续3年之久,惠及200余万适龄居民,2016年度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继续造福上海市民。

上海市: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通常指生长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西欧和北美是大肠癌高发地区。

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显示,本市居民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明显,可能与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

大肠癌: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⒈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多发性肠息肉者,患大肠癌的机会较一般人群高。

⒉大肠癌与饮食习惯有关,高动物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⒊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曾有人患过大肠癌,则直系亲属罹患大肠癌的机会较大。

定期检查:6类高危人群别忽视

⒈慢性腹泻、长期便秘者。

⒉血便、大便隐血和经常固定部位腹痛者。

⒊患有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者。

⒋父母中有结肠癌史者。

⒌肥胖者:体质指数= 体重(千克)/ 身高(米)2 ≥ 24。

⒍大便呈扁平状、变细、变形者。

以上六类人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检查。有症状时不要自认为是肠炎、痔疮等肛肠疾病,应及时就诊。

早期迹象:大便习惯、性状改变等

⒈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交替出现腹泻、便秘。

⒉大便性状改变,主要为便血、黏液便或形状变细、变扁。

⒊排便费力,或者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

⒋腹痛,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腹痛向肛门周围放射,也可能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⒌腹部肿块。

⒍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低热等。出现以上症状,虽并不意味着已经患了大肠癌,但最好

尽早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检查。

早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达90%

目前,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包括肛门指检、X 线钡剂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早期诊断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如果肿块没有大到贯穿整个肠壁,癌细胞没有扩散到大肠之外,没有进入淋巴系统,也就是早期病例,患者术后5 年生存率可达90%。情况严重的病例,通过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阻止病情恶化。


粪便隐血:最为成熟的大肠癌筛查方法

一般地说,在发现大肠癌症状之前,已经存在肿块的肠道可能会有极少量的血液渗入粪便中,但肉眼通常是无法观察到的,称为隐血。

那么,对肉眼不可见的隐血,如何才能发现呢?FOBT化验(粪便隐血试验)能查出粪便中的隐血。如果该检查阳性,说明可疑,患者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粪便隐血试验能查出粪便中的隐血,但无法确诊癌症。粪便隐血试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成熟的大肠癌筛查方法。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项简单的化验。患者在家里采集粪便,然后送往医疗实验室进行分析。该化验快速、方便患者,无痛苦。为了更有把握地化验出粪便中的少量隐血,该检查需要进行2次,需要受检者提取2次粪便,2次间隔一个星期。在实验室收齐2次粪便样品一周后,化验结果就可以书面的形式送交到受检者手中。


出现以下情况需向医护人员说明:

● 正在服用可刺激胃肠道造成隐性出血的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 女性在月经期。

● 近期有血尿或口鼻腔出血。

“现代病”大肠癌,你拿它有法子

粪便隐血化验结果意味着什么

如果粪便样品中没有发现隐血,FOBT化验结果就是阴性,但这并不表示该受检者一定未患或不会患大肠癌,因为有些大肠癌并不出血或只是间歇性出血。

如果粪便样品中发现隐血,FOBT 化验结果就是阳性,表明有出血现象。这种出血也不一定是由癌症引起(可能是由息肉、痔疮或肠炎等引起),但必须查明出血的原因。

“现代病”大肠癌,你拿它有法子

结肠镜检查: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如果粪便隐血化验结果为阳性,或有其他异常,受检者需去医院就诊,看看是否需要接受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前,需要饮用一种特别配置的饮料来帮助清洁肠道。检查时,医生会将一根细长的软管(即结肠镜)通过肛门插入,管子上有一个微型摄像头,医生通过显示屏可看清肠道内的情况。

结肠镜检查会引起些许不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可能性仅为千分之一。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会有专业医生来为你解释接受检查的风险和益处。

完成结肠镜检查后,除了“无任何异常”的阴性结果,或者确诊某具体部位患有大肠癌之外,还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肠息肉等结果,患者同样应该去仔细地了解它们,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由于大肠癌早期没有任何征兆,且有些大肠癌并不出血或只是间歇性出血,而癌症的发展和恶化是迅速的,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欧盟的癌症筛查建议中均倡导:第一次便隐血试验结果为阴性的对象,仍然需要接受每年一次的粪便隐血实验筛查。


作者:

郑莹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肿瘤防治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本文选自《肿瘤防治专刊》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每年《大众医学》杂志都会依托创办60多年积累的丰富医学科普资源,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编辑与出版肿瘤防治周读物《肿瘤防治专刊》,在上海市近20个区县免费派送,向公众普及防癌、抗癌相关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