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向“云管理”· 行动 | 唐晓勇:云环境下的教师管理变革

 汀泗书院 2016-04-15


云环境下的教师管理变革/唐晓勇


云技术的兴起与普及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形态,教师管理的内容与模式也必将随之改变。云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变革教师管理?笔者致力于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已经16年,特从一线实践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探讨如何基于云时代的教育特征,改变教师管理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让学校的深度变革成为可能。


一、云时代的教育特征:大数据·学习共同体·多样化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Web1.0→Web2.0→Web3.0”三个阶段,教师只有对每个阶段的新特征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才能借助新的学习理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


1. Web1.0时代:更多地关注拓展性学习

这一阶段的网络内容不断丰富,为学习者开展拓展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单向传输,学习者无法参与学习内容的创建,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与学习资源的深度互动,因此,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也会受到影响。


2. Web2.0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一阶段强调“人是核心与灵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与网络、人与人之间自由轻松的交互。博客、微博是这个阶段的代表,学习者可以轻松地参与学习内容的创建,在读写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3. Web3.0时代:在多样化互动中提升学习力

这一阶段也被称为“云时代”,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多样化的移动终端成为主要的学习媒介,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混合学习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这个阶段突出群体智慧共享、大数据支持下的团队合作与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及基于学习者学习数据的分析。这样的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在,学习者可在多样化互动中提升学习力。同时,互联网思维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明显。


二、云技术运用对教师带来新挑战:能力提升·角色转变·教学设计转型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构建与云技术相匹配的软硬件环境,运用与云时代相适应的学习模式,营造新的学习生态,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但就现状而言,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还准备不足,面临的新的挑战还很多。


1. 对教师的云技术运用能力提出新要求

当前,中小学除了少部分年轻教师外,多数教师都是伴随传统的学习方式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严重滞后,部分教师甚至对信息技术有天然的排斥感。由于云技术运用能力不足,所以多数教师缺乏对云技术作用的正确认知,云技术的介入让他们没有安全感,甚至感到“恐惧”。


2. 对教师的传统角色带来新冲击

云时代突出多样式的交互学习和泛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云技术,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即由知识的组织者和传播者,走向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组织者。


3. 对教学设计构建提出新思路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知识点的学习,基于三维目标进行线性设计。而在云技术环境下,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变得多样化,知识的获取方式不再单一,因此,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逆向的、立体的教学设计。这给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增添了难度,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足的教师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


三、教师管理变革的重点领域及策略


我们需要变革教师管理的内容与模式,用云时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就现状来看,以下几个领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1. 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1)更新学习内容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习科学,除了具备常规的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还应掌握混合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掌控学习等基于云时代的学习理论。在技术能力方面,教师首先要明确云技术在教学运用中所具有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云技术的“沟通媒介”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网络沟通技术,如网络学习社区、学习论坛、即时通工具(QQ、MSN、飞信、微信等)、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网络电话、微博等,为师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拓展师生的学习空间,促进群体协作与群体智慧共享,使师生间开展多向深度对话,使跨时空、跨区域学习成为可能。云技术的“脚手架”作用,是指在学生学习困难时为其提供支架工具,从而助其突破学习重难点,让学生从事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如可视化思维工具、情境探究工具、多重感官的媒体展示工具、图表工具、搜索工具、探索工具、实践反思工具、网络教学工具等。教师要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云技术。在学习模式方面,我们需要顺应云时代高互动性的特点,着力进行基于移动终端、BYOD、翻转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以混合式的学习方式,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2)升级培训模式

在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教师培训模式也应该升级。MOOC的兴起,为教师专业发展开启了新的学习模式。MOOC课程以其内容的多样性、学习方式的泛在性、学习过程的掌控性以及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等,使基于教师个性需求的学习培训成为现实,而且,通过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反馈,我们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学习质量。目前,以MOOC课程为新形态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在深圳南山区启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基于信息定制的个性化需求培训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培训模式。


(3)提升TPCK素养

201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明确要求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工作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其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TPCK素养,即T-技术知识、P-教学法知识、C-学科内容知识、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素养是构建云时代教师完备知识体系的基础。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TPCK素养,使其真正融入并适应云时代的教育教学。


2. 变革知识管理模式

高效的知识管理是教师再生长的基础。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的知识管理和基于计算机单机的知识管理,不利于知识有效、快捷的分享。云时代的知识存储和分享的方式越来越智能化,云储存、云搜索、云分享变得非常便捷。但是,由于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跟不上云技术的发展,所以,教师的知识管理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有效运用云技术,从以下三方面来变革教师知识管理的模式。


(1)借助管理支架工具,构建知识管理体系

管理支架工具的运用能提升教师学习知识、储存知识和分享知识的能力。其中,笔者研究并已实践了十余年的思维导图,就是非常有效的知识管理支架工具,它能让教师轻松地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可视化,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优化团队和个人资料管理、课程项目过程管理,以及有效与网络联通,对进程进行有序管理。


(2)基于社会化媒介,保障个体知识管理

当前,基于计算机单机、以文件夹分类形式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依然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系统的不稳定性,个人资料很容易因为电脑系统的崩溃而永远消失。大部分教师以移动硬盘和U盘等外加设备作为备份,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很难保证教师知识存储的稳定性。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基于云技术的社会化媒体来加强教师个体知识的管理。比如: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是教师个人知识存储管理的有效媒介,同时这些由教师参与创建的知识很容易进行无边界的分享。


(3)挖掘云技术功能,优化知识管理能力

鉴于传统的知识存储和分享的不足,云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运用网盘,可以非常轻松地把知识存储在云端,利用移动互联随时随地分享学习资源;运用云标签,可以将教师在社会化媒体上创建的知识轻松归类,并能便捷有效地进行基于关键词的搜索;RSS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很轻松地订阅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促进知识汇聚;网络书签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很便捷地搜藏网址及学习者喜欢的网络资源。


3. 重构学校教研文化


我们需要根据云技术的特点,不断优化教研内容与教研方式,构建新型的教研文化。


从教研方式上看,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研、远程协作式教研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基于传统环境的课堂教学研讨,主要是学校教师面对面听评课,由于人员相对固定,时间长了教研活动就很容易固化。如果借助云技术,通过网络视频或者语音,邀请一些专家或骨干教师远程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为教研活动注入新鲜“活水”,提升教研质量,让更多的教师在“头脑风暴”中收获、成长。


从教研内容来看,翻转学习、微视频学习、在线课堂以及远程视频课堂的应用等内容将成为研讨重点,研究的着力点也会有所改变。比如:在翻转学习中,除了关注教师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方式外,我们还需要研讨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及翻转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反馈,教师如何根据数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等。


4. 革新教师评价体系


随着云技术运用的深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效成为评价教师的核心要素。我们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革新教师的评价维度,构建立体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其一,评价方式更加多维化,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外,网络在线评价、团队式评价正在受到关注。其二,评价反馈更加个性化。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是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对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可以让教师不断修正自我。其三,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可视化。比如:学校可以针对云时代的教育特征制定教师评价标准;然后通过网络系统,对教师进行相关评价,积累评价数据,评价周期可按周、月或年度来设定;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对教师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并且利用相关的数据图,使评价结果可视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