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泣血整理:馆藏青铜器大全(持续更新中)

 天宇楼33 2016-04-16

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1
炊器:又为烹饪器,是古人煮鱼、肉、稻谷熟食之器。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方鼎-国家博物馆

鬲[lì]: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西周中期-师趛鬲-北京故宫博物院

甗(yǎ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放置食物;下部为鬲,盛水。
青铜甗-中国国家博物馆
匕: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器具。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
 
青铜匕-湖北省博
 

        俎:读音:zǔ 砧板,切肉用,宰割的工具。大多为木头,青铜的很少见。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春秋青铜俎-河南省博物院
 
炭炉:类似盘,烧碳用,常有链,长方形为多。

春秋青铜炭炉--安徽博物馆
 
2
食器:是古人盛食物的器皿,食器通常有盖,里面的食物不易散落。
 
 簋(guǐ,音轨):相当于现在的碗,用来盛饭。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班簋-首都博物馆
 
造型特别的簋-山西省博物院
 
 簠([fǔ], 音辅):其实和簋的作用相同,也是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盖与器的大致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是相同的两个器皿。
 
青铜簠 –国家博物馆
 
盨(xǔ):用来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腹侧有耳,圈足,上有盖,盖上有四个矩形钮或圈足。
 
青铜盨--故宫博物院
 
敦([duì],音对):盛黍、稷、稻、粱用。由鼎演变而来,形状酷似西瓜,又称西瓜敦或西瓜鼎。其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两环耳、三短足,盖也可反过来使用。
 
青铜敦-上博镶嵌几何纹敦-战国晚期
 
豆:古为食肉器,又为菹醢(zu hai,音祖海)器。菹就是今天的咸菜,醢就是今天的肉酱一类的食物。豆上为盘腹,早期浅,春秋后变深,下有长柄及圈足,有的有盖。
 
青铜豆-上博镶嵌狩猎纹豆-春秋晚期
 
3
酒器:分为容酒器、饮酒器和取酒器。

卣(yǒu,音有):盛酒的器皿之一。基本形状为椭圆体、深腹下鼓、圈足,上有盖,盖有钮,形状似壶但有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鸟兽形的。

青铜卣-保利人面卣
 
青铜卣-河南博物院 鸮卣
 
尊:盛酒器,基本形制多为侈口,鼓腹圜底,圈足,形似觚,但中部又比觚肥硕,口部亦比觚大。一般称尊者,分为觚形尊、有肩大口尊和鸟兽尊三类。
 
青铜尊-上海博物馆-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宝鸡博物馆-何尊
 
觥(gōng,音工):也称兕觥(si gong,音四工),是古代盛酒或饮酒之器。“兕”是古代的犀牛,以前用其角做觥,因不易保存,故殷商时期改用铜作觥。觥体为椭圆形或方形,下有圈足或四足,前有宽流,后有鋬手(pan,音判,把手的意思),盖多作兽首形或长鼻象首形。
商代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青铜觥-国家博物馆

盉(hé,音和):形似今日的茶壶,是古代调和酒、水及温酒之器。《说文·皿部》:“盉,调味也”,故此器通过加入不同的水量可以调节酒味浓度的高低。一般是敛口、深腹、有盖、前有管状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

长思盉-周穆王时期-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

罍(léi,音雷):是古代的酿酒器,又为大型的盛酒器。形制大体分为两种:圆形罍和方形罍。其特征是敞口、短颈、广肩、肩上有两耳,正面下腹有一穿系用的环鼻,以系绳提取倾酒之用,圈足

国家博物馆-嵌绿松石饕餮纹罍-商代

壶:长颈容酒或水的器皿。《诗·大雅·韩奕》有云:“清酒百壶”,《孟子·梁惠王下》有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贯耳形和蒜头形等。

青铜壶(保利博物馆)

方彝:yí 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彝也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形制为方形,高身,腹有曲有直,带盖,盖似屋顶形,盖上有钮,有的带扉棱。
上博-方彝-西周中期
 
爵(jué, 音决):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利器之一。基本形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瓦筒似的流,后有尖状尾,腹侧有鋬,口上有两柱,腹下有三尖足。
 
上海博物馆-青铜爵-商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觚([gū],音姑):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上下均呈喇叭口状,中为长颈细腰。
 
青铜觚-上海博物馆--商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角:饮酒器。形似爵,无流无柱,口两翼均若尾,有的有盖,底近半圆形,三锥形足。
 
上海博物馆-宁角-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斝([jiǎ],音甲):酒器,《礼经》上称其为“散”,故“散”又为“斝”的别名。形状像爵,但比爵大,容量亦大,圆口,两柱,无流无尾,一鋬,以三棱形足居多。
上海博物馆-兽面纹斝-商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觯([zhì],音志):饮酒器。形似尊,容量却小于尊,且鼓腹下垂、侈口、圈足,大多数有盖。
西周小臣单觯-上海博物馆
 
勺:又谓枓,是取酒器。一般呈短圆筒形,旁有短柄,柄或中空,以安木把。

台北故宫青铜勺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
 
河南省博物院 青铜禁
 
4
盥器:又称水器,古代盛水之器。

盘:盛水和古人盥洗时承接弃水的用具。形制为圆形,口大,圈足,腹浅而平,有的有耳,有的有流。
 
战国龙虎纹青铜盘 国家博物馆
 
匜([yí],音仪):古代盥洗时的浇水器,与盘是一套器具。形体椭圆似瓢,前有流可注水,后有鋬可执拿,下有三足或四足或无足,有的带盖。
 
山东省博物馆  春秋青铜匜
 
鉴:[jiàn] 形如大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圈足,两耳或四耳,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盛冰、照容和沐浴。“鉴”一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起镜子)的作用而来。
春秋蔡侯申方鉴   国家博物馆
 
缶([fǒu] ,音否):盛水或酒的器皿,基本特征为圆腹有盖,腹上置两或四环耳圈足,也有方形缶。
 
春秋蔡侯申尊缶 国家博物馆

盂:[yú]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西周匽侯盂   国家博物馆
 
5
乐器

铙[náo] :作为中国最早的青铜乐器,夏二里头铜铃为商、周青铜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铙与钟的区别:甬下为铙,甬上为钟;甬中空为铙,实心为钟。
 
国家博物馆  商代象纹铜铙
钲 [zhēng]
战国虎纹青铜钲  国家博物馆
 
鑃 (diào 音调) 古乐器,形似铎铃,以木槌敲击,祭祀和宴乐时用。
浙江省博物馆  青铜鑃 
 
钟(编钟)

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西周周穆王时期“长思”青铜编钟  国家博物馆
 
镈钟 [bó] 
 
春秋蔡侯铜鎛钟
 
钮钟
 
青铜钮钟 -- 山东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
 

甬钟


华盛顿的赛克勒博物馆藏 青铜甬钟
 
青铜鼓

汉五铢钱纹铜鼓 195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县出土  国家博物馆
HNTV
huayuzhimen
每周四晚21:15河南卫视首播
4月海选鉴宝公告
时间:4月17日8:30—17:30
地址:艺茂国际仓·郑州北茶城(郑州市惠济区京广快速路北段与天河路交汇处向北500米路东)
《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 公众号ID:HNTVhuayuzhim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