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簋

 芝润斋 2016-04-16
 

青铜器:簋

 

    (guǐ )是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亦有个别为三耳、四耳。簋是商周时期重要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青铜器:簋

1、【利簋】朝代:西周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零口镇。为周武王时官吏利所作,故名。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样,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与天亡簋相似,为典型的西周早期风格。簋腹和方座饰有饕餮纹、夔纹,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迄今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青铜器:簋

2、【胡簋】朝代:西周    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78年5月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齐村出土。簋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内有铭文12行124字。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王”。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青铜器:簋

3、【颂簋】朝代:西周    馆藏:山东博物馆
    此簋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隆盖,顶有圈形把手,圆腹,圈足,圈足下有3个兽面象鼻形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下有垂珥。口沿上下各饰窃曲纹一周,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足饰垂鳞纹,形制庄重而大方。盖、器均铸有铭文,铭文相同,为对铭,各15行150字,另外有2重文,记录了“颂”受天子册命的过程。一级文物,系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青铜器:簋

4、【乳丁纹牛首饰四耳簋】朝代:西周    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81年陕西省宝鸡市纸坊头1号墓出土。通高23.8厘米,口径26.8厘米。
圆侈口深腹,高圈足有宽边,四耳分铸,一榫头套合,每耳同垂珥都饰6个牛首。器饰由颈至下腹饰乳钉纹直条纹, 圈足则饰龙纹。
 

青铜器:簋

5、【兽面纹方座簋】朝代:西周    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13号墓出土。通高25.9厘米,口径19.7厘米。圆侈口,深腹微鼓,两耳有垂铒,高圈足有宽边,下连方座。两耳上部为翘角兽形,下部为鸟形,全器以高浮雕兽面纹为主,雷纹为地。簋身饰兽面纹。方座饰兽面纹。内悬一小铜铃,器内底铸有铭文“口作文祖墫彝”。
 

青铜器:簋

6、【禽簋】朝代:西周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禽簋高13.7厘米,该禽簋内铭文23字,记载周成王征伐盖侯的史事。武王灭商后,不到二年染病身亡,其子成王姬诵继位,当时成王年幼,不能主持政事,由周公摄政,此时,商纣王之子武庚聚集商朝残余势力,串通周朝贵族管叔、蔡叔和霍叔,联络淮夷、徐、奄、薄姑等邦国起兵叛周,周公率军队平叛,经过三年东征,终于取得胜利。禽簋铭文中的“盖”,就是奄,是参加叛乱的邦国之一;铭文中的王指周成王;周公就是率军东征的主帅。
 

青铜器:簋

7、【天亡簋】朝代:西周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为西周盛食器。器侈口,四兽首耳,下垂方珥,鼓腹较深,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腹与圈足饰蜗体兽纹,是西周初年的典型器物。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录了一件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周武王姬发在伐纣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祭奠多亏祖先和父亲文王的保佑,才得以伐纣成功,确立周朝的统治地位。
 

青铜器:簋 

8、【戈己双兔耳簋】朝代: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高15.9cm,宽25.8cm。簋体圆,深腹,腹两侧有双耳,耳上部装饰兔首,耳下有小珥,簋颈部前后各饰有一浮雕兽面,左右饰目雷纹,簋足饰兽面纹。簋内底铸有铭文“戈己”二字,由此可知,此簋是“戈”族“己”日祭器。

青铜器:簋

9、【乳钉三耳簋】朝代:商代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通高19.1cm,口径30.5cm,重6.94kg。簋圆体,口沿外折,鼓腹,腹上有三兽耳,高圈足。颈部饰目雷纹,腹部以鞭形雷纹作衬托,饰乳钉纹。耳上兽首采用浮雕手法,雕刻精致,突出了装饰性,使三耳格外醒目。足上以六夔组成三组兽面纹。商代三耳簋较为少见。
 

青铜器:簋

10、【堇临簋】朝代: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高16.7cm,宽33.5cm,口径21cm,重3.66kg。圆形,侈口,大腹,双耳,圈足。双耳上饰兽头,耳身饰鸟头,长珥上雕鸟尾及足,腹前后各饰一大兽面纹,口及圈足各有一带漩涡纹,间以变体夔龙纹,中间有一凸雕兽面纹。器内底铸铭文1行8字。堇临是占有这件铜器的主人,堇临作这件铜器是为祭父乙。堇临簋腹部兽面纹简洁洗练,簋耳却十分复杂,生动的圆雕极为罕见。

 

青铜器:簋

11、【太师虘(cuó)簋】朝代: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

    此簋高20.7cm,宽30.2cm,重6.12kg。簋矮体,鼓腹,圈足,颈两侧有风格独特的兽头鋬。有盖,盖顶捉手作喇叭形。盖面与器腹均饰竖直纹,颈部及圈足上各饰粗弦纹一道。簋盖内和器底铸对铭7行70字。这篇铭文记时完整,有年、月、月相、干支日。在万余件有铭文的殷周青铜器中,像此簋般完整记时的不过30余件,它是研究西周历法和年代的珍贵资料。

 

青铜器:簋

12、【追簋】朝代: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高38.6cm,宽44.5cm,重18.9kg。盖圆、口沿下饰窃曲纹,腹部饰连体龙纹,方座饰卷体龙纹。盖器同铭,各铸7行60字。追虔敬地日夜不息地做他的职事,周天子多次给他奖赏鼓励。追为答谢和宣扬天子的美意,因而做了纪念他死去的文祖的簋。用来祭奠死去的祖先们,以祈求老寿、长命、善终,永作天子之臣。追的子孙后代万年永宝用这件簋。

 

青铜器:簋

13、【毳(cuì)簋】朝代: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通高21.1cm,宽23.8cm,重3.96kg。此簋圆形,侈口,折沿,鼓腹,有二附耳,有盖,盖顶有圆形捉手,圈足下附三矮足。器颈与盖沿各饰一周窃曲纹带,腹与盖面均饰直道纹,圈足上饰粗弦纹一道。簋盖、器对铭,3行16字。铭文记毳为其婆母媿氏做盛饭食用的簋,祈望媿氏万年长寿,使用此簋。

 

青铜器:簋

14、【扬簋】朝代:西周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高18.7cm,宽21.6cm,重4kg。簋弇口,圆鼓腹,圈足下有三屈折状短足,二附耳各衔套环,器盖已失。器腹饰瓦棱纹,颈上与圈足各有一道窃曲纹,圈足上与短足对应处各铸一浮雕兽头。簋内底铸有铭文10行107字。这篇铭文记述了“司工”一官的具体职掌,记录了司工有权主持审判诉讼之事,是研究西周官制及司法制度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簋

15、【龙耳簋】朝代:春秋    馆藏:故宫博物院

    此簋高33.9cm,宽43cm,口径23.1cm,重11.45kg。簋侈口束颈,双龙耳,矮体宽腹,圈足下连与座。盖捉手作莲瓣状,中央饰蟠虺纹;盖边、腹、座饰云带纹并间以重环纹。春秋中晚期,簋虽然不再流行,但尚未绝迹,型制上较春秋初期有较大的变化。本器造型雄伟,气势磅礴,是这一时期簋的标准器。

 

青铜器:簋

16、【 见簋】朝代:西周    馆藏:首都博物馆
    此簋通高16厘米,口径19.8厘米。
首都博物馆征集。侈口,颈微束,鼓腹,两侧各置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有小钩珥,圈足有阶。口沿下两兽首耳间各置对称突起的兽耳,其两侧分别以兽首、两耳为轴的鼻、额组成四组兽面纹,圈足饰一周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见作宝尊”,4字。

 

青铜器:簋

17、【班簋】朝代:西周    馆藏:首都博物馆
    此簋高22.5厘米,径25.7厘米。
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秀丽的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簋

18、【伯簋】朝代:西周    馆藏:首都博物馆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此簋双耳作鸟形,以4个外卷长鼻象首为足,盖与器身装饰4组象纹,造型与纹饰相得益彰,华美而不失庄重,是燕国青铜精品中的一件代表作。盖内与腹内底铸相同铭文:"伯作乙公簋"。

 

青铜器:簋

19、【三鸟簋】朝代:战国    馆藏:首都博物馆
    北京顺义龙湾出土。高13.5厘米,径10.4厘米。
青铜簋从春秋时期便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至战国时期已颇为罕见。这种铜簋也是燕国特有的造型。

 

青铜器:簋

20、【乳钉纹铜簋】朝代:西周    馆藏:安徽博物院

    1959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弈棋出土。高16.5厘米,口径27.7厘米。直颈,鼓腹,平底,圈足。腹部以菱形纹为地,每一菱形内饰一乳钉,并填以极细的雷纹。颈部和足饰变形夔纹。双耳附饰镂空棱脊。这种装饰极为少见。

 

青铜器:簋

21、【编织纹铜簋】朝代:西周    馆藏:安徽博物院

    1965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弈棋出土。高18.8厘米,口径27.2厘米。唇微外卷,直颈,鼓腹,圈足。双兽耳附饰垂珥。腹饰变形兽面纹和由横竖线条等组成的几何纹。这种几何纹,应是编织物纹样的反映。此簋的腹部较中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器腹宽而扁,纹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青铜器:簋

22、【妊簋】朝代:西周    馆藏:上海博物馆

     此簋高18.5厘米,口径19.5厘米,重2.8千克。象蹄形足的使用,区别与一般圆形器三足的习惯,较为罕见。器身两侧设置象头形耳,长鼻翻卷如垂珥。腹部的百乳雷纹为商代晚期流行纹饰,沿用至周初。

 

青铜器:簋

23、【秦公簋】朝代:春秋    馆藏:上海博物馆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敛口鼓腹,盖有大捉手。器身装饰兽目交连纹、垂鳞纹、横条沟纹,盖沿和口沿每组纹饰间还设有上下相反的浮雕兽首,殊为奇特。器、盖对铭5字,记为秦公用器。

 

青铜器:簋

24、【虎簋】朝代:西周    馆藏:上海博物馆

    传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出土。口径23.3厘米、通高34.7厘米、腹径23.3厘米、腹深12.8厘米、重12.28千克。造型敦厚,器盖正中为莲花形捉手。装饰有波曲纹和兽目交连纹。器盖和器身内底,分别铸有一虎纹,当是作器人的氏称。

 

青铜器:簋

25、【执簋】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此簋高14.7厘米、口径19.6厘米、腹径20.3厘米、重2.490千克。侈口,束颈,鼓腹,两侧有兽形耳,高圈足。口沿下前后中央各一浮雕兽首。口沿下、腹、足各饰蝉纹、鸟纹、兽面纹、雷纹。耳内各铭1字。

 

青铜器:簋

26、【戈父丁簋】朝代:商代晚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此簋高15厘米,口径22.8厘米,底径15.9厘米,重3.015千克。敞口,卷唇,深弧腹兽首耳。口沿下饰雷纹,前后中央各1浮雕兽首,腹、足各饰乳钉纹、雷纹、鸟纹。腹有铭文3字:戈父丁,意为戈氏为父丁所作器。

 

青铜器:簋

27、【鄂叔簋】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出土于河南省南阳,高18.5厘米,口径18.1厘米,底边方座15.1厘米。这件簋的器体下面连铸一个方座,加强了稳定性,从实用的角度而言,也省却了使用时还要另外加座的麻烦。西周以后加铸方座的簋很多,是一个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簋的器耳也开始发达起来,这件簋就有四耳,耳下还有小的垂珥,既方便把持,又稳重美观。一个让这件簋卓尔不群的设计细节是在它的方座内还铸有一个精巧的铜铃,至今仍然能发出清脆的铃音。

 

青铜器:簋

28、【杞伯簋】朝代:西周    馆藏:武汉博物馆

    此簋高24.5厘米,口径40厘米。器物描述:青铜。色绿中带红。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盖半圆形。器身子口承盖,兽首耳,鼓腹,圈足处有三只兽形足。盖顶有喇叭形捉手,盖口缘及器口沿各饰一圈变形夔纹,腹部饰瓦纹,圈足饰一周垂鳞纹。簋腹内底与盖内壁有相同的三行十七字铭文:“杞白(伯)每亡(读作“无”)做邾曹宝(guǐ)子子孙孙永宝共享”。

 

青铜器:簋

29、【马纹铜簋】朝代:西周    馆藏:湖南博物馆

    1982年出土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连河冲金泉村。通高30.6、座长20厘米。马簋的颜色绿褐光亮。器身为圆形,折唇,束颈,鼓腹,下有长方形器座。座内有悬铃的纽,铃舌已失。该器器身与器座立体马饰的表现方式不见于其他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