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叶村论画(一)

 C音MM 2016-04-17

黄叶村论画(一)

冯怀远

  恩师仙逝,已半载有余矣!忆当初,听雨楼(恩师生前住宅)中,笑声朗朗;画室之内,春意融融。先生平日风采飘逸,神笔与妙语共生。及发病住院数月,朝朝暮暮,床头椅边,陪先生长谈款叙。晚间相伴,我便将布椅放平,半躺半坐,打发漫长的早春之夜。然每于更深人静时分,听窗外江风阵阵、汽笛长鸣,先生难以入睡。此间我们或谈心,或评章酌句,此唱彼和,谈笑间直至鸡鸣。

  恩师生性豪放,谈吐恢宏。每有精论,我必先默记腹中,归去便抄录纸头。今特精选一二,以便世人更好地了解、研究先生的为人和艺术。


  作画不可拘谨,尽兴才能传神,洒脱才能画出自然形态。自然、流畅才有意趣和气势。画面生动,有艺术感染力,能够引人入胜,这就叫气韵生动。(1985年12月29日于听雨楼)


  不单是以人为师,还要师造化。要仔细观察自然,要认真推敲各个不同的物种何以千差万别的道理。比如,山禽飞时腿脚缩于腹下,水禽飞时,两腿向后伸直。山禽尾长,水鸟尾短。再如鹤有三长,腿长、嘴长、脖子长。为什么呢?因为它生活在浅水边,靠捕捉小鱼为生,这三样东西短了就不方便。(1985年12月31日于听雨楼)


  黄山松别具秀姿,是与黄山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黄山山高风大,故叶子皆生得一层一层,呈水平面之状,以减轻风力的摧残。靠山的一边离石壁很近,故枝叶少而且短;向空的一边天地开阔,无遮无碍,故树枝可以自由地、尽情地向外伸得很远很长。(1981年春节前一日于作画后)。


  葡萄的藤和紫藤的藤一个有节,一个无节。且硬度也不同。菊花的梗也有柔性,但与前两件东西又不同。这些在画法上都要有区别,不然,事物的个性就画不出来,也就不会有传神之笔。没有气韵,不能传神,不是形神兼备,而是形神兼失。(1981年6月中旬作画时)


画竹先画竿,画竿之法,可先将笔头饱蘸淡墨,再将笔尖蘸些浓墨,用侧锋可画出粗竿,取得明暗阴阳之效果。笔身稍直,画出的竿稍细;要画细竿,可用中锋写之。

  画竿要一气画完数节,中途不可停顿或醮墨。停顿则气势易断,醮墨则使相邻的两节墨色深浅悬殊。既不合理,又不好看。

倘若一幅之中有三株以上竹子,每竿墨色则应有所变化,不宜浓淡相同。

  画竿要留出空节,画节墨色要比画竿稍浓。用笔从逆势入,然后用隶书笔法翻出来。(1981年2月7日作画后)


  画叶先画浓叶,淡叶穿插其中。淡叶的多少、位置,应力避与浓叶相等或成轴对称。

  画竹之法,必当画出竹子的气质和神态。借竹写意,以竹寓情。章法要安排得有疏有密,错落有致,方显得新鲜有味。(1983年4月5日)


  写竹分四时。春夏之际,枝繁叶茂;秋冬天气,枝硬叶稀。另外还有老嫩之别,嫩竹叶密,老竹叶稀,枝条也变得又硬又脆。竹子的一生与人颇似,我现在70多岁了,我的头发比起年轻人就稀一些,颜色也不同了。(1983年9月30日)


  吾素爱画竹,喜竹之性,故自号竹痴。幼竹能掀破巨石,破土而出,因其未出土时先有节;望风而长,挺拔自立者,盖因其虚心向上矣。人要有钻劲,要有毅力。要像一根未出土的竹笋,它要出来,连一块300斤重的大石块也压不住。(1983年12月1日作画时)


  名家画竹,皆云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所谓密不透风是说密的程度,是讲章法的多变,并非真正的不透风。树叶虽密,阳光照射,地面树下尚有点点光圈,这叫密而见缝。假如真正不透风,画出的墨竹成了墨斑一块,无枝无叶,有什么好看的呢?(1983年12月18日作画时)


  东坡、文同胸有成竹,板桥胸无成竹。此皆历史上的名家,自是各有千秋。我是动笔之先,胸有成竹;动笔之后,胸无成竹。动笔之先,头脑中闪现出一个形象,画在纸上以后,则只看到纸上的形象,失去了头脑中的形象。继而,则须综观全局,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其实,即如东坡居士,也必不能把一幅墨竹每枝每叶的具体形状和位置、大小等细节,事先想得那么清楚,这是办不到的。(1987年7月24日傍晚于病床)


树不成材方入画,饿虎瘦鹰路宜斜;

一生兰草半世竹,圈圈点点画梅花。

(1987年4月17日夜,先生于皖医病房谈兴甚浓,谈笑间吟诵而成)


  竹枝生叶处叫丁香头,相合的地方叫鹊爪,画枝时下笔要遒劲,意态要生动,行笔要快,不可迟缓。竹枝是直起还是弯曲?弯曲到什么程度?此需心领神会方见其妙,老枝硬脆少柔性,多挺然而起;嫩枝叶多而肥,必下垂;风雨之竹亦应各有不同,需随时而变。(1979年12月3日作画后)


  画叶用中锋。板桥画叶常用侧锋。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古人有“人”字、“分”字、“个”字等等,我是用“人”字之法。其实“人”字相叠,便成“个”字和“分”字。

  画叶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又,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此古人成法中不可犯者。(1980年1月28日)


  画竹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自上而下。东坡居士喜欢一株自下而上,另一株自上而下,一往一返。有一种自然连贯之美。

  我画小竹及小枝无定法,叫做“从心所欲”。画大幅竹因其上下者长,喜欢横放宣纸,自左向右画竿,既方便,又可做到一气呵成。不然,胳膊太短,不易画到头,中间一停顿,气韵就没有了。(1987年2月26日于病房)


  梅、兰、竹、菊惯称“四君子”,墨竹与兰草相配更好看。竹子挺拔向上,有君子之风;兰有美女之秀姿,画在一起,如美人配君子也。(1987年2月28日深夜)

......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