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之怪——花油咋做都是菜

 渐近故乡时 2016-04-15


  烧锅有酒俗,油房有油俗。

  吃花油,是油房风俗的一种。

  啥叫吃花油?油房出豆油了,油房里的油匠,可以变着样的吃油房的豆油。榨油机紧完了榨,豆油从豆饼里挤压出来,流进油槽里。劳累的油匠们,也该歇歇了;他们的肚子,也在招呼他们吃饭了。这时候,油匠们就可以吃花油了。



  油匠到油房打油,自己带饭,当然他们带的饭,都是适合吃花油的。


  油炸苞米面大饼子,是最常见的吃花油的方法。油坊里有油锅,那是东家为油匠吃花油准备的。把大饼子切成片,放在油锅里炸,炸得黄黄的,看着油汪汪的,味道是香香的。



  油烙牛舌饼。冬腊月忙年,家家烙牛舌饼。牛舌饼是推水磨烙的,不吃油。用油再一烙,吃起来也是喷喷香。

  油烙煎饼。焦黄酥脆,一咬直掉渣。吃油烙煎饼,费油又费粮,油匠们一个月偶尔吃一回两回的。



  油炸丸子。油房里的油炸丸子是把做好的高粱米饭、大 子饭,用手握成丸子,放进油锅里炸着吃。吃起来别有一种风味,是油匠吃花油的一大发明。

  油房里堆着许多东家买来的土豆和地瓜,那是给他们吃花油时吃的。炸土豆片、地瓜片、土豆块都行,管够吃。油匠们吃腻了油炸土豆和地瓜后,净烧着吃了。



  油匠们还吃炒饭和油拌饭。

  油房东家也允许油匠吃油煎鸡蛋和油煎咸鱼。鸡蛋和咸鱼,在早年的关东,是很贵的,并不是老百姓常吃的,穷油匠吃不起。

  东家允许自带的主食吃花油,不允许用油炒菜。油匠们发明了油炒大酱做副食,油炸食品就大酱,越吃越香,越吃越下饭。



  油匠们吃花油,真是吃出花来了。

  油房里吃花油,有个规矩,怎么吃都行,吃多少都行,但是不准浪费油,不准往家拿,不准领别人进去吃。



  油匠们自觉遵守这一民俗规矩。

  吃蹭油,是另一种形式的吃花油。吃蹭油,这个俗规是对油房外的人来讲的。


  在院心干活的,到油房来办事的,换豆油的,赶上起豆饼时,都可以去吃蹭油。吃蹭油,不是去吃豆油,是去吃豆饼边子。



  豆饼边子特别好,油大,软乎,比豆饼好吃多了。连油房里打油的油匠,都喜欢吃豆饼边子。

  到油房吃到豆饼边子的人,回家都会向别人显摆一番,以此为自豪。

  人们听到油房里油圈丁当山响,就知道起豆饼了。吃蹭油的,争着去吃豆饼边子。

  油匠活太苦太累,有心不干吧,又舍不得油房吃花油。




如何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