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人张:袖子里笼泥信手拈来,摆摊贱卖恶霸张海五

 青梅煮茶 2016-04-16

天津泥人张彩塑创始人张明山

徐悲鸿曾盛赞泥人张:“色雅而简,至其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作品中,只有历代帝王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

如今“泥人张”的名号,已经响彻大江南北了。但泥人张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一代“泥人张”又是何人,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泥人张”的历史已有170余年。清末天津民间艺人张明山擅长用泥塑造人物,堪称一绝,当时的天津民众一说起张明山,“噢,就是那个做嘛嘛像(做什么像什么)的‘泥人张’”。“泥人张”的第一代是张明山,擅绘事,把西方的写实技巧和中国传统民塑技法相结合。

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曾任师爷,做些小泥玩具贴补家用。张明山于是对泥塑产生浓厚兴趣,经过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终获独得之秘。张明山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抟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可见技艺之纯熟。他对人物动作处理的协调自然,比例结构准确,骨骼与肌肉塑造真实可信,衣着捏塑简练合理。泥人张色彩静雅和谐,“三分塑,七分染”,颜色雅致,层次丰富细腻,至为传神。

传说,“泥人张”喜欢在袖子里笼一块泥,随想随捏,很短的时间里就能捏出酷似真人的泥人。18岁那年,京剧名角余三胜来天津演出。戏没唱完,张明山已经从袖子里捏出了余三胜的泥人,“只比真人少一口气”。时至今日,《余三胜像》成为早期京剧形象的惟一依据,甚至被印在相关书籍中作为重要佐证。张明山为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的父亲、叔父所捏的塑像,让这位严谨的学者心生敬佩,破例为张明山立传。而徐悲鸿拜访严修时,同样对这两件塑像印象深刻,他认为泥人张这种集雕塑和彩绘为一体的浪漫写实作品可以被称为“绘塑”。

张明山木兰从军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还写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张明山常常在酒馆里观察生活,寻找创作灵感。当时恶霸张海五有意找茬,他听说过张明山在袖子里捏泥人的传说,就故意恶言恶意挑衅。张明山不动声色,当场从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三两下就捏出了张海五的头像,往张海五面前一掼,转身离去。张海五不肯罢休,冲着张明山的背影叫骂:“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没想到第二天,泥人张在估衣街摆开了“贱卖张海五”的泥人摊子,大小泥人都肖似张海五,标价极低。张海五只好花钱买走所有自己的泥人塑像,从此再也不敢挑衅了。

张明山一生作品大部分送给朋友,也为宫廷制作了一些,极少在社会上出售。

可以说,泥人张的第一代还没有商业化。到了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这里,泥人张才开始了真正的商业化经营,设立了作坊。正因为如此,后来第三代、第四代传人的作品,大多也用的张玉亭的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