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一天我们会飞》影评:青春几多颜色 美好总在未来

 WHC超级英雄 2016-04-18
来源:半壁江中文网 作者:云飞扬2046 点击: 805 次
青春不只是恣意妄为、考验勇敢的时光,还是细心感受、认真思考的小时代。黄修平镜头下的青春,其实多了一种慰藉而迷人的芬芳,这些芬芳潜藏在人的记忆中,当人们在苦苦思索寻找答案时,记忆的闸门一打开,这些芬芳便会再度出现,重启你对美好向往的味蕾。青春

当《哪一天我们会飞》最后一行字幕滚完后,脑海里便只剩下飞舞的纸飞机和空中的大鸟似的飞机了。即便是坐在出租车里,都会觉得那是坐在飞机舱内。这是一部可以一下子就把观众拽进过去的影片。那“过去”里,那些欢乐的无忧无虑的笑声、那些理直气壮的梦想、那些青涩的懵懂情愫,都像这纸飞机一样,飞到你的梦里,甜美在你心头。青春没有失败,只是有无限的现在,以及在未来的回忆。

如果说《致青春》、《那些年》和黄修平上一部电影《狂舞派》,是青春里荷尔蒙激扬挥洒的象征,那么黄修平这一部《哪一天我们会飞》则是波澜不惊、现世安稳的美好镜像。有人歌唱自由开放的80年代,颂扬那时的无拘无束、潇洒热烈,可90年代又何尝不是一个黄金时代?看过电影,才会从塑造青春片中的刻板印象中“幡然醒悟”,原来青春不是单色调的,不只是狂妄不羁的,它恰恰是多彩而丰富的。

相比于80年代的自由奔放,90年代同样寓意着蓬勃和向上。那时香港是百花齐放的年代,剧集有《大时代》、乐坛有令人沸腾的四大天王、达明、Beyond、梦剧院,而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刺激。在黄修平导演的镜头下,青春不只是激情与勇敢,还拥有着诸多令人怀念的青春元素。那些或许是当年滚烫的东西,多少年后则成了温暖的回忆。课堂上,学生背着老师窃窃私语,传递纸条;课下听磁带,醉心于心中的美好时代;三五好友,去一个少人而宽阔的地方,哪怕不说话仅仅是静默着也会觉得很美好。这些不在戏中,又在戏中,也可以在观众心中,此时的观众一定会迅速调集“过去”相似的场景,感念那一场转瞬间就过去了的美好时代。青春原来也有安静而富有幻想的一面。

洁白的校服、神秘的花园、精巧的手工、美好的遇见,这些都为未来一切的迷茫铺垫了寻找答案的注脚。人到中年,虽说能不惑,但导演黄修平直言,他仍有许多待解的困惑,包括戏中男女主人公。一时间,戏里戏外,主角和导演达成了心灵的对话,远方在哪儿,又如何去到远方?当激情不再,美好黯淡,回忆过去似乎有些水到渠成。当八九点钟的太阳升得更高,人总会回忆早晨未干的露珠,而当下的焦灼谁人能解?

人们在困惑时,就会回忆,这时似乎要感谢当年安稳的岁月和肆意遐想,因为那里潜藏着解答一切疑惑的钥匙。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当眼耳鼻目触景,心中便会生情。这时,属于青春时的感觉瞬时被激发。那时细小的事情也会产生一种力量。也许你突然想到你曾认真种过一盆花,这盆花最终绽放花朵;也许你曾和朋友认真畅想着未来,排解着内心的迷茫;也许你曾想起为一个人按时吃饭、努力生活、奋力加油的日子;也许你想起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对你说的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这些小事情,成了孕育未来的种子。

人真是珍贵的生物,因为他有着记忆,有着对美好重启感受的能力。《哪一天我们会飞》似乎在悄悄告诉你,你当下所有的迷茫,可能都会在青春时光中找到答案。那时闹心的小纠结、快慰人心的小激动、激励自己的小成就,都可以成为揭开当下谜题的机关。正如那飞过头顶的飞机,那是冲天志,更是未来最好的翱翔方式。

青春不只是恣意妄为、考验勇敢的时光,还是细心感受、认真思考的小时代。黄修平镜头下的青春,其实多了一种慰藉而迷人的芬芳,这些芬芳潜藏在人的记忆中,当人们在苦苦思索寻找答案时,记忆的闸门一打开,这些芬芳便会再度出现,重启你对美好向往的味蕾。青春确实是用来回忆的,且是治愈的,但这些治愈的力量不光在青春里,它们也会慢慢奔向未来。

当“飞”成了影片的意象,当仰望天空成了主人公的常有动作,那就意味着,纵使理想沉沦,也会有再度前行的力量。那些过去的,属于青春的美好记忆,其实成了开拓未来的潜在力量。黄修平说:“我们没有天真地以为有梦想就可以起飞,纵然现实很残酷,但人始终要有理想,美好的过去已追不回,我们依然要记住梦想的起点,思考怎样走下去。”哦,他一下子抓住了属于青春的光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