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璇琮坑 2022-04-11

  山西吕梁离石区西二十里乌崖山麓石洼中的安国寺,原名安吉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安国寺曾是唐代宗之女叱化公主的食邑地,宋嘉佑三年(1058年)改作今名。此后金、元、明皆有修葺。清初被康熙皇帝誉为“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曾在此读书。后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形成今日之规模。现存建筑多是明清遗构。

  安国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殿宇禅房比比相连。特别是在佛殿前立有不少碑,其碑大多清晰可读,但有些下半截多有残蚀。佛殿山墙还嵌有不少石刻。以此对了解安国寺大有补益。
安国寺: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佛殿: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八:重修山门碑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首: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文:

重修山门碑记

山寺距州治二十里林壑之美甲于一郡望之郁然深秀殿阁隐现林木间实我州一奥区也寺始于唐其

后修葺多取之于柏嘉庆已已重修后余曾作记至乙卯岁山门一带址基忽裂势将倾圮寺僧心谅等

商议同南都九十两甲监生于飞鹤等签以为前辙可仿何事募诸众于是择柏之成材者售之得银九百

两鸠工庀材不数月而告竣规模仍旧坚固较从前过之复以余资新建土地庙且补修于大中丞公同赀盛

举也冬十谋勒石记始末复丐言于余为是寺依在山中自有山以来精华之所郁雨露之所往柏之盘根错节

干云霄而蔽天日者曷可级极而委翳蒙茸于巅崖溪壑之中其为鸟巢之据樵斧之材盖亦寂寞而老焉以

矣一经采取而寺之建立出于斯补葺出于斯斯正示不朽则山之柏不朽而山之寺亦即可以不朽岂纪告物者蓄不尽之

藏在待人之多于取而宏于用欤我  朝先达子清端公中丞公后先继美为是山别开生面人杰地灵已有明验而纯

天禅师精于内典尤为释代翘楚嗣后文人衲子游是寺守是山者景仰前徽思齐往将哲见留书带于山门再动

绳于觉路当必有东坡佛印其人在是则余之所厚望也夫  本寺经理住持僧正司僧正续镜门徒本濂

辛卯科拔贡生候铨直隶州州判崔相撰并书

经理……

嘉庆二十四年岁次乙卯十月初六日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九:补修安国寺碑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首: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文:

补修安国寺碑记

郡西距城二十里有安国寺者山势崇高正座于虎山之背  庙貌辉煌隐于林木之间又有  于大中丞公祠乃为光

耀名哲一方之瞻仰翠柏森森泱带左右诚一郡之壮观所谓胜地名区者也然是庙创建自唐厥后修葺多取之于测

嘉庆已已重修已有碑记可考迨至道光二十二年历年已久屡经风雨飘淋不无剥落废矣之惠寺僧心谅等每览昔

人创建之由即兴今日剥落之叹不事补修恐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势将倾覆基址因而商于同南都九十两甲人等

或谓旧章可循无事募诸众姓于是伐柏之成材者售之以为兴工之需不数月而告竣当时未及勒石迨咸丰二年八

于大中丞公祠埈垣崩坏本寺房屋已被塌毁寺僧广恒等目击心伤难以袖手旁观复会同于乡间都九十两甲人等

佥以为十年之前甫伐柏以葺之今日再伐不有伤于美景乎于是募诸四乡众姓人人喜助之欲共募施钱贰百余千

自是既有资斧兴工补葺不数月而成于大中丞公祠埈垣焕然一新本寺房屋依然如故而且于  庙堂之损缺者补

之楼阁之朽腐者新之彼时即欲勒石垂名曾柰布施未被全收因延及本年十月甫将施钱收齐谋勒石以垂不朽云

哉补修寺院乃为仁人不忍废缺之心又修  于大中丞公祠实为君子不忍忘先之德殆所为善继前人创建之功并

启后人瞻仰之心恭敬奉持不以代远年湮而稍替也所愧既叙其始末复述其盛举肃观瞻而淑人心俾从之以为序

犹今之视昔览德峨者庶可景仰而忍齐焉比人所企襄昭后者也是为记

宁邑庠生张秀隆薰沐谨撰  本寺沙门续镇才聿敬书

经理……

咸丰六年十月十八日立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十:重修安国寺碑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首: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文:

重修安国寺碑记

佛法自入震旦以来梵刹琳宫几遍宇内然历年既久难免倾颓每资修凡之功方无废坠南端在得其人而吾州共计二十余寺倚山者为

  多独安国居万山之中相传唐代宗以佛牙赐昌化公主因创安国寺范铜塔以贮之迎今之山寺也翠柏林立叠嶂云觅殿闻今善迎廓

  环绕而山僧焚修于是几忘下界红尘尚有人间世矣宋元易代修葺不常至明天顺间有于大中丞常坦者常为护法延及山坳壑壑郡

    清端北溟公少年读书其地与寺僧纯天师朝夕讲论每多倡和悯兹衰圮矢愿重新后者倾于康熙已未藏捐俸修理山殿迨至今

    封君  右之公再修石堎已卯辛已二年令孙今任江苏巡抚大中丞享绳公及诸檀越复修东西禅院各三楹南房及乐亭各其楹

  东西砖窑各一所又斋堂五楹茶寮三楹辉煌轮奂丹碧崚嶒野衲骚人携壶策杖无不啧啧称扬成此人天大颐也成子勃于隅重光地

  询得其由不禁振袂色喜而叹曰夫儒释分途各不同前而世之迂儒膠执往往辟之不遗余力然自唐宋迄今多少名公敬仰南崇拜兹

  及得晚年末路每多悟入菩提盖释氏之明心见性即儒家之格物致知教虽殊而仰则同也若  清端公于大中丞其儒学问

  奕然动则风雷在手自则水月澄心良由再来人维现宰官身说法仍不忘此一乐雪光而欲证成善果年斯

  父租之志以成斯愿三世福田功德何量后昆鹊起吾知其奕世丝丝矣然则行修新之者于氏三世襄

  法孙普闻也是皆不可以不纪因留一言而镌之石  乙卯科副榜候铨教谕张岈舟沐手撰   

  旨大清康熙四十八年岁次岁次已丑夏六月谷旦

  ……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十一:重修安国寺碑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首: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碑文:

重修安国寺碑记

诰授光禄大夫经理粮储提都军务巡抚江宁等处地方人莱公于准输巡

诰授奉政大夫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郡人尹泉平

  方州之卧丛山岩岩且幽深葱蒨之姿云烟歙维结四卯寄锥局其故易春则所而以非京始香

  伟奇之势托迹其所搜灵计异名垂于古者也昔何侍一篇稿得称为何山萧诏议可祈福处东岩峰辑

  之暇与缁流辈讲演涅槃诸垒东岩遂有萧寺之自今麾千禩思吾县境之西不二十晨有同巍然群峭摩天勾

  峰拔地山多桧柏若牛毛然若野荠然虽寿鼎节之徒若冰雪辽考之碑记建自唐贞观间题名安吉其寺然嘉佑中

  改名安国均未显著于当世非以不得其人故耶瞷然频州予远祖大人名讳担者曾重修斯寺嗣是几有造作吾于氏之人朝与其中流

  家藉同南环寺之山与土田俱隶同南故吾于氏世为兹山且而寺因以不废  先大父清端公未达时献城翕之嘎妙霾之蔽尝读书于

  寺之东楼与浮图纯天者为方外昘纯天虽奉兹其法倾通子墨  清端公故喜与之游厥后  清端公致仕诒孙骏列炳辉一时而故乡

  经僧庐读书之乐无刻忘之  先清端公往矣四十余年于兹矣予归田以来屡游寺中瞻睡之余恻然有隐痛为悯兹寺之就颓且恐

  先人遗迹久而与之俱湮也于是庀村命工无者增之陈者易之狭者广之卑者崇之其大雄殿则仍其旧而珍熙乐之初入列石为坊依

  厂作阁西方南海诸神甫然折而东购虚棂以奉给孤长者殿前拓地累址临沟关山门而正之树楼藏塔以贮佛亶抄唐昌化公主所奉

  于寺者置钟鼓楼和左右殿东临楹祀幽宴教鸣配以十王一暂又东雪洞五所覆以三椽位关帝于上右则藻井五间西又穿洞五区以

  为流览者斯自之所僧房厨厩增三十余间调以覆墙护以石堤而检  先清端公肆举之加整餙为夫  清端公奇容路还其功业

  赫精在人耳日间者固以公藉从而上兹而之山兹地不将因  清端公钦丛观而耶噫予之于是甲已重修祖良是山临

  所以重斯役者谁纯天之法嗣普闻是也普闻少纵寻者兴得之以劳心例得书于后云 

大清雍正四年二月上浣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佛殿大墙刻石: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其一:

截音准提神前置地立石记

盖自天地开辟以来天以赀始地以

资生凡处天壤之间者谁不受覆载

之恩哉州西安国寺旧建  观音楼

一所  准提阁七座忆昔人建神顶

之庙无非报神圣之功德佘何地上

缺少斋膳无资奚以酬神圣之恩于

万一哉所以  住持心谧等公议共

置地壹百柒拾捌准半价银柒百柒

拾陆两为钱五分兴粮贰两陆钱柒

分柒厘五毫水远竹火之田因以此

石永垂不朽云  计开地名

阳崖上大营……

大清嘉庆十五年四月吉立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其二:

重修安国寺保

尝闻安国寺者圣地清幽佛神当祀奉之

  直和之体山鸟啼般若之音四屏有望玄

  柏参围诚永宁西山之一景也自唐之后

  代代重兴自我

大明以来蒙先代之复整延今年久日深风

  吹雨湿将于佛殿檐梠差脱栈瓦隤毁零

  漏不堪今有本寺住持僧人缘栋兴喜朝

  暮焚修心念不忍一日举寺公议众皆欣

  然先施自己之珍资次募檀门之财贿鸠

  工命匠重盖佛殿更铺砖栈取固盖坚并

  葺钟塔二楼东西墙壁其功周而焕然一

  新但四方之祷求必随心而善应所以镌

  石陈名记垂于后而不朽云

  施钱纠首……

施钱人……

大明万历十八年岁次庚申八月吉旦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其三:

乌岩何代寺观见诸之

风硙开丛柏云崖尊

瀑泉夕阳多气象秋

色是因缘石氏留早井

清霄月自圆

正到云生处优龙翠

未家边光悟日后泛抱际

觉天安寅能题岩石

童钊掇学丛时来问

山安樵径系蒸云

壬午八月游乌崖

山青水秀二首

洛阳吕履柏元李题

临邑冯理镌石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其四:

修寺建塔锥释教之末节然心非利已事神而神

妥集众而众安未始不为丛林之胜事也本寺百

废具举唯禅堂钛然正殿之左虽有数椽已圮矣

僧官寂窿常以为念因物故僧果宁遗有六十余

金于是易木以砖券窑一所不惟较前之规模宏

厂而且堪久不圮矣皆曰此范僧之廉能范僧之

勤劳也余曰范僧之功于本山者宁正此乎不止

此而此以不尔可以不传为之记

大清康熙三十三年十月初三日吉

  文林郎知新宁县事致仕加一级梁楩撰

  住持经理僧寂窿门徒照元

                       法孙普闻书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于中丞公生祠碑: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没拍仔细,有此字看不清,只好连蒙代猜了!

大中丞于公主祠记

勒石者可纪功德也何言乎功德尔建以其功在梵宇乡里人众可不立祠以观

之也记之者谁  大中丞于莱公也作祠者谁山之僧才以走洞泉者施十两田

异民王万厚李重等也  中丞公好义乐施实人之高尚人之邑村人之其德者

文可胜数而于兹寺兴言里之人尤所卷卷注意一望之也昔者之将厥功寺馆

于是寺以读书矣今其下谨题装之然观人寻固贤以中丞公念兹性表之宇殿

宇之倾圮而不忍使像教此记言随美阑禺以能俱往且终是不惜塑记心而作

以经营而修葺之重为此上记一罔先兴无致檐统金宁将书入寂矣续世绵香

大于勿绝而碍不思所今报之服何以故之附于日已至祠寺设红于真秉昕夕

崇奉且叹之得来庶历久而彼忠乎不谓显思之悤原不时同心焉明期举而动

几之助相与下力以成之盖  公之慰恳于同生者方平无峨神而不绝为之灾

赋急而不能为之病况所以危其谅室长其子孙而无户务则中丞公以径皆出

于公之所赐宜其文捣求一促举而兹后也同诚之自过人遂得而前者成棒办

香或持巨酒群然而说之曰家约无至主愿公之观知简今门兴列传而永存公

之荣遇相身无道感无愿公之裔从立县为足望得行也中丞公作和阳幽固山

僧星野人领祷之邀诚清列莱公之识忠于万一俞而服斯尔赐以乡溃习之过

举乎哉虽然公之丽泽暂不欲区以功异轻不至人乐以礼于秋月覆然时其大

几矣是为记

赐进士第致仕江南凤阳府

诰授奉政大夫原任刑部四州清吏司

  旨大清雍正七年岁乙酉秋七月谷旦
离石安国寺碑纪(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