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选择 | 必看!职业规划师给的专业决策分析及解读

 琳1985 2016-04-16

不少家长和准大学生们咨询高考志愿填报问题时,句式结构普遍是:我的(某某),高考考了XXX分,性格XXX,爱好XXX,你觉得应该选择什么专业?

志愿填报可不是算命,要想选择适合你自身兴趣和发展的专业,不妨参考此文章,也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原则:动机与需要原则

各位童鞋,在紧张的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考大学?

A 按照自己的人生梦想      

B  按照父母的人生梦想

C 大家都这样,随大流      

D  不知道
选A请继续往下看,选B让父母去纠结吧,选C 等于放弃选择权,选D直接抛硬币决定填报志愿。

为什么动机和需要是第一原则呢?因为我们今天的专业选择,对我们未来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们今天的填报专业志愿,其实就是为明天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未来的规划中更好的把握现在。过去,我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你必须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厘清自己的动机和需要,才能很好的进行决策和规划。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说一个人本来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其中,外部条件越充分,假如比尔盖茨给你提供全部的盘缠,林志颖当你的车夫,再配上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跑车布加迪威龙,最后的结果就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在填报大学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读大学?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样的生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目标而失败的人远远多过没有才能而失败的人!

读大学的动机和需要将影响你未来几年学习的动机、职业兴趣的聚焦、职业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在大学专业填报的过程中,很多童鞋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自己未来究竟是想做一个神马样的人,仅听家长、老师片面主观之言,且不知“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呵呵,让自己的心停留片刻,听听它是怎么说的,问一下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把那样的生活场景具体化,如:十年后,你在神马环境下工作,和什么样的人共事,用神马样的工具和仪器,人们是怎么样称呼你,你在那样的环境下,感觉怎么样……当然,如果你想要的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生活,请直接绕开,该干嘛干嘛去!

第二原则:兴趣与智力原则

童鞋,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你对哪类事情感兴趣?

A  操作型(鲁班)  

B  研究型  (爱因斯坦)

C  创意型  (乔布斯)

D  社会型  (戴安娜)

E  管理型  (公务员)

C 事务型 (办事员)

(解释一下:操作型强调动手能力,研究型强调逻辑思维,创意型强调标新立异,社会型注重人际沟通,管理型注重规范严谨,事务型注重按部就班)

千万不要说我对什么都感兴趣或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感兴趣的一定是自己的擅长的,反之,一个人擅长的也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都在关注什么领域的事情,看什么类型的书籍,谈论什么话题,做些什么类型的活动,从中一定可以发现你感兴趣的领域。

为什么兴趣和专业选择关系密切呢?

第一,兴趣是我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来源,兴趣能驱动你主动的学习,探索性的学习;

第二,兴趣是人们获得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把兴趣转化为工作技能或者培养新的兴趣,本身就是一种工作适应能力。

兴趣仅仅是解决了“我想做什么”的问题,但我究竟能不能做还要关注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智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至少拥有七种以上智力,包括:

言语——语言智力(文科生)

逻辑——数学智力(理科生)

视觉——空间智力(美术生)

音乐——节奏智力(体育生)

身体——运动智力(音乐生)

人际关系智力

自我认识智力

这七种智力代表了不同的潜能,如果给予恰当的教育和训练,这些潜能都可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想一想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为什么会有文科生、理科生、体育生、艺术生的区分,你就能明白,其实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因此,你必须清晰的知道,你究竟拥有并擅长哪种智力,这个智力因素对你选择专业具有绝对优先权。但是,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所有的人几乎象被洗过脑一样,都认为智能只是解决逻辑和语言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由于大多数家长和童鞋对大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职业对应、职业发展等诸多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简单的分析智力因素的文字化信息,其结果将造成大学学习的不适应感和挫败感。

第三原则:分析和决策原则

前两个原则主要针对准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范畴,而第三原则主要是针对大学专业目录以及具体填报志愿的分析和决策。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分类:

A  哲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教育学  

E  文学

F  历史学

G  理学  

H  工学  

I   农学  

J   医学  

K  管理学

L  艺术学 (新增)

M  军事学(保留)

在知道了分类的情况下,采用分类排除法将与自己不符的剔除,如文科生可以剔除掉G  理学  H 工学   I  农学  J 医学   ,如此类推,这样,在剩下的大类中再进行分析和决策。

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究竟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就业前景好?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应该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每一个专业因学校类型、专业排名、社会认可、职业分工,岗位需求、行业差异、工作类型,就业区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薪酬待遇,满意度方面各有差异。


 


首先,从宏观上进行学校类型分析,根据社会需求来看,仍旧是高职院校、重点高校、名牌专业

首先,从宏观上进行学校类型分析,根据社会需求来看,仍旧是高职院校、重点高校、名牌专业这几个因素比较稳定。请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数据来源: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