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本质,就是拥有金融牌照的大数据公司。”日前,在“2015(首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首届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研讨会”上,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烨东发表主题演讲称,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2.0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体量超乎想象
“从2007年第一家P2P进入中国的拍拍贷开始,我们叫1.0时代,以普惠金融为主要特征,得到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朱烨东表示,2014年整个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从2015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2.0时代,特点是监管比较规范,发展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发力。
根据中科金财与人民银行研究局以及金融研究所等学术单位的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大众了解的情况并不相同。他介绍说,2.0时代的互联网金融,未来最大的参与者将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体量将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以债券及收益权为核心的金融资产交易及场外衍生品交易,将成为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朱烨东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的银行对金融社会的控制力度和影响力远远高于美国。“美国是一个非常市场化,且银行资产只占15%的金融社会。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银行凭借庞大的资产规模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截至2015年6月30号,银行资产在中国金融资产中占比是92.4%,也就是说所有的非银资产,加上创新的商业模式,加在一起只占7.8%。”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年,近1000家P2P平台跑路。朱烨东表示,中国P2P行业过去经历了并不理性的草根式快速发展,全行业大多用高息揽存的方式运营,包括刚性对付的承诺。但从2015年开始走向规范化和集中化,正处于由无秩序监管到有序监管,再到重度监管的变化过程中。“从研究数据来看,投资人已经趋于理性了,愿意投长期的、低利率、低回报的项目。到2015年10月,行业综合收益率已经降到了12%,开始向理性方面发展。”
在P2P网贷行业走向规范和理性的过程中,信用体系建设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而完善的信用体系正是风控和P2P平台稳健运营的基础。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通过收集借款人或投资用户的个人信息、社会活动信息,能够比较全面掌握一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判断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此外,朱烨东还列举了一组数据向听众介绍中国P2P行业的发展现状:到10月份为止P2P平台共3598家,全行业的年成交量到了7000亿元,贷款余额350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72倍。投资人数则达到了247万,环比增长2%,借款人数达到58万,贷款周期从平均三个月延长到了6.78个月。
互联网征信将全面导入互联网金融的应用
不久前,互联网金融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朱烨东认为,在“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金融会有以下发展趋势:第一是国家支付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体系、人民币支付体系、企业支付担保体系都会进一步的落实;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第三是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牌照目前还比较混乱。
“中国互联网金融主要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普惠金融和共享经济。互联网征信将会全面导入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因为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和杠杆。同时,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双向的混合和并购,也会获得巨大的发展。”
朱烨东表示,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在互联网金融中拥有核心地位。截止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收录了将近两千万的企业用户,日均查询27万次,8.5亿自然人的信息已经入库,日均查询是106万次。2013年中国征信市场整体规模是20亿左右,有3亿人的贷款记录,剩余的5亿人完全没有征信记录。
“这给从事征信业务的企业留下非常大的空间,美国的征信市场约650亿美元的规模,我国的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3倍,以此推算,中国的征信市场空间大概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朱烨东说:“为什么有必要加大对大数据公司、云服务公司的投入和投资?因为征信首先是要有数据的。这一点在美国的征信行业已经非常明显了。”
“一方面,第一批八家征信机构的第二批验收已经结束;另一方面,在征信方面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朱烨东断言,随着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本质将是金融牌照的大数据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烨东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地理空间结构会发生重构,“原本金融发达的东部与沿海城市将会向内陆和东北迁移。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也会走出国门,随着人民币全球化,向全球进行辐射。”
 [责任编辑:张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