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妙方

 思考的蚂蚁qq 2016-04-18

       紫气东来了也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妙方                                                                  一、四妙勇安汤

【来源】 清·鲍相璈《验方新编》

【歌诀】 四妙勇安效堪夸,玄参归草金银花,

        脱疽溃烂热毒蕴,取效还须剂量大。

【组成】 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外用大甘草研极细末,香麻油调敷患处,要敷极厚,一日一换,不可间断。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解】 本方所治之脱疽, 乃因血行不畅, 火毒内蕴而成。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 兼以活血止痛。 方中重用金银花清气分之热, 解血分之毒; 当归行血气之凝滞, 活血养血, 祛瘀生新; 重用玄参清热滋阴, 泻火解毒, 软坚散结; 甘草泻火解毒, 调和诸药。 药仅四味, 力专效宏, 治脱疽溃烂, 毒热正盛, 阴血耗伤者最为适宜。

【主治】 脱疽,症见患处黯红、微热微肿、痛甚、烦热口渴,甚则溃烂,脓水淋沥、舌红、脉数。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慢性肝炎

、慢性骨髓炎、动脉硬化

性坏疽、下肢溃疡、红斑性肢痛症、血栓性静脉炎等病症。

【加减】 应用时剂量宜大,若用量小则疗效不显;并可适当加入丹参、红花、桃仁、毛冬青等,增加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作用。临床如见痛剧者,加乳香、没药;烦热口渴,加生地、牡丹皮;瘀阻显著者,加桃仁、红花、丹参;患肢肿胀明显者,加防己、黄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溃烂坏死及有死骨者,须清洁疮面,摘除死骨,并敷以外用药物。

【附记】 凡证属虚寒及气血两虚型的脱疽病人,不宜服用本方。

                                                                   二、顾步汤(通用方)

【来源】 清·邹岳《外科真诠》

【歌诀】 顾步汤中用参芪,石斛当归与牛膝,

         银花菊花生甘草,公英地丁奏效奇。

【组成】 黄芪30克,人参9克,金钗石斛30克,当归30克,金银花90克,牛膝30克,菊花15克,甘草9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功效】 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方解】 方中人参、黄芪、当归补气生血,扶正固本;石斛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牛膝活血行瘀,消肿止痛;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毒散结;甘草解毒缓急,调合诸药。本方重点在于清热解毒,但又兼及补气活血,标本兼顾,故用于脱疽热毒证者极效。另外,《傅青主秘方》中亦有顾步汤一首,方药为紫花地丁、连翘茎、乳香、没药、防风、白蔹叶、白芷、蒲公英各12克,葱头10个。痒者加蜀椒9克,煎洗,治脱疽甚效,亦治臁疮。岳美中教授曾用此方治愈脚趾发黑,长期不愈之重患。

【主治】 脱疽(热毒型),症见局部皮色黯红、肿胀、趾如煮熟红枣,渐变紫黑,浸润蔓延、五趾相传、呈干性坏死、剧痛难忍、日夜不能安睡,或伴有发热

、口渴、苔黄舌红或鲜红无苔、脑弦数或细数。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栓塞性大静脉炎等病症。

【加减】 原书称:“口渴者,加天花粉三钱(9克)”。临床如见血虚者,加熟地黄、白芍等;瘀滞未溃者,加穿山甲、皂角刺等;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等;兼有湿热者,加黄芩、黄柏等;兼有血热者,加赤芍、丹皮等。此外,还可加入清热通络之品,如络石藤、桑枝等。

原书记载:在内服本方同时,尚可用大粟米煮饭,拌芙蓉叶、菊花叶外敷。

                                                                      三、茜草通脉汤

【来源】 李文亮《千家妙方·下》(翁逎恭方)

【歌诀】 茜草通脉地鳖虫,丹参木瓜不留行,

        苡仁牛膝与黄柏,再加茯苓清风藤。

【组成】 茜草12克,丹参12克,地鳖虫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苡仁20克,清风藤9克,川牛膝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通络利湿,活血化瘀。

【方解】 方用丹参、地鳖虫、茜草、王不留行、川牛膝活血化瘀,且牛膝还有导药下行之功;配以木瓜、薏苡仁、清风藤、茯苓、黄柏通络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利湿之功。

【主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壅血瘀型)。

【附记】 多年应用,疗效颇佳。待症状缓解后,可用单味茜草15克,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以至痊愈。

                                                                     四、鸡香汤

【来源】 李文亮《千家妙方·下》(郭俊田方)

【歌诀】 鸡香汤中鸡血藤,玄参双花土茯苓,

         再加乳香生甘草,清热解毒佐化瘀。

【组成】 鸡血藤30克,玄参60克,双花(即金银花)60克,甘草30克,乳香10克,土茯苓6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解】 脱疽,临床上一般分为虚寒型、血瘀型和热毒型三型。本方适用于热毒型脱疽。故方用双花、玄参、甘草清热解毒;再配以鸡血藤、乳香活血化瘀;尤妙在重用土茯苓渗湿利水,使毒邪以小便排出,所以坏死的组织能自行脱落。

【主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附记】 在服用本方同时,可随症配用外治方治疗。溃烂期用甘草末油膏(先洗后涂药),外涂患处,每日2~3次;生肌期,外涂蛋黄油以保护新生肉芽组织,促使早期愈合。                                                                                                                                                                                                                              【补阳还五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案                                                          李某,女,72岁,农民。初诊2011年11月6日。

  【病史】:患者1个半月以前出现右脚怕冷,大脚趾疼痛不适,,行走不利,夜间疼痛较剧烈,未予重视,半月前发现脚趾色暗,局部有渗液。后由其子带至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过抗炎等治疗,效果不佳,外科建议行截肢治疗。                                                                          【治疗经过】:刻诊,右脚发凉,色青,不能行走,右侧大脚趾色黑坏死,破溃,有渗液,脚部疼痛剧烈,夜间因疼痛而不能入睡。食欲不佳,大小便尚调。舌质络紫,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瘀滞,脉络闭阻。治以益气温阳,活血祛瘀为法。

                                                                          【处方】生黄芪80g,当归尾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赤芍10g,白芍20g,元胡20g,姜黄10g,桂枝10g,忍冬藤30g,牛膝10g,甘草5g,7付,每日一付,水煎服。

     一周后,其子来诉,服药后疼痛大减,夜间已经能入睡,坏死脚趾局部渗液明显减少。原方加减,继续服用30余剂。三诊,患者右脚肤色正常,无畏冷感觉,疼痛已除,坏死部位创面已经愈合,局部色泽略暗,能够拄拐杖而行。                                                                              【评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四肢末端,尤已下肢多见,初期局部怕冷,皮肤颜色苍白,继则疼痛剧烈,坏死发黑,甚至脱落。此病祖国医学名为脱疽,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壮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亦”的记载。其病因主要为脾肾不足,寒湿侵袭,凝滞脉络所致。治疗当以补气通阳,活血化瘀为原则,努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坏死肢体的创面愈合。用药方面遵循补阳还五汤之方意,重用黄芪补气行血;当归尾补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地龙活血化瘀;桂枝、姜黄温通阳气,活血散寒;白芍、元胡止痛;少量甘草以调和药性;忍冬藤清热解毒,兼通经络,以防治局部感染。                                                                            【小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补阳还五汤重补气以促血行,此为立方之本意,故而在临床使用上一定要抓住气虚血滞这一主要病机,随证加减,不可拘泥于西医所诊之病,只有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注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先煎)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使用注意】

  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

  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