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瘦西湖

 高山仙人掌 2016-04-16

摘要:莲性寺位于瘦西湖公园凫庄西南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上,原名法海寺,又名白塔寺。始建于隋,重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玄烨南巡时,赐名“莲性寺”并御制《上巳日再登金山诗》一首,书唐人绝句一首,临书董其昌绝句一首,赐“众香清梵”匾,皆勒石建亭,供奉寺中。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
 

    莲性寺位于瘦西湖公园凫庄西南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上,原名法海寺,又名白塔寺。始建于隋,重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玄烨南巡时,赐名“莲性寺”并御制《上巳日再登金山诗》一首,书唐人绝句一首,临书董其昌绝句一首,赐“众香清梵”匾,皆勒石建亭,供奉寺中。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南巡,赐额、赐诗。三十年(1765),又赐《大悲陀罗尼经》一部。寺中有白塔,有“夕阳双寺楼”、“云山阁”。门前为法海桥,寺后则为莲花桥。候选理问程大煐、候选州同孙嗣昌、候选运副巴在仕等重修。此时寺中多柏树,诸建筑皆隐于树间。乾隆时,岛上有得树厅、银杏山房、春雨堂、夕阳双寺楼、云山阁、白塔、菱花亭、歌台、观音堂、关帝庙等。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中叶,初建山门,再建“云山阁”。民国中,寺僧募建大殿,渐复旧观。

    重建后的莲性寺,山门五楹朝东北,中三间为天王殿,内设佛龛,前坐弥勒,后站韦驮,两侧置四大天王。两次间为楼房,系僧人居室。山门外两翼筑八字墙,门前两层平台,设甬道通湖滨大路,平台两端栽桧柏、梧桐。天王殿后栽对松。寺中佛殿亦面朝东北,殿门两侧各植一株银杏,北雌南雄。佛殿五楹,前后两进相连,中有天井,两侧围墙各开一圆门,北通“云山阁”,南通关帝庙、观音堂旧址。前进为二层楼房,两山侧脊置马头墙。楼下中间原供观音菩萨,两厢供脱胎十八罗汉坐像;二楼及两进次间为僧舍。后进为平房,作客堂。佛殿之北有五楹云山阁。寺西南筑一座面朝东北的半间碑亭。寺西侧有清乾隆年间仿北京北海喇嘛塔建造的白塔,塔高30多米,四周围以石栏,栏柱头皆雕石狮。寺左有莲花桥,寺右有藕香桥。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

   莲性寺共有寺房30多间,解放时住僧两三人,住持道善。解放后,莲性寺一度改为由尼姑经营的素菜馆。1994年,市佛教协会收回并重新修建法海寺。现已建好天王殿、寮房、云山阁等建筑。扬州瘦西湖——莲性寺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

(2005年,大雄宝殿落成) 

   1996年起,莲性寺进行重新修建,现已翻建好山门殿。新建的山门殿前为两层平台,下一层作花坛,上一层平台边缘两侧建白石栏杆,每根栏柱上都雕有石狮,每边八个。平台上有两棵老桧柏,正中置一长方形铁香炉,香炉上铸“莲性寺”三字。山门殿两侧砌八字墙,山门上方嵌一块“法海寺”石额,门旁设一对莲花门枕,黄墙红门,上盖绿色琉璃瓦。殿宇三间,正中长方形佛台上塑供弥勒佛和护法韦驮,两侧塑供四大天王。山门殿后有两棵银杏树。再后便是佛殿楼和客堂,均破旧待修。中轴线两边的旧寺房均已拆除,正在兴建新的殿房。现寺内有尼姑约10人,住持宽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