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逗指导】来自校招面试官的感想

 昵称32510937 2016-04-16


我作为校招面试官的感想


上周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校招面试上,仔细数数一周大概面试了35个人。这也导致我周五晚上开车时状态格外差。当我堵在南北高架桥上时,我想到了一个精妙的比喻:面试就像开车,刚开始开车的时候感觉总是特别疲惫,因为还没有建立起开车的思维体系。而当熟练之后,只要按照规则操作即可,开车也就不那么累了。

正在我专注于琢磨这个比喻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前面的车已经离我很近了。“砰”的一声,我就撞上了前面的车。幸而人没事,就连车也只是掉了点灰。这件事足以说明即使你已经成了一个熟练的司机,稍有疏忽,依然会酿成大错。估计面试也是如此,即使是一个老练的面试官,稍有不慎,依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不过无论如何,我的确意识到面试需要一个成体系的评价系统。今年上半年+下半年我大概总共面试了近百个人。在上半年的时候,我还是主要根据直觉来判断是否通过的。但我很快发现这样做并不是很靠谱,因为我对面试的直观感受经常容易被我喜欢的一些特质所影响,比如如果一个面试者数学好或是GPA高,我就特别容易把ta放过去。但是这两点对于工作有帮助吗?这就是个问题了。而且我很容易觉得面试者数学不好或是GPA不够高,于是我心情不好,就把他们挂了。不过之前我的面试评价对于面试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面试也没有很多,所以我一般就凭直觉面试了。

当时HR看到我的面试记录感到忧心忡忡,她说:“DW,你的面试通过率这么低,那你让后面的人面谁呢?”我看了看我的面试记录,还是有一些人通过了。但是我挂人的原因也的确有些奇怪,比如有一个同学说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是图论,但是无法举出一个图论在现实中应用的例子,我感到很失望,就把他挂了。我也觉得这样有些不妥,但是后来没有时间继续进行面试实践,我就换工作了。上半年的面试就这样戛然而止,只留下我一片狼藉的面试记录。

到了下半年,我在新工作中又要参加大量面试了。而且很多时候我直接负责决定能否进入下一轮面试,而不是只提供参考性的面试评价。于是我觉得我不能像之前一样随便面试了。我要想一想面试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考察什么方面,从而结构化地进行面试评价。

总体来说,如果是一面的话,我一般会看三个方面:当前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与工作岗位的契合程度。鉴于我这轮面试主要是偏技术,所以其他问题我会留给HR姐姐和老板们去问。

当前技能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经常在面试中遇到很多同学说:“我知道我没有相关经历,也不太了解相关工作,但我有一颗想成为XX(主要是产品经理)的心。”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有这颗心,请证明给我看。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面试官不喜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因为如果你都不知道这份工作做什么,我其实很难判断你对这个工作是不是真有兴趣,以及你能不能做好相关的事情。当然,总体来说,对于在校生而言,只有那些特别努力的人才会有一些相关的实习经验,这也侧面说明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但如果完全没有相关经验,我并不会因此就拒掉一个人,我会再看另一个问题:大学是否有任何杰出成就?如果有的话,比如GPA高,我依然会优先考虑,因为能把一件事做的特别好的人,往往也能做好一些其他事情即使同学们在大学的杰出成就是音乐体育之类和我们的工作内容无关的事情,我也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过遗憾的是人们往往也没有什么杰出成就,于是我只能告别他们了。

对于校招的同学而言,学习能力这一要点同样是重中之重还是以开车作为比喻,学生们在上学的时候学习了车辆相关基础知识,打过多局赛车游戏,还去驾驶模拟实验室体会过驾驶的感觉。请问,他们能在毕业后立刻成为优秀的出租车司机吗?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刚毕业的学生和成熟的工作者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填补这一鸿沟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工作中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也强烈依赖于他的学习能力。工作和学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外在的学习压力几乎消失了。于是很多人就停了下来,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技能,浑浑噩噩地原地踏步,着实令人遗憾。

不过考察学习能力远比考察现有知识水平要难得多。在考察学习能力方面,我发现大家总是各出奇招。比如我听说有人每次面试都问:“请给我讲讲你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经历吧!”然后面试者都惊呆了,因为从来没有人准备过这个问题。我一般没有这么激进,我只会让一个人先讲一下自己的某段经历,然后把这段经历改造成计算题或是拓展性问题。结果还是挺有趣的。面试者往往能很好地讲一段自己的经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自己做过的事有深刻的反思和理解,也很少有人就自己做过的经历提出值得思考的好问题。自从我开始使用这个面试方法后,面试区分度就进一步提高了,我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人们到底适不适合他们投的岗位呢?对于校招的同学来说,想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真的太难了。短短的大学生涯完全不足以让大部分人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人们跟风投某些职位的情况特别严重。我只好把每个职位的特点拆成几个小问题,旁敲侧击地问同学们到底喜欢做什么。比如在上一份工作中面试的时候,我一般会让面试者快速算一个有特别多数字条件的计算题,如果ta见到数字望而生畏,我也就停止面试,不让同学们到实际工作中再受苦了。然而人们很难反思自己的特质,却容易执拗于心中以为美好的职位。有时即使我提醒他们这份工作并不合适他们,同学们也很难真的听明白我在说什么。于是后来我也放弃了,不再提出无用的建议。

这件事让我想起几年前的自己是多么执迷不悟,又想起即使到了现在,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依然是件困难的事情。前几天我遇到大学好友L同学,也聊起了当年对工作的选择。L同学毕业后飞跃重洋,学有所成,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行之一找了个工作。于是我揶揄道:“恭喜啊,终于进你梦寐以求的 big name了。”他一脸尴尬,表示自己早已看淡声名,专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次只是恰巧进了某大投行下的小型基金团队,并非如当年追求大投行实习那样盲目。然后他又谴责我:“你当年看着我犯傻,总是想去不该去的工作,为什么不提醒我?”

我表示当年我自己也见识浅薄,根本参不透这一切。更何况,当时即使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是错觉。我们也听不明白。L同学问:“现在看来,当年我们努力追求同学们心中的好工作。但却不知道人们的认识是有偏差的,这些所谓的好工作并不是适合我们的,可是为什么当年却执迷不悟呢?”

回想这几年,我觉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惨痛的教训才能发现自己喜欢的方向,过来人的谆谆教诲我也真是没有听懂过。高中生们总是喜欢报考数学专业,是因为他们在高中只学了数学而不知道还有那么多专业也许适合自己。而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们又总是喜欢报名那些自己听说过的工作因为在校园里还没有见过外面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所以我见到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的同学往往会给更高的面试评价,因为他们认真思考和探索过适合自己的方向。但是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大多数时候我看到迷茫的同学们都很无奈,因为我深知自己也帮不上他们,也只能期盼他们自己想明白了。

校招真是个辛苦的工作。尤其是我还是个友善的面试官,即使我在前三分钟就觉得面试者过不了,我也会尽力坚持面试到15分钟,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这就更累了。更可怕的是,有时面试者每个问题都不知道,我在不断换题的节奏中问完了所有问题,却发现时间只过去了10分钟,于是就会陷入深深的绝望。对于这一困境,我发现W同事的做法是:只要面试者回答不上来问题,他就一直等着,直到时间耗尽。有一次,他拿着一张图问面试者:“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处理缺失值?”面试者答不上来。于是他就坚持等着,一句话也不说,可能是因为不相信面试者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来。最后我看来面试的小姑娘都快哭了。这真是延长面试时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友善的我并没有这么做,于是总在辛苦地问些有的没的的问题,感到格外疲惫。

但总体来说,面试还是个有效的反思,我从同学们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我,也看到了即使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依然存在的问题。不过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我想到曾国藩老先生在晚年才写了一本叫做《冰鉴》的书,着实说明面试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思考一辈子才有经验。也许日后,也会像今天看昨日一样有新的见解。

(来源:Offerg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