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来了邵凌霜:团队的问题其实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

 吖吖2015 2016-04-15

车来了邵凌霜:团队的问题其实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
                   


               

               

                    作者:
                    时间:2015年05月29日
                    信息来源:

               

                   

“现在不需要贴钱,但如果要贴我们也贴得起。”车来了大巴事业部总监马程杰这么幽幽地说了一句。贴钱,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尤其对用车市场而言。几天前,杭州本土用车软件“爱拼车”已经预告将于6月5日停止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链无法维系。


“车来了”同样是一款用车软件,在此之前专攻实时公交领域,它的天使轮和首轮融资的最大“金主”均来自杭州。昨天,车来了团队在小范围内发布了即将正式上线新业务:针对上班族上下班用车的通勤车,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用车市场另辟蹊径,避免与滴滴快的、Uber这样的行业大佬硬碰硬。

 

    团队的问题其实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


    创业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团队。团队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创始人自己的问题,首先是个认识问题,最后还是个认识问题。一开始找到一个具备足够执行力的团队,是基础条件。


    找团队,也有众多误区。很多公司,包括车来了,创始人都是技术背景,在商务和marketing方面,会弱一些。三年过去了,弱点还是弱点,短板还是短板。补短板很难,能做的,只能是今天补一点,明天再补一点,循环去补。这几乎是常态。它也意味着,最开始搭建团队时,最好做到平衡。


    车来了有自己的招聘原则,人品、能力、价值观、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等,都自有标准。其中,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对团队合作很重要。某种时候,你会希望,引入一个人,帮助解决所有问题。但非常难。难在何处?一是他没有和公司一同成长,很难对公司产品各细节有细致了解。别人也难服气,结果就会干不下去。二是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你能给予的相对变少。尤其对独挡一面的人来说,他可能看重股份而非薪酬。但因为人越来越多,你能给予的股份,已经越来越少。


    此外,还要注意两种人之间的关系。公司有两种人,不可或缺,聪明人和老黄牛。有些公司,败就败在聪明人手中。聪明人太多会怎样?脏活累活没人干。但任何一件事,都有基础细节的建设工作要做,没人干怎么办?只能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注意聪明人和勤恳做事的人之间的搭配。


    虽然,到目前为止,在车来了还没有谁一来就是高管,每个人都需要先将一线的事做一遍,如数据维护,一线地推,和用户讲解使用等。但在建设团队过程中,难免有人来自大公司,曾身居高位。他们的问题,会有所不同。如果选择这样的人,就要注意一是落地,交给他的事,能否做到?二是他能不能因事成长?如果做不到,就需要再引入人才。


    引入的人才越来越多,另一个问题又会显现:引入人才与合伙人,如何平衡?互联网公司,三个月就是一年,发展很快,每个阶段,每个人的作用不一样。对最早创业团队而言,一段时间之后,存在价值感可能降低,重要责任转移,开放的心态就尤显重要。如果只因在某个阶段贡献较大,就对回报有所计较,就会失衡。说到这里,我很感激车来了最初的合伙人和早期的员工,对于公司引入的新人,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


    阶段性最重要的问题至多三个


    和创业之初纠结创业方向相比,如何活下去,也是创业者头上的一把利剑。不同阶段的生存之道,各有不同,不变的是执行力。执行力,也是远比方向更重要。


    做了多年软件开发,有很多方法论,可以教会你管理软件开发团队。但我的体会是,初创团队,定目标就行,管理规范性不要太纠结,因为创业的事情太多。想在某阶段就将所有规范确定下来,就会发现创业方向变了,所以该做的是寻找一个执行力足够强的团队,给团队定目标,让他们去将事情搞定,而不要去管过程。这是初创企业做事的方法,我称作结果导向。看结果不看过程,搞定就行。这是我的基本思路。


    公司稍加成长后,比如达到50人时,这时的招聘就有别初创,你可能很难找到能力都很强的人,这时就需要创业者有宽容心态,允许员工在执行过程只做到80分。但心态虽要宽容,对结果仍要提出高要求。两者需要辩证看待。


    至于执行,具体又指向什么?一是打样,二是复制。车来了问世时,整个团队不知如何展开推广,因为所有互联网产品与我们,模式都有不同。大量移动互联网产品都是在应用市场进行推广,但对车来了来说比较难,因为当时上线城市没有北京和上海,而只有天津杭州重庆等这样人口较多但较分散的城市。只能尝试和试错,去寻找一个优良推广方案。这就是所谓打样。


    在车来了,打样一定是一把手亲自做,我也曾亲自带队去发传单。而且打样一定要拿出120分的努力,否则复制的时候会有损失。车来了坚持这样的执行力的结果就是,用户迅速发展到千万规模, 同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地推团队。同样是在公交车站地铁站发传单,车来了地推团队的效率,是美团饿了么的两到三倍。


    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小范围,找到做事的方法后,换一个城市继续这样干。这就是复制。复制涉及管理的问题,我希望它最终能形成一种自优化的管理机制,包括几方面,一是目标,二是对现在人员水平的了解,三是保持高增长。初创时期,因为发展快速,在公司内部,我提出的是每周10%的增长。问世两三年,具有一定用户基础,要求的是每周5%的增长,但人员绩效每人每月仍是10%的增长,也就是说员工个人绩效及总体绩效都必须达到10%的增长。


    怎样达准?归根到底,还是有赖建立一个自行优化的管理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就可以避免人浮于事,就可以从一线进攻,然后结果导向,统一看结果。也可以拔将军于士兵。



               
              
               

                   
  • 上一条:百度联盟峰会——李彦宏的另一个“挚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