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喂,你头上的光太亮了

 真友书屋 2016-04-16


最近在读《阴翳礼赞》。


谷琦润一郎在书中写到日本近现代对于照明的追求,使得日式古典的阴翳之美丧失殆尽,赏月时月不够亮,夏日里的风景又过于炎热。作家在书里对这些“照明过剩”作了委婉的批评,但更多的,是惋惜。 


且不谈日本人对于“少就是多”的理解,大概处在世界巅峰,诸如无印良品这样素以简洁和朴素著称的设计,早已突破了日本本土的审美藩篱,来到了甚至像纽约这样以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名的城市,日以继夜地“攻占”着国际疆土。谷琦润一郎所怀念和向往的“阴翳之美”,所对抗的不是“多”,而是“过剩”。




作家谈到,日本居室的美与否,完全取决于阴翳的浓淡,别无其他秘诀。“西方人看到日本人的客厅陈设简朴,颇为惊讶。室内只有灰色的墙壁,别无其他装饰,诚然不能理解。这是西方人对阴翳之美毫无认识之故。日本人则不然,在阳光不易投入的居室外侧筑有突出的土庇,或缘侧附建走廊,更能避免阳光直射。淡淡的日光从庭院反射,透过纸门悄悄地进入室内……仓库、厨房、走廊等处,可用光色涂料,而居室则用沙壁,不过分明亮……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闪烁不定的光洒落在黄昏暗淡的墙壁上,仿佛以冀保存其艰辛的余生。”


日本人通过对光线的取舍和设计,巧妙的让光为建筑所用,成为建筑的气息,使整个建筑空间都变得更有灵性。这不是一种单纯的“少就是多”, 恰到好处的黑暗是溶于四周的,遮盖掉一些锋芒的和突兀的,用阴影去勾勒和表现物件和空间的内在,像绘画,也仿佛学会了自主的呼吸。




但如同黑暗终将敌不过光明一般,这种“恰到好处”也渐渐地被光线的过剩所取代。上帝说“要有光”,人类就发明了电灯,能够把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照亮得透透的。谷琦润一郎说:“菜年中秋,想去须磨寺的池中泛舟,集合了同伴,携带了食物盒,到了那里一看,那湖泊周围,五彩缤纷的电珠装饰得花团锦簇,月亮反而失去了光辉。”阴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眠不休的24小时的光明,这不仅败了斯人赏月之兴,更像是预告了某种生活的终止。


就像不知道从何时起,城市的夜空变成路灯般的橙红色一样,我也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剩成为了新的流行。


对,它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种流行。




从每隔两个月就会迎来一波宣传高潮的购物狂欢节,到数之不尽灭之不绝的创业公司;从排山倒海前赴后继的网络红人,到每一幢楼房里都会有一个的环游世界梦,世界的“过剩”早已超越了物质的丰余,伪饰以“自我”和“可能性”的面目,像给每个人的天空装上了永不熄灭的灯泡一般,循环往复地宣扬着“消费”、“成功”与“梦想”。如果说霍华德·休斯这样有万贯家财可供挥霍的人,实现梦想尚且要以生命为赌注,那么眼下这个仅靠一个微博或者公众号就能获得千万收入的时代,梦想和欲望的过剩,似乎实在是理所应当。


不知道这种“过剩”应当归罪于互联网还是市场经济,一来人们开始有能力和手段去追求“梦想”——不论它究竟是什么;二来,似乎有什么力量在说,追求更多的欲望并不可耻——多余是正当的,浪费是被推荐的,欲望是“自我”的觉醒。 手机有越来越多超能力,时间被无止境地用于生产,电视和意见领袖在金主们成捆成堆的钞票中向受众呼吁更多的消费才能带来充沛。只有一套房子早已不够了,年薪百万在北京也只算个屁,你不仅需要法国的包,日本的马桶盖,德国的跑车,需要从周一到周日各不相同的八套着装与九双鞋,还要能够在心情不好时立刻飞去伦敦喂鸽子。如果你一无所有,那至少你得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或跟创业扯上点关系吧,否则,我们还有什么好聊的呢?




可耻的不是你有忽悠千万投资的能力,或放下工作说走就走的随意;可耻的是你不敢追求那些哪怕你根本不需要的潮流,或竟然不向往金钱。是的,金钱成为了所有“过剩”唯一的落脚点,连“自由”都臣服在他的脚下。


1960年的电影《惊魂记》中有一句台词:

I don't use money to buy happiness,

I use it to buy off unhappiness.

(我花钱不是为了购买快乐,我花钱是为了收买不快乐。)


金钱变成了通往快乐的唯一路径。




可是,这些火焰般的“梦想”和“欲望”能带来的光明,能持续多久呢?它们会不会像遮盖了月光的霓虹灯一样,让其实本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们,彻底地失去了方向?


在我之前上班的写字楼附近,有一个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头,几乎是朝九晚五地坐在同一棵树下摆摊。一块白色的麻布上铺满了各种各样的茶包:干柠檬,玫瑰花,菊花,罗汉果等等。茶包的旁边有一张纸条,写着具体的价格,基本都在十块钱左右。除非是雨雪天,否则老头每天在我上班之前就已经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年复一年。我一直想跟他聊聊,想问他知不知道,十块钱现在连去一趟昌平的往返地铁票都不够,他面前的这个写字楼里,每天的交易额都是以百万为单位。但我想,他也许根本不在乎。因为摆在他面前的这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小摊,就是他在黑暗中的月亮,每天都在向他讲述着生活的唯一本质:苦熬。




啊呀呀扯远了,其实谷琦润一郎真的只是在讲阴翳之美而已啦。


想起某天夜里,我正上网,抬头见天空清朗,月圆如镜,散发着幽静的光芒。太美了。美得如同十几年前的夜,那时候,夜很黑很静,我屏住呼吸能听得见窗外细微的风声和虫鸣。


于是我关了灯。


就像谷琦润一郎说的:“不管怎样,减少照明总会得到谅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