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竹画法(三)点节

 读书作乐 2022-03-10

3.点节
  竹子以高风亮节著称,故要体现竹子的品性,写墨竹时点节十分重要。历代文人中除了苏轼不点节以外,其他几乎人人都十分注重点节。为了突出竹子的亮节,画家往往用浓笔重墨来点节。元代柯九思认为点节应用隶书笔意,大概也由于隶书显得厚重的缘故。点节用墨,宁浓勿淡,淡了缺少精神。
  竹节由竿环和箨环两部分组成。箨环是竹笋箨片脱落处留下的痕迹,它围绕竹竿一周,为竹节的下面部分;竿环在箨环上面,更加突出。宋元文人写竹注重写实,故往往用上下两条横弧线来点节,即后人所谓圈节法。具体画法,元代李息斋在《墨竹谱》中写得十分清楚:立竿既定,画节为最难。上一节要覆盖下一节,下一节要承接上一节。中间虽是断离,却要有连属意。上一笔两头放起中间落下,如月少弯,则便见一竿圆浑;下一笔看上笔意趣,承接不差,自然有连属意。不可齐大,不可齐小;齐大则如旋环,齐小则如墨板。不可太弯,不可太远;太弯则如骨节,太远则不相连属,无复生意矣。
  清代《芥子园画传》则以歌谣表达了点节枝法:竿成先点节,浓墨要分明;偃仰须圆活,枝从节上生。
  自清代写意墨竹兴起后,点节也就从两条横弧线简化为一条横弧线了。一般用字形的横弧线,由左向右画,或用字形、螳螂眼形的两点,笔法顿挫,生动自然。
  由于自然界的竹子往往越大竹节越不明显,越小竹节越大,故写墨竹时也是细竹大节。郑板桥就喜欢画大节的细竹。

墨竹画法(三)点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