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定伯捉鬼是个冤案

 采菊东篱630 2016-04-16

                    宋定伯捉鬼是个冤案


  这个故事选自古代志怪小说集《列异传》,叫《宋定伯捉鬼》。是古代民间一个经典故事,古代散文精品之作,许多人耳熟能详。

  看罢故事,有何感想?大约有两种。

  一是在不少人习惯拿河南人说事的语境下,有人要把它当成精彩段子:“河南人连鬼都敢骗!”这可不是惴测,就有人确实如此戏说。

  可不是,看上去宋定伯这位河南大哥够厉害——

  1、不仅遇鬼不慌不乱,还与鬼同行;

  2、一边探问其弱点,同时又巧妙地掩盖自己的“缺点”而不致漏馅,最后抓住对方的弱点致其于绝境;

  3、在路上相互背负前行当中,他就占尽鬼的便宜,及至最后他又狠赚了一把!

  宋定伯大哥的“遇鬼→伴鬼→哄鬼→骗鬼→捉鬼→卖鬼”六部曲,谋划如此巧妙,手段如此老辣,进展如此顺利,可见宋老哥的骗鬼驭鬼之术已经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连鬼都能骗、都能制服的宋定伯大哥,还有什么人不能骗、什么人不能制服,什么严峻局势、突发事件不能应对和处置呢!这可真是一个奇才,一个奸才,一个雄才,一个大才。现实中必有大用,特别在波谲云诡、群雄争霸的乱世。

  另外一种看法,就是教科书上的传统主流观点,即宋定伯捉鬼体现了勇气与机智,可以给人启示:“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像鬼一样和人作对的困难。对待这些困难,不仅要在战略上藐视它,无所畏惧,还要在战术上重视它,认真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只有像宋定伯那样敢于捉鬼,善于捉鬼,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和战胜。”(季平、枚之《古代散文选介》)

  不过,也有人说,传统主流观点好是好,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但这宋定伯是不是也太狠了点?鬼是不是也应分个三六九等、善鬼恶鬼?宋大哥偶遇的那个鬼看起来不仅全无害人之意,而且一直温良谦恭,坦诚热情,勇挑重担,任劳任怨——

  1、它从一开始就很懂礼貌,对宋大哥施以敬称;

  2、主动而善意地提出两“人”互相背负赶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率先履行提议和诺言,先背宋定伯走;

  4、感觉宋定伯太沉,发出疑问,很快又相信了宋的谎言,如此屡屡负重而无怨无悔;

  5、回答宋定伯“鬼怕何物”时,这个天真而诚实的鬼又拱手相让了关乎本族生死存亡的“绝密文件”。

  结果,这个不设防的可怜鬼被人生生卖了,还被施以它最怕遭受的待遇:被人唾面,不得变化。

  唉呀,这个可怜的善鬼,生前应当是知书达礼的书生吧,是悲天悯人的好人吧。

  瞧,如此分析,大家对这个故事,对这个捉鬼、卖鬼的宋定伯大哥,该是什么样的看法呢?面对人世间的邪魔歪道、魑魅魍魉,不正是需要有宋定伯这样的勇士、壮士来担当扶正祛邪之重任吗?

  可是并不是见不得阳光的东西都是可憎的、该杀的。譬如“聊斋”里的诸多善鬼,譬如现实中诸多不为主流所容纳、同情、关爱的事物。他们遵循着合法、合理、合情的规则生存、延续,很弱势、很另类、很无助地坚守着自己的逻辑。他们大多不害人,至少主观上如此,为什么还要对他们鄙夷唾弃、赶尽杀绝呢?

  唉,我们可以称赞宋定伯的勇气与机智,但我们也应当审慎而理智地体察秋毫,以防造成冤假错案呀!

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为“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①,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②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着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③然,索④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于是,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选自《列异传⑤》)

【注释】

①共递相担:两人轮流地背着。②漕漼:水声。③咋咋:惊叫的声音。④索:求取。⑤《列异传》:志怪小说集,魏晋人作,内容大都记述怪异故事,原书已俟,鲁迅《古小说钩沈》辑存五十则。

【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谁?”鬼说:“我是鬼。”鬼问:“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他们)一起前往。

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走得心太急了,两人可以交替地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好啊。”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这是因为)身体重的缘故罢了。” 宋定伯于是接着把鬼背在身上,鬼没有一点儿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鬼渡水,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死不久,(这是因为)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直接背到宛市中,把鬼放下着地时,鬼化为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了。宋定伯担心它变化(成鬼),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当时,石崇说:“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定伯诳之

(2)步行太亟

(3)可共递相担

(4)了无声音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2)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

3.本文通过___和____两方面描写定伯与鬼相处,以及捉鬼的情景。

4.宋定伯捉鬼的过程是:

(1)(发生)_________;

(2)(发展)_________;

(3)(在发展)_______;

(4)(高潮)_________;

(5)(结局)_________。

5.宋定伯是个怎样的人?

6.世上本没有鬼,而本文却写得生动感人。请思考:文中的鬼,究竟可指什么而言?

【参考答案】

1.(1)欺骗 (2)急 (3)顺次,轮流 (4)完全

2.(1)宋定伯于是接着把鬼背在身上,鬼没有一点儿重量。

(2)宋定伯把鬼直接背到宛市中,把鬼放下着地时,鬼化为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了。

3.言 行

4.(1)见鬼;(2)装鬼;(3)哄鬼;(4)捉鬼;(5)卖鬼。

5.宋定伯胆大不怕鬼,机智有智谋。

6.可指害人的坏人,欺压百姓的官吏,或似乎很难克服的困难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