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城乡汇农墟里,遇见生态农人,聊聊田地故事

 昵称31448739 2016-04-16

文章来源:有机会博客

作者:Dany

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Dany

热闹好玩的墟


(上图来自城乡汇)

“墟”的来历:“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宋代乡村定期集市(有固定的日期)有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广大地区称定期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

因为在小城市长大,常常接触乡村,“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也真真切切地感受过小城里的墟,乡下里的墟。在我眼里,趁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寻觅到平时少见的“笋野”(粤语指好东西),可以跟买卖的人家聊天,砍价……趁墟是一件感受人挤人拥,体验热热闹闹的事情,趁墟的过程中总能带给人意外的惊喜。

在过去,我以为“趁墟”是乡下独有的东西;后来了解到农夫市集,国外的车尾箱市场等别样的“趁墟”;再后来,我欣喜地发现广州也有农墟。如果你来体验一番,你也会爱上这里。

城乡汇与农墟

三月上旬,正值惊蛰,我参与的是城乡汇组织的农墟,广州为数不多又具特色的代表农墟之一。


“城乡汇”是广州一个支持本土生态农业、乡村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生活为使命的城乡共好互助公益平台,由广东本土数家涉农公益机构、健康生活馆等自发搭建,目前由几十家推崇公平贸易、绿色环保、社区互助农业理念的涉农NGO、有机农场、社会企业、手工作坊组成,每月定期举办农夫市集、好生活学堂、寻耕之旅、良品购买等活动。


“城乡汇”有机小农墟于2011年1月15号正式启航。定期举办小农墟是“城乡汇”中“汇”的诠释:为大家搭建环保、安心、健康的原生态食材及环保生活用品平台;通过多元化形式推动市民对增加良知消费,着力联结都市人与辛勤的有机农夫,促进双方互惠互助,把人、地球和盈利同时考虑,关怀乡村公益,追求可持续的有机生活模式。   


而城乡汇作为广州CSA有机联盟,有着严格的农墟准入制度。符合支农扶农条件的公益机构、有机生活馆、CSA农场;环保相关手工业者、生活产品销售者均可受邀报名参与农墟。


所谓严格的农墟准入制度,举例说来,农户需要认同有机理念,耕作过程要求无农药无化肥,养殖过程不喂养含抗生素和激素的饲料;手作食物类的作坊和企业需要用传统、健康的制作方式,加工过程中不添加色素及各种有安全隐患的化学食品添加剂,并做出原料标识;而所有的摊主还需要遵循共同原则如下:

1、需要向消费者透明其生产方式和方法(包括种子、肥料、饲料来源,防病防虫、食物的生产环境、制作过程、产品溯源等信息),帮助消费者获取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

2. 推崇在地生产、在地销售,支持本土小农,缩短食物里程,不鼓励长途运输、甚至进口产品,除非本地不生产同类同质的产品。

3、合作互助,和农墟组织团队、其他摊主和消费者共学、共好。

农墟之我见

本周六恰好是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农人出动,春耕开启。这也迎来了城乡汇在新一年的第一次农墟。


小小的农墟里,格式有机产品的品种却相当丰富:新鲜蔬果、蛋禽肉、新鲜海产品、五谷、饼干糖果坚果、种植香草、红茶绿茶花茶、中草药材、环保洗涤用品、还有现成可即食的纯素手工食品。来这里的人除了家庭主妇、两口子,还有不少学生、年轻白领。

城乡汇设置了种子交换处,这是农墟一贯的传统。同时,农墟践行环保,设置公共摊向大家收集使用过的干净的塑料袋、纸袋、环保袋,用作农墟流通使用;在每次活动推送的末端,也会提醒大家尽量自带环保袋来购物,减少垃圾生成。这也是无形中培养了消费者环保的消费观念与习惯呢!



“农墟就是这么一个温暖缤纷的地方,不是包装产品高架林立的超市,也不单只有货架上冷漠的价格牌,这里每个食材的背后都蕴涵着乡村农夫们种植和生活的故事,等着大家的闲聊与聆听!”正如城乡汇所说的,待在农墟里一段时间,你便会发现很多美好的故事呢:

“因为市场上售卖的坚果一般都是经过烘焙的,广东人吃完坚果后很容易便会上火。但实际上,坚果本身很有营养,是不错的健康食品。所以我们便自己采购原材料,采用不烘焙的技术,做成产品。”摊主跟我们如是介绍到。这个摊叫“田森工坊”,自主研发适合广东人吃的坚果食品。对于本土经营又具创新想法的产品,或许在超市、商场我们难能一见,而在这么一个亲民接地气平台却给了他们展示的空间,也是挺不错的呢!


“我们家在清远(距广州市区大概两三个小时车程),有一个很大的鱼塘,旁边会种一些柠檬,因为采取有机种植,闻起来会特别香呢!”芳妈手工房通过柠檬研发了不少特色产品,如柠檬干,蜂蜜柠檬等。


“我用无患子和茶籽粉洗头发已经两年了,既健康又环保!”“阳光的味道”摊主给大家带来环保洗涤用品,包括茶籽粉、无患子、小苏打和丝瓜络,还特别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用法。为了推广这种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摊主还特意为大家免费派发茶籽粉试用装。


除此之外,这位年轻的摊主还从她的阳台里带来不少香草植物,如紫苏、香菜等,也给农墟增添了一抹新绿。


一位摊主笑容满满地和一位买菜的婆婆打招呼,“婆婆,你买了什么菜呀”,不一会,她们便聊了起来,聊这个菜怎么选,这个菜怎么煮。我不知不觉地被他们这种如此和谐的氛围所感染,实际上,她们从来不认识,就因为趁墟,因为食物,她们产生了联结。


“我们希望大家能在小农墟里停下脚步歇会,一边购买粮食生活所需品一边互相交流和发展邻里联谊,听听摊主们的讲述,慢慢分享这些健康食材从乡村到城市、从田野到餐桌的全过程,了解有机农夫们的种植方法和生活甘苦。唯有净洁的水土才能生长出有营养的作物,唯有农夫们去用心种植,城市人才能得到安心的食材。大家不分地域互相信任与尊重,一起善待环境与土地、传播关怀,才能实现城乡互助,共享和睦永续的生活。”尽管墟小,但是每一个摊主都有故事,有分享。不少摊主还设置试吃,一边跟消费者介绍,一边分享自己生产的食物。大家有说有笑,相当热闹。



在趁墟的过程中,我看到消费者与农场主直接对话、交流、分享。这中间,没有了批发商,没有了利润剥削,给农民辛苦耕种一种尊重,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而食物,没有商店超市里华丽的包装,却多一份质朴、实在。没有添加剂,保鲜剂。简单的包装下,却有着沉甸甸的能量。“吃着富有能量的食物,自己也觉得很开心,很有能量。”“看,这里的西红柿多特别,形态各有特色呢!”我欣喜地跟小伙伴分享道。这可是在超市、商场里很难买到的好东西呢!



这是我第二次逛农墟了,喜欢这里的食物,也喜欢这里友善的人们。想起了在城乡汇网站上看到的一段文字,说得特别好——

“在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背景下,这些尝试不仅仅是有机农夫的生计,以及城市人也可以吃到健康的食物,还包含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以及这个新的时代的思考,并希望通过行动、尝试创造新的文化。我们希望保留传统市集中的社区感——交流、理解和互助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希望能在其中传递环保观念,促进城乡融合,让有意愿尝试生态、有机农业工作的年轻人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城市的人群,特别是小孩子也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田野和动植物,建立内心与农村联系。”(摘自《比邻泥土香》之〈趁圩记〉)

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希望更多年青人能关注、参与到这儿来,感受这里的氛围,一起推动本土的食物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