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姥山游记

 牛人的尾巴 2016-04-18

天姥山游记

/闫旭东  2016年4月16日



 
 
 

 据说天姥山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圣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瀛洲是海客描绘中:大海里那虚无缥缈的仙境,在普通人类生活中太过虚幻,无可捉摸。而人间的天姥山虽然在云霞明灭的天际,作为普通人类,我们或许可以看一看,天姥山连着天、横梗在空际,气势非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所能比较啊!

我真的被李白所描绘的圣山震倒了,气势盖过了五岳(每一座都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圣山啊!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哪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先让我们体会一下大诗人李白的梦游经历吧!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是怎样的一片唯美的仙境啊!我用语言难以描述,只有在梦里,在动画里,在李白的想象里才有的仙境,人间真的有吗!回答是肯定的:有!据说在浙江新昌县境内

这次去客户处办事,刚好到新昌,来的不容易!机会难得,一定要去体会一下李白的感觉,体验一下大诗人梦中的足迹。也许能踩到古代圣贤的足迹。

 

 415日我们从新昌客运站出发,到新昌汽车东站转去儒岙的车,一路上景色果然不错,两边青山叠翠,如入画图,中间公路一边,山溪伴随公里向前延伸,山溪里零落的几户人家和保留完好的老建筑,如同进入了一个世外仙境。 

 

经过打听,我们从斑竹下车,打算由登山的小路直接登顶,下了车因为没有导游也没有地图(据说天姥山已经入选了国家级风景区,新昌真应该把指示图做好,大力宣传这个旅游项目),真不知道怎么行走,这时刚好看到了在山间田头劳作的农人,于是我们就下了公里,跨过山涧,到田间问路问询劳作的古“越人”的后人,证实了这条上山的道路。 

 

山涧溪水潺潺,哗哗的流水声,让我这个长久生活在城市的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遥远的过去,哗哗的流水,拨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把我的记忆带回到我小时候,老家庄子边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小河应该为淮河的支流高塘湖(窑河)的上游。记得那时候河边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我常常骑着我家的老水牛,来到绿草丰茂的河边,把老水牛放到河边吃草,然后就躺在河边茅草厚实的地方,倾听者小河里哗哗的流水声。那时除了雨后,平日里小河的流水并不多,流水声也不大,持续不断的传出哗哗声,别样的悦耳。特别是在春天无风的中午,被暖洋洋的太阳嗮着,躺着草丛里,看着麻雀在湛蓝的天空中戏耍打闹,耳边哗哗的水流萦绕在身边,那是多么恬淡惬意安详的岁月。可是这样的环境及这样的岁月,早已如海客心目中的瀛洲。

 

 山里的水清澈透底,水中布满了大小错杂的石块,石块由于常年被水流洗刷,变得圆润而祥和,据说这山涧里的顽石,常被当地农家拾取,制作成日常器皿:捣臼、木勺、面杖、磨盘,这也算是有灵气的家用器皿吧!还有石块自然雕琢,存现不同造型:狮、虎、猫、狗等,深的游客喜爱。

登山之前,刚好踩过一座石拱桥,看桥边立的牌子名曰二盘桥,这座石拱桥虽然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岁月,石拱下面长满了青苔,石缝中还有不知名的小草,山涧清澈的流水从桥下顺着山沟流向远方,站在桥上,眺望着山涧的远方,农田、远山组成一副典型的中国现实的水墨画图。 

 

过了二盘桥有两个方向可走,一条是登山向普济庙和龙吟潭方向,另一个是茶亭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直接登山向龙吟潭方向,一段小陡坡,山势总体并不陡峭,龙吟潭距离蹬山起点处不远,没过多久就听得哗哗的水声从前面传来,因为不是周末,山里几乎见不到人影,更没有其他风景区的人头攒动现象,正是游临仙境的好时光。

因为不是雨后,龙吟潭的水流并不大,我们先在龙吟潭的下段,站在一座木质的小浮桥上,仰望一小挂瀑布从深幽的山石里探出,形成一汪清澈的水。此景此境突然有坐下来盘腿、闭目、静心去吐纳圣山中清新之气,聆听大自然所赋予的妙音的冲动。  

  
 
 
 
 

龙吟潭并没有李白诗中描写“望庐山瀑布”那种磅礴气势。但这里的瀑布却有着另一种风味,那如匹练的水流从大石的缝隙中突然冒出,直落潭中。远望,正象古代山水画中那挂在山间的白练,让人真正从现实中理解和读懂了古代文人那种心向山野的文人特质。 

 

水落入潭,如龙在吟,这也许就是龙吟潭的得名吧。

过了龙吟潭就是去蹬北斗尖主峰,沿着登山者开采的小路,我们向北斗尖进发,山路时缓时陡,山间植被丰茂,这里没有原始森林那种巨树带来的阴冷和压抑,在山路的两边,有着平地能见的小草和野花,也许是这里气候及海拔的原因吧,我想将来在平原上许多小草的品种被我们用除草剂灭绝了,这里也许能保留下他们的火种吧!经过地球数亿年的进化、筛选,地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丰饶的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含有人类需要的各种成分(如青蒿素的发现),许多成分并不是我们人类短期能够合成的,它们以奇特的方式,为我们人类呈现了各种味觉、视觉和触觉等丰富的感受并为我们战胜大自然、战胜疾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间偶尔冒出几朵小白花,这些花并不浓艳,但很素雅。不时的还有几支似乎是杜鹃一样的红花开在万绿丛中,调和着山间的色彩,让登山过程变得不单调和寂寞。  

 
 

伴随着我们登山的是一路山涧里的水声,当你满身大汗,感觉到登山的辛苦,您可以在路途的水潭中掬一捧清澈而凉爽的山水,洗去满脸的汗珠,同时洗去登山的辛乏。

“这是什么?”伙伴的一声惊叫,我忙顺着他的手指,向一个树根下看去,一条红色的小蜥蜴在一页红色的树叶边谈着小小的脑袋,这是“四脚蛇”(蜥蜴的别名),很少看到这种色彩的蜥蜴,也许这是天姥山的圣物吧!后来的山路中我们遇到了许多这样的蜥蜴,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青色的树蛇,它们是天姥山的真正主人。 

 

但愿我们人类能好好保护好这块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圣地,让这些大山的主人真正享受着自然所赋予的神圣权利。

登山的路时陡时缓,正适合休闲登山,当一段陡峭的山路,让你的心跳加速,感觉不能坚持时,却豁然的转出一段平缓之地,让你把急促跳动的心脏刚好抚平。因为不是晴天,山间的温度并不高,但是我们还是满头大汗。途中在清凉的山涧中洗上一把脸,感觉体温降了一点,那爽快真的难于用语言表达。 

 

途中有一个岔路,可到“营地”,另一处直接登顶到“北斗尖”,我们选择了后者——登上“北斗尖”。其实后来才知道“营地”那里也可以登临“北斗尖”,只不过那里登山的路要缓和的多,并且失去了路途的险峻,这不是我们的选择。

登山的确很累,越近山顶,由于体力消耗,越是能体味出登上高峰的不易。其实想来:不管是登上事业高峰,登上学业的高峰,登上人生的高峰,往往都和登山一样,能坚持不懈,不畏艰险,才能登上顶峰。同时还有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正确的路途。

“永不能放弃!今天必须登上顶峰!”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同伴,我也备受鼓舞,是啊永不放弃,向着一个方向——顶! 

 
 
 

“就要到顶了”看着眼前的一个“峰”我也高兴的喊了起来。但是不一会却又让我备受打击,原来我们登上一个假峰,“这里不是最高峰”抬头向前望去,原来翻过这个小峰,前面还有一个更高的“峰”在等着我们。看着还有一段陡坡才能登上最高峰,我的腿不禁一个哆嗦!

这也许正是今天登上所得:人生的顶峰不止一个,只要你敢于登更高的峰! 

 

腿实在不听使唤,找了一节树棍,作为拐杖,听说拿着拐杖登山比较省力,经过一番挣扎和努力。一段陡峭的山坡终于被我们战胜,胜利就在眼前,抬眼近在眼前的山顶,一座观景塔正在建设之中。我们鼓足了最后一点气力,终于登上了山顶“北斗尖”。 

 

登山的过程是艰险的,但山顶的风光却让你忘记了登途的辛劳,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群山尽收眼底,方显心胸开阔,有一览众山小的雄伟。真想放声高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没有见到“仙之人列如麻”亦能感受到天的距离似乎近了。

立在山巅,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陶醉在大自然的神奇和雄伟之中,仿佛化作了山顶的一颗小草,一篇枯叶,一片清风,一丝白云。这也许就是我们此次游天姥山的真正所得。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让李白的这首诗作为此文的结尾吧!

                                                                                  完于2016419日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