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弓弦声声,穿越北宋

 whg0041 2016-04-15



CCTV 十分深度 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弓弦声声,穿越北宋

艺术总监、领衔主演:宋飞

作曲:史志有

总导演:陈蔚

艺术顾问:修海林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的一幅描写宋朝都城开封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社会风情的著名画作,展现了都城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风俗画作品。

胡琴组曲《清明上河图》是作曲家史志有根据这副传世国宝创作的胡琴音乐作品。作曲家史志有在近20年的时间里多次深入黄河两岸采集当地民俗民风,搜集了众多豫剧、曲剧、越剧、四平调等多种传统音乐素材。经过精心的整理,将这些传统音乐元素不断升华,历时5年几经修改,终于创作出了这首富有浓烈现实主义色彩的胡琴组曲《清明上河图》。


作品以中原音乐素材为基础,重点突出了民族旋律,同时加入交响乐的音乐元素,用16个不同色彩、风情各异、个性别致的主题乐曲将《清明上河图》这一伟大画作重新呈现。在音乐中,画卷上形形色色的人仿佛生动鲜活起来,朴实而具有中国胡琴语言的音乐色彩贴切地描绘出古代盛世的市井风俗。


整场音乐会分别演出了以下主题音乐:

第一节:《序曲》、《商队图》、《田园图》、《惊马图》、《汴河图》;

第二节:《迎客图》、《乡情图》;

第三节:《赏鱼图》、《看命图》、《抬轿图》;

第四节:《寺庙图》、《思乡图》;

第五节:《纤夫图》、《搏浪图》、《远航图》;

第六节:《城关图》、盛世图》等乐章。

另外此次音乐会将胡琴组曲与舞台设计、舞美等视觉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听觉和视觉双重冲击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音乐的维度,使音乐的叙事更加立体,更加震撼人内心。


同时宋飞用精湛的技艺展现胡琴艺术的博大精深,出神入化的飞弓走弦间,马嘶、流水、甚至人物的对话和步伐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演奏中宋飞更注重保留了中原文化的方言韵味,滑音、装饰音、润腔等多种技巧将听者带入画中,仿佛亲临距今千年的汴京,赏北宋风情、民生百态。

这场音乐会是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资助的精品文化项目之一,作为一部创新且丰富的音乐会作品,势必将为探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促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的产生。


音乐会现场精彩瞬间:


音乐会完美谢幕


图:艾立群、姜兴

文:田龙、宋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