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复杂性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问题

 jdzzqc 2016-04-15

复杂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复杂性研究和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之一。尽管目前它仍处于萌芽和发展形成阶段,但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已被一些科学家誉为“21世纪的科学”。

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理论背景下,情境与任务简单化地学习已无法满足未来职业的需求,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即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肯普模式、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史密斯——雷根模式以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将习得的复杂知识、技能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故复杂性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复杂理论是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而深入的。基于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1937年提出“一般系统论”等简单系统研究之上。70年代的自组织理论、普利高浸(I.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H.Haken)的协同学,以及艾根(M.Eigen)的超循环论是对简单巨系统的复杂研究。复杂理论的研究表明每一个自我组织和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具有自发性、无秩序性、以及活跃性和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

主要谈一下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他定义复杂性不是依据对象由巨量的要素构成或者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交互作用,而是从认识论中理性的思维方式入手。

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从庞杂的感性经验中只须归结出较少的规律加以遵循,那么作为无限大千世界中的有限存在的人类就能在与世界打交道的实践中以简驭繁,从而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其二是理性愈是能用较少的终极实体和基本法则来解释世界万象,世界才表现得愈是统一,这也符合人们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理想观念。

接着简单谈谈教学设计与复杂性思想。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并不适合于学生完成复杂的任务的教学设计,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是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成分,所以,它特别关注某个特定的学习领域,例如: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或情感领域,这些领域分别对应育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

新课改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与复杂性理论想对应。复杂性理论提到的:整合知识、技能与态度;协调性质不同的各构成技能;实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迁移。

大家如有其它观点可以互相交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