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句式知识纲要

 杏坛归客 2016-04-15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也”等,也有主语直接加表语而没有任何语言标志的。

(一)……者,……也

陈涉者,阳城人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二)……,……也

此天子气也

是寡人之过也

此余之所得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者,……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四)……,……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注意:这句话省略了主语:这个人,来人)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五)……,……(主语直接加表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以上各式,“……者,……也”可以看作是判断句标准格式,其他则为其省略或变化的形式。

 

有时用某些动词或副词帮助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赤壁之战》)

固一世之雄也

 

注意:古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如果在判断句中出现“是”,那就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如:

是寡人之过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以上“是”担任主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以上“是”担任表语)

 

二、祈使句

祈使句的主语一般是第二人称。古汉语祈使句常用祈使副词来加强祈使语气,常用的祈使副词有“唯”“其”等。如:

唯君图之

唯大王命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汝其善抚之(《与妻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将子无怒

否定祈使句则使用否定副词“无”“勿”等。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祈使句的主语有时是第一人称,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一起将要采取某种行动。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三、被动句

古汉语被动句一般不用专司表被动的介词“被”,常用表被动的介词有“为”“于”“见”。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氏子蟠,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郭崇韬传》)

“为……所……”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表被动的固定结构,并已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为仲卿母所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注意:“为所”是“为……所……”的省略形式)

四、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句,但古代汉语省略句更普遍。常见的省略句有:

(一)省主语

(公)许之。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

(太子)乃令秦武阳为副

(王羲之)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二)省谓语

古今汉语中省略谓语的现象均不多见,因为谓语是表达句子意义最重要的成分,省去后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论)。

“俱”后的谓语经常省略。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之)俱

(三)省宾语

具告(之)以事

毋从(之)俱死也

项王未有(话)以应

注意:我们所说的“省宾语”是指省动词宾语,省介词宾语,通常不简称为“省宾语”。

(四)省介词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取之(以)百金(省介词)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沛公欲王(于)关中

注意:省介词,在补出被省略的介词后,再遵循介宾结构后置的规律翻译,将被后置的介宾结构提到谓语动词前面改作状语。如:“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译作: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五)省介词宾语

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

以(匕首)试人,血濡缕

人不敢与(之)忤视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注意:介词“与”的宾语经常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六)省中心词

“的身份、名义、头衔、资格”这样的中心词经常省略。

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以乡人子”即以乡人子的身份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指南录后序》)

“以祈请使”即以祈请使的头衔

五、宾语前置(提宾句)

(一)三种有条件提宾句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不吾知其亦已兮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解忧?

何为者?(为,wéi,动词)

何为其然也?(为,wèi,介词)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之是”提宾句

“之是”提宾句就是通过结构助词“之”或者“是”将宾语提前。

夫晋,何厌之有?(“何厌”是“有”的宾语,通过“之”将其前置)

宋何罪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恐怕要责备你吧?“尔”是动词“过”的宾语,通过“是”将其前置)

马首是瞻(唯余马首是瞻)

还有: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敌是求/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注意:“唯×是×”是“之是”提宾句的特殊形式,前面加上副词“唯”,强调宾语的唯一性。

(二)三种无条件提宾句

1.反身代词作宾语,无条件提前。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亦自缢于庭树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2.方位词作宾语,无条件提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侯生果北乡自刭(“乡”通“向”)(《信陵君窃符救赵》)

3.介词“以”的宾语有时无条件提前。

秋以为期(成语:一以当十,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

六、介宾结构后置(有的书称为状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介宾结构常置于句尾做补语,翻译时通常要把它提到谓语前面改作状语。有的资料称之为“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在文言文中是家常便饭。

以其无礼于晋

具告以事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得复见将军于此

不能喻之于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七)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群臣侍殿上

马之千里

后置定语是动词结构,多采用“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

蚓无爪牙之,筋骨之(《劝学》)

后置定语是形容词,多采用“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八)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译:颜回是多么有修养的人啊!

谁与,哭者?(《礼记》)

译:哭的人是谁?

甚矣,汝之不惠!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一共有以上8种

主要按语气、语态划分,有下列4种:

一、判断句

二、祈使句

三、被动句

四、省略句

按语序划分,有下列4种:

五、提宾句(宾语前置)

六、介宾结构后置

七、定语后置

八、主谓倒装

 

 

【练习】翻译下面的一段文言文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史记·游侠列传》)

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2]急,重也。[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说明:1、未注明出处的,为人教版必修1、必修2课文以及初中课文。

2、除部分固定句式外,文言句式的基本知识都包含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