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瘦西湖【四】 如今,“白塔晴云”为东中西三进院落,以粉墙隔开,门洞相连。院墙如折扇,多开漏窗借景。园门面东,为青砖异形式门,门上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门后筑半亭。东院地面为几何形青砖卵石铺装,院内叠湖石植松柏、紫薇、紫藤、凤尾兰。“积翠轩”坐北朝南,瓦屋三楹,槅扇门窗,内悬现代书法家赵冷月书“积翠轩”匾,轩堂柱挂篆书楹联“叠石通溪水;当轩暗绿筠”,为清朝金棕亭集句,现代书法家王个簃(yí)所书,落款“甲子重阳秦石鼓文笔法作篆”。此联集唐朝许浑、刘宪诗句。轩北植绿树芭蕉,郁郁葱葱,与东院粉墙相隔,有葫芦式园门相通,门上嵌石额“涉趣”。东院南部倚墙有竹树湖石点缀其间,南墙下架空,用湖石围成一勺水池,墙外湖水与院内池水相通,体现了联句“叠石通溪水”的韵味。轩西侧为曲廊,依西墙而筑,曲廊南端建有“半青亭”,阁内海棠式门贯通东西两院,门洞面东,上嵌石额“半青”由画家沈迈士题。或是取自北宋晏殊诗句“春色渐浓人未觉,玉阶杨柳半青青”。亭柱挂楹联“小院回廊春寂寂,碧桃红杏水潺潺”,此联集唐朝杜甫、许浑诗句,由著名书画家程十发所书。 ◎州同,清朝知州的佐官。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属于散州的,则与州判分掌粮务、水利、海防、巡捕诸事,均为从六品官。 ◎叠石通溪水,出自唐朝许浑《奉命和后池十韵》:叠石通溪水,量波失旧规。芳洲还屈曲,朱阁更逶迤。浴鸟翻荷叶,惊蝉出柳丝。翠烟秋桧耸,红露晓莲披。攀槛登楼近,停桡待客迟。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性闲鸥自识,心远鹤先知。应想秦人会,休怀越相祠。当期穆天子,箫鼓宴瑶池。 ◎当轩暗绿筠,出自唐朝刘宪《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一作《陪幸五王宅》):北斗枢机任,西京肺腑亲。畴昔王门下,今兹御幸辰。恩光山水被,圣作管弦新。绕坐熏红药,当轩暗绿筠。摘荷才早夏,听鸟尚馀春。行漏今徒晚,风烟起观津。 ◎春色渐浓人未觉,玉阶杨柳半青青。出自宋朝晏殊《立春日词·内廷》(其四):双金缕胜延嘉节,五彩为幡奉紫廷。春色渐浓人未觉,玉阶杨柳半青青。 ◎小院回廊春寂寂,出自唐朝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碧桃红杏水潺潺,出自唐朝许浑《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南郭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猿来近岭猕猴散,鱼下深潭翡翠闲。犹阻晚风停桂楫,欲乘春月访松关。几回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 ◎别业临青甸,出自唐朝李峤《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前轩枕大河,出自唐朝许浑《潼关兰若》:来往几经过,前轩枕大河。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出自唐朝王翰《子夜春歌》: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名园依绿水,出自唐朝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一: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仙塔俪云庄,源自唐朝马怀素《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季月启重阳,金舆陟宝坊。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帝跸千官从,乾词七曜光。顾惭文墨职,无以颂时康。联句改“俨”为“俪”,意为仙塔和云庄相对相望,如同伉俪。 ◆阮亨(1783~1859),字梅叔,号仲嘉,清代文学家,扬州仪征人。阮金堂之孙,阮承春次子,过继给阮元二伯父阮承义为子,阮元从弟。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副贡。品学端方,诗文精敏。幼随宦京师,作《蕉花曲》,人称“阮蕉花”。尝随阮元幕于浙杭,壮年诗学益进。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不就。家业毁于太平军兵火。所撰骈体文、古近体诗、词录、诗话、传奇、随笔、杂记等十一种三十六卷,汇为《春草堂丛书》刊行,还有《珠湖草堂诗钞》、《琴言集》、《珠湖草堂笔记》等。所辑、校有《七经孟子考文并补遗》二百卷、《广陵名胜图》、《皋亭唱和集》、《淮海英灵续集》十二卷、《广陵诗事补》等。 ◆赖少奇(1915~2000),现代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一作赖少麒。广东普宁人。曾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校,早年从事木刻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华东文联秘书长、上海、安徽文联主席等职。早期从事版画创作,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山水画闻名,宗法新安派诸家,画风雄浑凝重。书学金农、邓石如,作漆书富金石气。 ◆赵冷月(1915~2002) ,名亮,堂号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幼从祖父赵介甫习文学,攻书法。23岁投于徐墨农门下,受学五年。 ◆王个簃(1897~1988),原名王能贤,后易名王贤,字启之,号个簃。江苏省海门市人,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少笃好诗文、金石、书画,27岁为吴昌硕弟子。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上海美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晚唐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开成元年受卢钧邀请,赴南海幕府,后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晚年归润州丁卯桥,自编诗集《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杜甫齐名,并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讽。 ◆刘宪(655~711),字元度,唐朝宋州宁陵人。刘宪十五岁举进士,授阜城尉,历任县尉,累进左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尚书工部员外郎。后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又迁兵部、工部侍郎,拜秘书监。景龙初(公元707年),为太子詹事,兼崇文馆学士。宪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沈迈士(1891~1986),名祖德,号宽斋,以字行,浙江湖州人。早年随母学画,后入上海震旦大学,获文学学士。曾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佥事科任职,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文科讲师、北京古物陈列所副所长。其善书画,有《沈迈士画集》传世。 ◆程十发(1921~2007),名潼,上海松江人。海派书画家,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学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斋名“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上海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等。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朝诗人,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少有才名,二十岁擢进士第,官监察御史,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时,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于玄宗开元二年(714)。 ◆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江苏润州丹徒(今镇江)人。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举进士,又应制举,擢进士第。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颜文梁(1893~1988),字栋臣,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11年入商务印书馆画图室学习西画,1922年与胡粹中、朱士杰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回国,主持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教学,1953 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出版有《颜文梁画集》、《油画小辑》、《欧游小品》及水彩画集《苏杭风景》等。 ◎繁华及春媚,出自南北朝刘宋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红药当阶翻,出自南北朝萧齐谢朓《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玲珑结绮钱,深沈映朱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兹言翔凤池,鸣佩多清响。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册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花柳含丹日,出自唐朝宋之问《麟趾殿侍宴应制》: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楼台绕曲池,出自唐朝卢照邻《宴梓州南亭得池字》: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红桃绿柳垂檐向,出自唐朝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碧石青苔满树阴,出自唐朝李端《题元注林园》:谢家门馆似山林,碧石青苔满树阴。乳鹊眄巢花巷静,鸣鸠鼓翼竹园深。桔槔转水兼通药,方丈留僧共听琴。独有野人箕踞惯,过君始得一长吟。 ◆鲍照(约415~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久居建康(今南京)。南朝刘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有《鲍参军集》。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萧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清新秀丽,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王板哉(1906~1994),别名王兆均,号语讷,又号半呆、半憨。著名国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3年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因聪颖好学,深得齐白石的喜爱,同师事黄宾虹、闻一多诸位先生。白石老人曾为其制印“半憨”,后因谐音“半呆”,改名为“板哉”。1962年入扬州国画院,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诗人。其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卢照邻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七卷本《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欧阳中石(1928~ ◎宋朝姜夔《琵琶仙·自度曲》: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曾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艺术全才。姜夔晚居西湖,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传世。 ◆陈文和(1946~),江苏扬州市人。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曾点校《刘熙载集》,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 ◆蒋永义(1946~),江苏扬州市人。自幼爱好书法篆刻,1964年拜扬州印坛耆宿,蔡巨川(易庵)先生为师。以秦汉为宗,书法习秦篆、魏碑、汉隶,后又从林散之、孙龙父、桑宝松先生游学多年。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竹西印社社长,南京印社副社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