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 行书《风起》自作诗

 雨林修养馆 2016-04-17
潘天寿 <wbr>行书《风起》自作诗

潘天寿 行书风起自作诗 匡时2014秋拍成交价93.15万元

        潘天寿最擅长的书体是行草、次为篆隶,楷书较少见。由此知道,他偏嗜更适宜抒情的书体,因为这样更能发抒他雄肆奇逸的审美理想--阳刚之美感。当代书家沙孟海认为潘天寿书"从结体、行款,到整幅布局,惨淡经营,成竹在胸,挥洒纵横,气势磅磷,富有节奏感,可说独步一时。"书家余任天先生也说:"没有潘天寿的书法,就没有潘天寿的绘画。"
"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的艺术法则被潘天寿完善地体现在书作上。在重视笔法结字"实处"的同时,在"虚处"--无笔墨处尤见其匠心。藏露、虚实、刚柔、明晦、向背等对偶辩证因素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超的立意和独到的构思给人以"书外之书"的不尽之意,由此诞生的丰富意蕴使读者过目难忘。这不能不说是潘先生书法的突出特色。有与无、阴与阳、刚与柔、松与紧。疏与密、开与合被潘天寿相反相成地统一在作品里。豪放恣肆而不失沉郁含蕴,雄强茂密而不失清朗俊逸,"实处""霸悍"得可以、"虚处"蕴蓄得蛮足,其丰富变化确有开合生风、俯仰生姿之致。潘天寿书法有很强的章法美。这种个性化章法,很好地生成其意境构思美感。参差错落、争让聚散、开合跌宕、伸缩俯仰的章法。黑与白、密与疏、松与紧、承与接的视觉对比使得其书风神俊迈、脾吸样现造险救险,形成了章法韵律的特殊风范。自然,奇正之变不是潘先生的首创,然而是他把这种美感推上了"极致"。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款识:耐生仁弟属书,辛丑初春寿末是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